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研究溶液中Nd(Ⅲ)-甘氨酸络合离子的稳定性。当pH<6.5对,生成稳定性差的H_3N~+—CH_2—COONd~(2+),而pH>6.5时,生成螯合物,1gk_1=3.8。若Nd(Ⅲ)甘氨酸络合物能表征某种鞣革性能,则稀土鞣革法应与传统的铬鞣法有所区别,溶液的pH宜增加到6.5~8。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常规铬鞣法的铬利用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硅酸钠分别在碱、酸性区域内预处理山羊酸皮,然后再铬鞣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碱性区域内硅酸钠的预处理效果较好;7.5%的硅酸钠处理3 h可使皮收缩温度(Ts)达68℃,适合于削匀.此外,硅酸钠预处理酸皮后可增加铬鞣过程中的铬吸收率,达91%,而铬鞣废液中的铬离子浓度可降低为960 ppm,5%的铬粉即可使皮Ts达104℃.扫描电镜分析及成革性能检测显示,硅铬鞣革坯与铬鞣革坯的粒面及纵截面的显微结构无太大区别,成革机械性能与常规铬鞣成革相当,Ts稍高于铬鞣革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把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胶原模型进行铬鞣,分析了其铬鞣(废液)的离子组成,对正常裸皮和去ε—氨基裸皮进行铬鞣,并对其坯革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检验和氨基酸、酸容量及等电点等化学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揭示了一浴、变型两浴和两浴铬鞣过程中胶原碱性基与铬络合物的结合量、结合类型和结合的意义,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胶原碱性基与铭络合物的结合提高产品质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涉及了稀土-植物鞣剂的化学研究,鞣法研究及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单独稀土鞣革的收缩温度为62℃,植鞣的收缩温度为83℃,而两者结合鞣为102℃,并且这种结合鞣革有良好的手感及强度。研究表明这种结合鞣在制革工业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不同结构的弱酸性染料在三氯化铈存在下对家蚕丝进行了染色平衡的研究、发现,染料在蚕丝上的吸附符合于朗格谬尔吸附规律.染浴中加入三氯化铈后,染料的吸附饱和值大于不加三氯化铈时(即常规染色)的吸附饱和值,随温度的提高,其饱和值增大数值更加明显,染色亲和力与常规染色相比,稀土染色时除了三芳甲烷结构的染料的亲和力提高外,其它均下降,并且其数值由于染料结构上不同引起的差异加入三氯化铈后缩小.从而在理论上了解了在三氯化铈存在下蚕丝染色热力学方面的情况,为探讨稀土染色的机理及染色时染料的选择、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制革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铬鞣革屑为原料,在、不脱铬的情况下对铬鞣革屑进行水解;用乙烯基类单体对铬鞣革屑水解产物进行改性制备皮革用复鞣填充剂;对第四种乙烯基单体接枝改性的铬鞣革屑水解液进行优化,对最优复鞣剂的最佳应用工艺条件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对复鞣后的坯革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乙烯基单体改性铬鞣革屑水解液的最佳第四种单体是丙烯酸丁酯;最优复鞣剂的最佳复鞣工艺为:温度50℃,复鞣剂用量2%(以固含量计),中和后复鞣,复鞣时间2h。复鞣后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面扫描等手段分析了镁-镧镨铈混合稀土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添加的镧镨铈混合稀土,只有少量固熔在镁基体中,绝大部分形成了稀土化合物,沿晶界呈网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面扫描等手段分析了镁 镧镨铈混合稀土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添加的镧镨铈混合稀土,只有少量固熔在镁基体中,绝大部分形成了稀土化合物,沿晶界呈网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八种二元羧酸为原料制得了其对应的单甲酯盐,并作为吸铬助剂应用于铬鞣,结果表明,戊二酸单甲酯钠具有较好的吸铬效果,铬鞣废液含铬量在0.5g/l以下以(Cr2O3计)。蓝坯革在复鞣加脂工段中,洗出的铬较少(为0.21g/l)。戊二酸单甲酯钠用于铬鞣不仅可促进铬在革内的均匀分布,而且可以解决二元酸盐用于铬鞣易导致粗面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从环保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用铬鞣革屑制备制革用PRF复鞣填充剂过程中铬鞣革屑的最佳水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湿空气为氧化剂,研究稀土氯化物LaCl3-CeCl3、CeCl3-PrCl3、CeCl3-NdCl3的氧化反应特性,根据铈和非铈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氧化产物不同实现CeO2的分离.最佳氧化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0K和60min,实验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只有CeO2的衍射峰,实现了单一稀土CeO2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镍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微量稀土,研究了稀土对喷焊层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模糊理论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在数值方法上应用求解精度高的遗传算法,计算最佳稀土加入量。