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渗透是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过程。采用水流分布较佳的膜池结构,研究了膜朝向、流动方式对正渗透水通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驱动液时)的水通量明显高于FO模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原料液时),但其衰减程度较大;在溶液浓度差相同的条件下,逆流操作更利于水通量的提高。针对FO模式和逆流条件,探讨了溶液温度对水通量和反向盐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两侧溶液温度同步升高时,正渗透过程的水通量和反向盐通量均增加,且水通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反向盐通量;单侧增加溶液的温度时,驱动液侧温度升高对水通量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原料液侧。综合考虑过程能耗和系统性能,认为单独升高驱动液温度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向渗透是一项新型的利用半透膜两侧溶液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文章介绍了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其在各个领域(包括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橙汁浓缩、水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有的研究表明,可用于正向渗透工艺的膜不同于常规的反渗透膜,需要从膜结构开发适合的膜组件;采用NH3和CO2制备提取液是目前研究中具有应用前途的方式之一,具有产水率高且易于分离浓缩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岩心随温度升高,孔隙度会不断降低,在胶结物含量高的情况下也许会存在相反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胶结物在高温条件下出现了脱水现象导致了岩心孔隙度升高,在高温条件下岩心中的胶结物对岩心孔隙度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渗透率,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岩心渗透率不断变大,随着围压的增大岩心渗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向渗透(FO)是水分子透过选择性半透膜从化学势高的一侧扩散到化学势低的一侧的渗透过程,它以膜两侧不同溶液的浓度差为驱动力。在正向渗透膜分离过程中,为维持提取液渗透压的稳定,需浓缩回用提取液(DS)。在众多水处理领域,尤其在废水处理领域、饮水净化及海水淡化方面,正向渗透工艺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正向渗透过程的低能耗、低膜污染是未来膜分离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向渗透是一项新型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正向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的原理和工艺特征,对其在海水淡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正向渗透海水淡化的技术关键是选取适合的提取液和开发新型的正向渗透膜.采用NH3和CO2制备提取液是目前研究中具有应用前途的方式之一,具有很高的产水率且易于分离浓缩的特点.正向渗透膜不同于常规的反渗透膜,需要从膜结构和膜污染消减的角度开发适合于正向渗透膜分离工艺体系的膜组件.  相似文献   

6.
温度极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膜蒸馏过程中,该现象可导致驱动力下降、渗透通量降低且能耗增加。介绍了温度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评价指标,分析了进料液流速和膜的特性对其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其在传热和传质过程中的负面作用。对传统膜蒸馏工艺及组件进行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温度极化,但研发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膜以实现对冷进料的加热,则有望从根源上显著降低温度极化,提升膜蒸馏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动溶液在膜分离层侧时,水通量更高,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更低,表明水的传递对溶质的反向传递有限制作用。而后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单一溶质和二元混合溶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和溶质的传递现象。当单一中性溶质或电解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均随驱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驱动溶质的扩散系数越小,溶质反向摩尔通量越小;中性溶质与电解质混合溶液为驱动溶液时,溶质分子之间存在耦合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8.
压力延迟渗透技术作为提取盐差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已在海洋新能源开发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提高盐差能发电效率是目前压力延迟渗透技术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压力延迟渗透过程膜的水通量和功率密度为评价指标,重点研究了料液流动方式、流速和浓度等因素对压力延迟渗透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逆流方式、增大浓度差、提高流速均有利于提高压力延迟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功率密度,其中,单侧增加原料液浓度,水通量和功率密度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单侧增加驱动液浓度,水通量和功率密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选取河水-正渗透浓盐水模拟体系,采用逆流操作,在压力差为1 200 kPa条件下,提升原料液流速效果更优;驱动液流速为1.0 L·min-1,原料液流速从0.5 L·min-1提升到2.0 L·min-1时,水通量提升了17.3%,功率密度也从8.01 W·m-2增加到9.39 W·m-2。  相似文献   

9.
乙烯管式裂解炉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USC型乙烯管式裂解炉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裂解炉内详细的速度、温度及组份浓度分布情况,揭示了裂解炉内流动、传热、传质和反应等过程的基本特点. 裂解炉炉膛和反应管分别进行计算,通过管外壁温度相连接,直至吻合. 计算结果表明,炉膛内流动、组份浓度和烟气温度分布是相当不均匀的,使反应管管壁温度和热通量分布不均匀;模拟计算还得到了反应管长度方向上的温度、速度、压力和组份浓度的变化规律;在反应管径向上存在着明显的速度和温度分布,而组份浓度变化程度不如速度和温度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渗透过程中水与溶质的传递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丽霞  方彦彦  王晓琳 《化工学报》2014,65(7):2813-2820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动溶液在膜分离层侧时,水通量更高,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更低,表明水的传递对溶质的反向传递有限制作用。而后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单一溶质和二元混合溶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和溶质的传递现象。当单一中性溶质或电解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均随驱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驱动溶质的扩散系数越小,溶质反向摩尔通量越小;中性溶质与电解质混合溶液为驱动溶液时,溶质分子之间存在耦合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渗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渗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因其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正渗透己经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食品处理、药物释放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综述了正渗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临界通量是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特性指标.采用阶梯汲取液浓度递增法测定不同污染物、架桥离子浓度及膜面流速对正渗透(FO)膜过程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SA)、腐殖酸(HA)及二氧化硅(SiO2)污染时FO膜临界通量值分别为29.32,46.35和32.17 L/(m2·h);随 Ca2+浓度由0 mmol/...  相似文献   

13.
正渗透-水纯化和脱盐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渗透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和淡化新技术,国际上正对其进行着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综述了正渗透的原理、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其现存问题,旨在引起我国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对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渗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其研发初始即指向各种高难度废水的处理回用及物料分离领域,是一项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膜材料和汲取液的选择上。从正渗透的原理出发,介绍了正渗透膜材质及汲取液的前沿科技成果,分析了未来正渗透膜材质和汲取液选择的方向。最后,总结了正渗透技术的优势,并对正渗透的未来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渗透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其分离的驱动力来源于原料液和汲取液之间自然存在的渗透压差,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简述了基于此技术的正渗透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这种新型水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正渗透膜和汲取液,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概述,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两方面介绍了这两项关键技术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水通量角度对不同体系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A new more insulated and faster responding plate thermometer (PT) is introduced,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easurements particularly in ai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t is a cheaper and more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water‐cooled heat flux meters (HFMs). The theory and use of PTs measuring incident radiation heat flux and adiabatic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presented. Comparisons of measurements with PTs and HFMs are made.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cident radiation in ambient air can be measured with HFMs as well as with the new insulated type of PT. In hot gases and flames, however, only PTs can be recommended. At elevated gas temperatures, convection makes measurements with HFMs difficult to interpret and use for calculations. However, they can be used in standard or well‐defined configurations for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17.
正渗透原理及分离传质过程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渗透是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因其低能耗、抗污染、对污染物截留能力广等的潜力,在脱盐、废水处理、农业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正渗透概念和原理,通过正渗透传递过程的现象学模型,对浓差极差极化与质量传递的关系作出分析,提出了强化正渗透传质过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