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桥口油田河道砂微相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桥口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对河道砂微相储集层沉积特征包括岩性特征、粒度分布、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和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河道砂微相储集层在油田开发早期是主力油层,在目前油田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仍然是此类层,并提出剩余油分布的类型,以便为油田后期制定调整挖潜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定向钻井技术是复杂断块油田经济高效开发的主导钻井技术和有效途径,精细油藏描述和准确的剩同分布是定向井取得高效的关键,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定向井获得高效的重要环节。该项技术对提高文留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文中就定向钻井技术在文留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按地质目的进行了分类概述,并根据几年的实践结果对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5.
桥口油田油藏描述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桥口油田油藏描述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及研究思路,针对油田开发现状,重点开展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对比,断层精细解释,沉积微相大理石,地集层物性参数建模,储集层非均质研究和三维可视化地质属性建模等,提出了剩余油分布类型,研究成果经钻井验证效果良好,本油藏描述研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以部署调整井,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并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产油量稳中有增,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探讨濮城沙一下油藏高速开发模式。方法:在投入开发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高速开发战略,深化油藏研究,实施早期边部、内部注水,分阶段进行井 调整,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不断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液量。结论开发速度高,效果好,能给同类油藏的开发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沈84块E2s3^4Ⅲ油组高凝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通过沈84块174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利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对沈84块E2s3^4Ⅲ油组各小层剩余的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沈84块E2s3^4Ⅲ油组开发效果。结果 该油组各小层油层发育、物性好,剩余油分布广。结论 通过分析各支不规则连片的块状、条带状及环状剩余油分布的富集范围,指出了该区块今后挖潜的有利区域和层位。 相似文献
9.
桥口油田为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平面、层间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水平变差。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研究应用了适合桥口油田特点的双靶心大位移定向调整井和纵向产液结构层间转移技术,并取得了连续四年含水不升、产量稳定、采收率提高的开发效果,为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中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偏高,注水开发采收率较低,提高采收率有很大潜力。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因此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来重构油藏地下认识体系,结合油藏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和方法。提出"3个结合"综合治理方法,即:不均匀井网(在剩余油富集区钻高效调整井)与均匀井网(指整装油田)或相对均匀(断块油田)井网相结合;均匀或相对均匀井网与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或其他高效的剩余油驱替方式相结合;直井与水平井相结合。为此需要综合运用和发展地质、地震、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学科的新技术确定剩余油相对富集部位和规模,对此提出了比较系统、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具体要求。参13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以后,开发上会表现出什么特征?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相应对策?在这方面,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作者针对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和孤东油田目前 的开发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本文简述国外相似油田同含水阶段的基本开发特征,及在该阶段所采取的主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气田南区气顶气藏是该油田最大的气藏,但气藏投入试采后表现为严重水淹,因此一直被认为无可采储量。通过对该区气藏储量动用状况,微构造特征等的精细调查研究,提高了对该区气顶气藏的认识,划清了该区气顶气藏剩余储量的分布规律,从而增加了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以及通过利用下部层系低效,无效及报废井上返采气,提高了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通51断块特高含水后期高产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61断块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挖掘断块的潜力,1997年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高含水的主力油层是挖潜的方向。1997年、1998年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措施,取得了高产开发效果,表明打高效调整井、产液结构高速和大泵提液强采是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普遍适用的有效措施,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通61人的自然递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分别为3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双河油田北块Ⅳ1-3为例说明应用三维二相数值模拟的步骤和方法。分析Ⅳ1-3的拟合情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并对Ⅳ1-3最终采收率及开发年限进行了两个方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欢127块兴隆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河油田欢127块兴隆台油层是典型的正常压力系统高密度、高黏度稠油油藏.该块油田生产能力低,地层水水侵严重、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井况逐年变差,各种措施效果逐年变差.为了认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选择了欢127块东、西两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井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虚拟井的处理方法、典型井组精细研究和多井组综合研究方法,建立了各井组和全区小层砂体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平面、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有效地深化了对剩余油的认识,为断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增储上产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
针对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开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油砂体细分对比、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和现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针对上倾尖灭区油藏特点的增储上产综合挖潜对策。矿场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井网完善程度增加9.4个百分点,注采结构趋于合理,油水井数比由2.3:1降为1.85:1,新井投产和老井措施累计增油12.5×104t,新增地质储量156×104t,水驱采收率提高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