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卓英  倪培桐 《人民珠江》2003,16(6):27-29,43
河口最大浑浊带(Turbidity Maximum Zone,简称,TM)是指河口区含沙浓度经常明显地高于上游及下游、且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迁移的高含沙水域;其断面平均含沙量稳定地高于上、下游河段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底部含沙量也显著增高,床面往往出现浮泥,存在这些现象的区段,即河口最大浑浊带。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机制分解法对黄茅海河口湾悬沙输移机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黄茅海河口湾悬沙纵向输运项主要有T1,T2,T3,T4即平流输沙、潮汐捕集作用和垂向环流输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各输沙项在净输沙量中所占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在以往输沙水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输沙机理分析着手,根据河道输水输沙实际过程,剖析径流量中各部分水量在泥沙输移中的作用,引入净水量的概念,提出了输沙水量和单位输沙水量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根据1950~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计算了1950~2000年三门峡水库运用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输沙水量和单位输沙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流量、含沙量、冲淤量、来沙系数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南长江水系丹江荆紫关等6个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的实测资料,用多种函数形式模拟其相互关系,选择出最优的模拟函数,提供了由降雨变化预测年径流和年输沙变化趋势的一种途径。井通过对汉江上游沮水河等15条支流8个影响输沙因子的分析优选,建立了以年雨量、植被盖度、治理程度及河网密度4个因子表示的河流输沙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紫荆关建国46年来的降水、洪峰和输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按照“等比收缩”的方法绘制多年平均输沙关系曲线和多年平均最大洪峰关系曲线,最后得出自1950年到1995年紫荆关多年平均输沙减少90.89%,削减洪峰80.7%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近底泥沙输移及航道骤淤预报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波、流(包括潮流和风吹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机理是波浪轨道速度掀沙与挟沙,波浪传质速度、潮流速度和风吹流的合成速度输沙。根据波动水流能量及泥沙运动原理,参考窦国仁推导底沙输沙率的方法,推导出波浪、潮流和风吹流共同作用下的底沙输沙率公式。对于细颗粒泥沙,底沙输沙实质上是近底泥沙(包括浮泥)的输移;应用本文公式对大风期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进行验证计算,得到与天然较符合的结果。另外,根据近年的实践,改进以前的浮泥输沙公式,给出二种输沙的计算模式。本文是作者1987年以来研究此问题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渭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渭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河道输沙特性,分析了汛期和非汛期输沙水量的特点,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计算,综合确定了汛期、年输沙水量,初步论证了输沙水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及泥沙输移规律,选取嘉陵江中游的支流李子溪为典型流域进行分析研究,在实地调查,野外测验及应用1960年-1991年实测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和多因子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输水利沙量、最大输沙率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参照径流瞬时单位线原理,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基础,建立输沙瞬时单位线模型。通过输沙单位线与时段净侵蚀量的卷积得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输沙率过程  相似文献   

8.
径流与输沙变化是水源地健康的重要表征。利用昆明松华坝水源地中和水文站1961-2011年径流和1966-2011年输沙数据,运用集中度与集中期、R/S分析等方法,对松华坝水源地径流和输沙变化、年内分配及未来趋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和输沙均呈下降趋势,2009-2011年连续干旱导致径流和输沙骤减;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高于径流,径流和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径流和输沙分别出现26和24年的长周期,径流和输沙多年平均集中期分别出现在8月中旬和上旬,且均呈提前趋势;径流未来仍将延续下降趋势,但趋势性不强,输沙未来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径流和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仍将分别延续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且输沙年内分配未来变化的趋势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李厚永 《人民长江》1995,26(2):22-2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输沙率测验与计算方法。输沙率与流量不必同步施测,可利用测站的历史资料建立水位 ̄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借用部分流量权重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选择洞庭湖区小河嘴、南嘴、草尾3个水文站30年来共1408次实测输沙率资料建立水位 ̄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计算出断面含沙量,并进行误差统计分析。使用该方法推求断面含沙量时,使输沙率测次布置不再受测流历时的限制,对抢测沙峰、加密输沙率测点、  相似文献   