计算结果的试验验证数据与多目标模糊优化解吻合,因此对稀土La2O3含量进行模糊优化可有效改善喷焊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Yb~(3+)/Ho~(3+)掺杂氟磷灰石(FA:Yb~(3+)/Ho~(3+))纳米材料,通过改变稀土离子Yb~(3+)的掺杂比例有效提高了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Yb~(3+)/Ho~(3+)掺杂纳米氟磷灰石的形貌、结晶程度和物相组成、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b~(3+)/Ho~(3+)掺杂氟磷灰石纳米材料呈棒状并具有六方相结构。通过对稀土离子Yb~(3+)的掺杂比例进行调节,使得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有了明显的增强,Yb~(3+)的掺杂含量为60%时发光最强。因此,这类具有较好上转换发光性能的FA:Yb~(3+)/Ho~(3+)纳米材料可为细胞标记和成像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望促进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A Cu/Al galvanic couple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oxidant KMnO4 on the film-form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metal(REM) conversion coating on LY12 aluminum alloy.It is found that the galvanic couple simulative experiment accords with the actual immersion.and it can be substantially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LY12 aluminum alloy inthe film-forming process.It i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ting is quickened in CeCl3 Solution containing KMnO4 compared with that not containing KMnO4.XP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ating formed on cathode is composed of oxide or hydroxide of Ce and Mn,So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pn of REM conversion coating changes when KMnO4 is add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 Gcr15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稀土部分地代替铝脱氧,形成稀土夹杂物,这种夹杂物的线膨胀系数和轴承钢基体的线膨胀系数相近,从而改善了轴承钢的强度、韧性和接触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稀土氧化物的助剂作用做了进一步研究。添加助剂后活性组分镍在催化剂表面富集,并且以小颗粒分散,这种效应可能与稀土元素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长期沿用的5CrMnMo热作模具钢进行了稀土合金化,分析了不同稀土含量对5CrMnMo钢中的夹杂物,奥氏体晶粒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稀土对5CrMnMo钢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能显著提高5CrMnMo钢的热疲劳抗力,且当钢中稀土残留量为0.050%时,效果最佳,而超过此含量后,由于稀土夹杂物增多而使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La(NO3)3·H2O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种新型稀土橡胶防老剂。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荧光测试对合成的防老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防老剂为稀土镧与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配体中羰基配位得到的-种配合物。优化后得到稀土防老剂最佳合成实验条件: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与硝酸镧物料物质的量比为2:1,回流时间6h。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防老剂对NR硫化胶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防老剂对NR硫化胶具有显著的防老化作用,其防老化效果优于市售酚类BHT防老剂,与胺类4010NA防老剂相当,且对橡胶无色泽污染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的稀土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单一高纯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的基本材料.由于与稀土元素性质十分相似,并常以共生矿形式存在,使之分离成为无机化学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从经典的分级结晶法到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稀土分离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出现的火法化学气相传输可望为稀土分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低温硼-碳-氮-稀土(B-C-N-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B-C-N)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共渗的硼化物层由FeB、Fe2B、Fe3(C,B)等相组成,硼化物层的前沿无过渡区,FeB和Fe2B生长过程中排挤出来的碳没有发生远程扩散,而是就近形成Fe3(C,B)等形式的硼化物。稀土加入量适当时,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N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