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东初 《西部皮革》2010,32(10):22-26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笔者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年八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种途径,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来,我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新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印刷图文信息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熟悉印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从事印前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他们职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就业及生存。职业能力需要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因此实验、实训室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将大大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本文通过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实旋转式压片机为例,展现引入信息化手段后的实训教学方式,使这一实训课更符合实践教学要求,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制药企业制剂岗位提供优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我们提出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中心,构建以"双项融合、多项实训模块"为主导的服装实训、实践的教学体系。并以此淡化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界限,增强了人才培养中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和忽视的环节。长期以来,国内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施行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培养企业、行业需求的一线人才是摆在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本人将结合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即合理制定实训方案;开放式办学.真正接触企业,讲求高效和实效:同时在校内外创造各种实训条件;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3,(2):140-14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传统实训课程中的不足,对高职食品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进行了探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穆红 《辽宁丝绸》2013,(2):25-27,21
高等职业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教学体系,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相符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及符合服装专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校内项目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两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直通的"三连环"课程体系,通过"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专业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罗德礼 《纺织教育》2006,(3):32-34,8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应有的特色。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近年来一直成为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和难点。就营销专业的教学而言,由于受其理论教学特征显著而实践教学环节偏弱的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营销专业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途径,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已成为强化学生就业所需的  相似文献   

11.
"产品包装检测与评价"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包装技术、包装设计和艺术设计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实践,了解产品包装设计的基本步骤、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和产品的基本报价、综合运用专业所学全部技能,完成对产品包装的临摹、设计改进与创新的综合灾训工作,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实训是“实习”加“培训”的融合,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 照 Ultrawise Blended Link (UBL) 理论,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二字不仅已写入中国教育部文件,中国业已经涌现500家实训基地,实训以变成了一个产业。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促进其结构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类型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方面 , 也应体现在院校类型、层次、运行机制和办学特色的多样化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教育体系中 , 每所高校对其发展方向、教育类型、培养目标、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等明确职能。高职教育专注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关注技术、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其中技术聚焦专业知识、能力围绕动手能力、素质培养职业素质,做中学的 UBL 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的管理除了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研发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智能实训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印刷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始大力培养印刷类专业技术人才,来满足市场需要。由于传统的教学过多的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到用人单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悖的。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学者援引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学习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根据2000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理事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种职业技能,学生在就业时才能实现和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用人单位才会真正接纳我们的学生。本文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技能型实践实训课程体系构建设想,对构建规范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模式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媛 《电子游戏软件》2013,(16):222-2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为迅速,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实训设施和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作为处在信息技术前沿的计算机学科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机的解决方法,来缓解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存和 《广西轻工业》2011,27(12):152-153
电子实训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技术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如何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文章对"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子实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重视理论性更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下面就以印刷类专业中的《拼版与晒版实训》课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看校企如何联手培养"基层领班人"。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陶存和 《轻工科技》2011,(12):152-153
电子实训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技术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如何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文章对"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子实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餐饮市场对烹饪人才的需求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变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工学结合下教材的改革,所以,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工学结合与实训教材的改革等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社  相似文献   

20.
专业教师在烹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教师能力是教师作用能否发 必备因素。教师能力可分为教师个体能力和教师群体能力,分析熟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课教师能力构成的因素,探索高等烹饪院校专业课教师能力重构的具体措施,对提高烹饪高等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烹饪高等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