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节水灌溉的水稻干物质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世彰  李荣超  朱成立 《水利学报》2002,33(11):0099-0102
根据水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覆膜旱作水稻干物质与茎、叶、穗、粒干重积累变化特点,评述了Logistic方程描述覆膜旱作水稻干物质增长规律的适用性,建立了节水灌溉的覆膜旱作水稻干物质增长模型。该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符合覆膜旱作节水条件下水稻干物质变化规律,相关系数和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通过覆膜旱作旱管来控制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充分利用降雨且辅以适时适量灌溉的技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水稻覆膜旱作对土壤水热、土壤养分、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地区覆膜旱作水稻产量变化,探讨了水稻覆膜旱作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提出覆膜旱作水稻水热传输过程、不同薄膜材料的优选及不同地区实现覆膜旱作水稻的增产是水稻覆膜旱作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苏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干旱并存的状况,指出必须坚持分区划片、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淮北地区建立高效旱作农业体系,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培肥农田土壤,建立旱作地区多元高效种植制度;在宁镇扬丘陵农业区建立科学贮用水体系,充分利用适宜的地形条件和径流条件,兴建塘坝、水池等蓄水工程,发展雨水积蓄,同时采用喷、滴、微灌技术,节约灌溉用水量;在苏南太湖流域建立高产节水灌溉农业体系,推广应用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水稻控制灌溉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太湖流域水污染,将节水与高效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流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实测试验资料,分析了旱作水稻的耗水特性和规律,土壤水分、耗水量和产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旱对各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受旱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等,并求得了旱作水稻各阶段受旱的水分敏感指(系)数的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的阶段为拔节孕穗期,抽穗灌浆期次之,分蘖期适当的水分亏缺反而有利于旱作稻的协调发育和提高产量;旱作水稻各阶段土壤水分的调控标准为:分蘖前期70-80、分蘖后期55-65、拔节孕穗期>80、抽穗灌浆乳熟期70-80(均为占田间持水量的%),与旱作充分灌溉和水作相比可分别节水25%和60%。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我省过去已开展的水稻耐旱性能,节水灌溉制度,水稻旱填播与旱作试验作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对王广平对水稻全旱管,覆膜节水高产灌溉技术了初步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海霞  耿宝江 《人民长江》2011,42(9):105-107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耕作和裸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保水效果由好到差依次表现为: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免耕秸秆覆盖、常规耕作、裸地。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选用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灌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兴凯湖灌区八五六农场为试验地,分别从水稻分蘖数、株高及产量等方面对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节水控制灌溉株高、穗粒数均低于常规灌溉CK,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常规灌溉,节水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培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水培条件下,以杂交灿稻汕优63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生育阶段水肥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水稻不定根根数随着胁迫阶段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氮水平下,不定根根数的变化恰恰与之相反,而最长根长随胁迫阶段的变化则与氮肥用量无关;高氮处理下的根干重大于相应的低氮处理,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增加根干重;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有效吸水根系密度分布可用指数形式来拟合,其相关系数高达0.93;合理的水肥搭配有助于维持水稻的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9.
台州市路桥区市民生活及用水日趋紧张,缺水问题日益凸显,节水已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造成全区用水紧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灌溉用水占了总用水量的大头。为达到水资源总体平衡与优化配置,全面掌握长潭灌区农业种植模式改变后(农业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双季水稻加冬季旱作物调整为单季水稻加蔬菜、瓜果经济作物),水稻用水灌溉定额的变化情况,特就节水灌溉与传统灌溉定额进行试验。对试验场地的基本情况、试验处理与观测方法等作了介绍。试验成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灌溉用水明显少于传统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宁南山区新修梯田不同种植方式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建设初期地力下降、作物减产等问题,通过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马铃薯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覆膜、深耕+覆膜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能不同程度地增大马铃薯现蕾期和开花期的根重和植株生物量;在没有配套施肥措施的情况下,马铃薯进入薯块膨大期后,覆膜、深耕+覆膜种植方式的根重和植株生物量反而下降,产量有所降低,深耕种植后期表现出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的入渗试验,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地温和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灌水的不同地块土壤入渗能力主要受地温控制,地表有覆盖物的土壤入渗能力与地温的变化趋势接近,而无覆盖物的相对较差;不同时间灌水后土壤的入渗能力主要受土壤含水率的控制,秸秆覆盖地块的土壤入渗能力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程度较裸露地块弱。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彭世彰  索丽生 《水利学报》2004,35(1):0017-0021
考虑土壤水分调控所产生的作物生长滞后效应与补偿生长效应,对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ETc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了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及水稻作物的作物系数Kc,得出节水灌溉条件下主要农作物土壤水分修正系数Ks的计算公式。覆膜旱作节水灌溉模式的水稻需水量计算实例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深州试验区,进行了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较高,降雨入渗快,土壤含水率较高。秸秆覆盖还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尤其在苗期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由于水热状况良好,秸秆覆盖下作物长势良好,叶面积和株高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铅含量土壤上的覆膜油菜微区试验,分析了覆膜对油菜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同一生长时期,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土壤铅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覆膜条件下不同铅浓度处理土壤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均大于不覆膜处理,且施铅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油菜叶片和根部铅含量越大,油菜鲜重越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土壤水分和土壤水吸力的内在关系,用测定土壤水吸力方法,进行水稻控制土壤水分灌溉;这种方法简便,仪器便宜,工作稳定,易于群众掌握,利于推广;我国已生产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测水笔,已在近几年水稻控制节水灌溉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以土壤水分为环境因素,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从植株整体角度建立土壤含水量影响下的冬小麦根、冠生长的动态模型。根、冠作为植株的两大功能互补系统,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作用下,二者产生不同响应,通过模型可定量揭示根、冠二者的生长变化规律。本文模拟结果表明:根系生长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而冠的生长则是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影响较明显,但含水量的变化并不改变植株的总体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Drainage Lysimeter),探讨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不仅年总径流量存在差异,而且径流分配差异更明显;百喜草敷盖处理年总径流量最大,对照次之,百喜草覆盖最小;百喜草覆盖和百喜草敷盖处理的地表径流远小于对照处理,而地下径流量却超出对照处理许多;年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调配比值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敷盖和对照处理分别为1/51.7,1/35.5和1/1.4。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对比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水稻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水稻作用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苏冬阳  樊贵盛 《人民黄河》2012,(8):105-106,109
为了提高旱作农田降雨的利用效率,解决高含盐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洗效果等问题,在晋北应县进行了渗水地膜全覆盖土壤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高含盐土壤经过覆盖渗水地膜处理后的入渗量小于不做处理的土壤,且其入渗速度比较稳定,有利于积水均匀地下渗;在全覆盖渗水地膜的情况下,盐分运移的平衡点在40 cm深土壤处。通过渗水地膜全覆盖可有效降低高含盐土壤在0~40 cm土层的含盐量,并能保证耕层土壤的盐分淋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