10.
挟沙气流输沙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挟沙气流中反映风沙输移特征的两个代表性无量纲参数-输沙率参数和特征风速参数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大量的实测输沙率资料,对各家形式各异的输沙率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了各家公式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指出了现行输沙率公式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现有各家输沙率公式不能完全概括实测输沙率资料所反映的各类规律,为此,本文提出了适用范围较大,具有一般结构形式的输沙率公式。该公式可以概括目前实测输沙率资料反映的各类规律和各家输沙率公式,文中利用实测输沙率资料分析了一般式可以概括目前实测输沙率资料反映的各类规律和各家输沙率公式,文中利用实测输沙率资料分析了一般结构形式的输沙率公式中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其中有关参的变化规律的确定尚需更为系统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岷江都江堰河段卵石推移质的横向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用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多指单位河宽的输沙率计算,对于全断面的输沙率则涉及推移质输沙带的宽度和横向输沙率分布,本文以岷江都江堰河段卵石推移质输沙率的横向分布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用自然对数函数描述横向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对横向强输沙区,弱输沙区和不输沙区给出了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介绍南沙水域的潮汐、水流、泥沙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南沙断面1991~2001年约240个潮流期的流量和输沙率实测资料,对南沙断面输沙关系进行相关回归,率定关系式,推导潮流抉沙力,并对关系式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骤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估算极端水文条件下不同方案的回淤强度与回淤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崖门出海航道及其所在水域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微淤状态;台风、大潮、大汛同时作用下航道有较大淤积;西航道在大风浪作用下的回淤比东航道要大得多,这在航道选线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从遥感技术的角度,对珠江河口西四口门即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阂(黄茅海)的规划治理进行验证和评价。认为磨刀门经过主河床已初步稳定,拦门沙也初步打通,洪湾水道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并围垦得大片土地,建议对主河道实施丁坝群配套方案按规划将治导堤向南延伸,以加强冲刷力,稳定河槽,打通拦门沙。认为黄茅海(虎跳门与崖门口外海区)与伶仃洋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两槽三滩、潮汐东进西出,规划治理后,由于河口喇叭湾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输沙率测验与计算方法。输沙率与流量不必同步施测,可利用测站的历史资料建立水位~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借用部分流量权重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选择洞庭湖区小河嘴、南嘴、草尾3个水文站30年来共1408次实测输沙率资料建立水位~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计算出断面含沙量,并进行误差统计分析。使用该方法推求断面含沙量时,使输沙率测次布置不再受测流历时的限制,对枪测沙峰、加密输沙率测点、提高成果质量以及节省人力、物力都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永定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沙河流生态需水量中最为重要的是输沙需水量,通过分析河道输沙的实际过程,提出了输沙需水量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而计算、分析了永定河下游河道的输沙需水量。指出输沙用水调控原则为:优先选用临界单位输沙需水最;在水流强度较大时集中输沙,保证下游河道维持相对稳定的流量。  相似文献   

17.
河道输沙平衡关系是通过工程措施调控水沙组合、冲刷河槽淤积泥沙、塑造河槽形态、提高河槽输沙能力和泥沙资源化配置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影响黄河小浪底—利津河段河道汛期输沙平衡的水沙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河段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水沙指标的关系,计算了1950—2000年小浪底—利津河段对应的不同计算时段、不同河段(包括全河段)和上、下临界输沙平衡状态的50组输沙平衡临界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1967年实测典型洪水过程及2007年汛期调水调沙过程的输沙平衡状态分析,得出了各自对应的输沙指标,结果表明自然形成的洪水过程和调水调沙人造的水沙过程均可以达到河道输沙平衡。  相似文献   

18.
山东引黄灌区,经几十年引水实践,总结出了引水防沙、渠道输沙减淤、沉沙池沉沙、渠、池清淤、浑水灌溉输沙入田等处理和利用泥沙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球物理探测和钻孔勘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组合分析,对珠江口伶仃洋、磨刀门、黄茅海三个区域的埋藏古河谷形迹分布进行了探讨,并对古河谷的埋藏过程以及研究古河谷的工程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辽河干流河道演变与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辽河干流河道冲淤演变特性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成果表明,辽河河道输沙水量与来沙量大小成正比,上中游河段输沙水量为16.15亿m3,下游河段输沙水量为26.22亿m3,辽河干流下游河段多年平均输沙水量小于不淤(高效)输沙水量,说明现有的来水量不足以维持下游河道的冲淤平衡,要保证下游河道不发生持续性淤积,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增加输沙水量,以便维持下游河道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