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叙述炉内辐射测温各种干扰形成原理和防止措施的基础上,讲述目前可供应用的几种炉内放加热物体的辐射测温法。这几种方法是:双温度计法;水冷遮蔽装置法和基准干扰辐射源法。  相似文献   

2.
在叙述炉内辐射测温各种干扰形成原理和防止措施的基础上,讲述目前可供应用的几种炉内被加热物体的辐射测温法。这几种方法是:双温度计法;水冷遮蔽装置法和基准干扰辐射源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被围表面有效发射率理论公式的基础上介绍了钟罩式辐射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测温方法以及采用辐射测温以减小测量误差的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使用任何红外温度计测温或测定物体表面的辐射热量等都直接与被测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有关。当绝对温度一定时,发射率值越大,红外温度计显示值就越高。目前,确定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几乎全是由有关手册查得或者取样在实验室测出。可是,实际上由于被测表面的状况不同,同一种材料的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差异很大,因此,现场实际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无法从手册中查得;采用现场取样的方法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化物体表面发射率测定仪,它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使红外温度计能准确测温。一、发射率的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5.
1 前言辐射温度计具有不接触物体表面就能测定其温度的优点,它广泛地应用于测量移动中物体的温度以及敏感元件难以直接接触的物体的温度。但是,在高温或存在强电磁场等恶劣环境下以及在狭窄场所中,原有的辐射温度计都很难以使用。将光导纤维有效地应用于辐射温度计,使工业用的辐射温度计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继培 《自动化仪表》1990,11(5):1-4,41
一、概述从1990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将采用1990年国际温标(ITS—90),以代替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68)。我国也将逐步有计划地实施ITS—90。这对整个温度测量工作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当然,对工业测温仪表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里所讨论的工业测温仪表,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及压力与蒸汽式温度计等接触式测温温度计和隐丝式光学高温计、辐射感温器、各种单波段红外辐射温度计及比色温度计等非接触式测温仪表,以及与这些温度计配用的温度显示、记录仪表和温度调节装置。他们都是大量制造的广泛用于各生产部门的仪表并受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的制约。其温度范围:接触式测温仪表一般是一200~2300℃,非接触式测温仪表是-50~3000℃。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测温材料的定义出发,提出狭义和广义两种测温材料的概念;接着以大量技术资料和篇幅,从标准温度计的竞争及工业温度计的竞争分析了传统测温材料和新型温度计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辐射测温法以其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广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发射率是影响辐射测温精度的主要参数.实际条件中,不同物体、相同物体不同表面温度及表面状况其发射率是不同的.为获得实际物体的表面波段法向发射率,提高测温精度,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其进行测量.在介绍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红外热像仪测量发射率的方法.由于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工作波段和测温范围的不同,发射率计算公式中n值也是不同的,对应用的红外热像仪在不同测温范围内的n值进行了计算.应用红外热像仪和比色测温仪对高温陶瓷表面波段法向发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的表面波段法向发射率是可靠的,其修正后测温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9.
1 概述温度与世界共存。温度测量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非接触高温测量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各种类型的辐射测温仪表,如以热电堆为探测器的全辐射高温计、以硅光电池为探测器的红外辐射温度计、以硅光电池/硫化铅热敏电阻为探测器的光电温度计和比色温度计、以及以热敏电阻为探测器的红外温度计和各种隐  相似文献   

10.
陈福成  赵晖 《自动化仪表》1998,19(1):16-17,39
介绍用一只列阵硅光电池作接受元件制成的新型红外辐射温度计,测温范围为600-1600℃,最小可测目标宽度为2mm,被测目标的晃动振可达最小测量目标宽的10倍。它可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各种设定和输出。  相似文献   

11.
金属表面的发射率是很复杂的,因而用得最广泛的全辐射温度计、部分辐射温度计和比色温度计等的测温误差是很严重的。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新近研制成的 WB—1型红外温度计工作原理,用它来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误差有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接触式表面温度测量所用仪表因结构简单、经济性好,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领域。但其测量的复杂性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研究得还不够充分,使用中引起的测量准确性问题也频繁出现。为此,有必要对壁温测量中影响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对钢制管道表面温度测量的特点、测量准确性误差来源、表面温度计类型的选择以及表面温度测点设置进行论证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类型温度计不同安装方式的对比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壁温测量应用中,相同结构和材质的热电偶温度计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测温准确性优于铂热电阻;同类型、相同结构和材质的温度计捆绑式或焊接式安装的测温准确性高于压力接触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测温方法不能对高温物体进行测量,但是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热辐射特性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测量辐射光线来计算物体的温度。比色测温通过两个不同波长光的辐射强度来计算物体的温度,减小了发射率以及信号传输等因素造成的误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测量系统可以大大缩减开发周期,同时也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虚拟仪器技术平台上开发的比色测温系统不仅能对温度实行实时监控,还能够通过以太网接口接入网络,传输温度数据和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14.
铂电阻温度计是温度测量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精度是工业精密测量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铂电阻温度计测温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其测温公式,并证明了利用测量公式计算测量温度可以提高铂电阻温度计的测量精度。采用本文所提测温公式计算得到的温度偏差在±0.05℃范围之内,测量精度比查表法高了一个数量级。此方法不需增加额外成本和仪器,经济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之窗     
▲WFHS-40型数字红外辐射温度计研制成功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已研制成WFHS-40型数字红外辐射温度计。该温度计具有数字显示和模拟信号输出、应用量程宽、分辨率高、可以在线安装使用和携带使用等特点。它是低温测量领域中的一种新型辐射测温仪表。仪表主要技术指标是:测温范围:基型-20~ 100℃(可分档扩展到 500℃);工作波段:8~14μm;示值基本误差:基型不大于±2℃±1字,其它范围不大于±1%±1字;示值显示分辨率:基型为0.1℃,其它范围为1℃;响应时间小于1秒;距离系数为16;模拟量输出信号:基型为-2.0~ 10.0mv,其他量程满度为10mv。该温度计可广  相似文献   

16.
低温光纤温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光学温度传感器不仅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在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也很实用。利用磷、半导体、双折射晶体和液晶作传感材料的光学温度计都是利用调制作为温度函数的光的某种性质(振幅、波长等)。在红外领域,利用红外光纤制成了各种温度范围的辐射温度传感器。但是,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光学温度传感器都不适于低温测量。本文介绍两种热光传感低温光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和实验结果。这些低温光纤温度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较高,在工业、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非接触式光导纤维温度计非接触式测温仪表一般是指辐射型温度计,如全辐射、单波段、双波段、多波段、扫描温度计等。这些温度计都有一个体积较大的测温镜头,对于空间狭小或工件被加热线圈包围等场合的测温,它们便显得无能为力。如果通过直径小、可弯曲,并能够隔离强电磁场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测温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测温只能测量被测物体与测温传感器达到热平衡后的温度,所以影响时间长,且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非接触红外测温采用红外技术可快速方便地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温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单片机控制技术和红外感应技术,集成了光学、电子和单片机等技术于一体,红外测温打破了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模式,它根据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不与被测物体接触,具有不扰动被测物体温度分布场,温度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广,稳定性好、可同时测量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特点。近年来应用在汽车电子、航空、军事以及电力企业部门的测温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钨铼热电偶比任何其它金属热电偶都耐高温,最高使用温度可达3000℃,它适用于超高温领域中新型冶金、化工、核能及宇航工业的测温.但是,由于钨铼热电偶裸丝不抗氧化,它只能应用于还原性气氛、隋性气氛和真空中的测温,因此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研究AD590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及应用的实验过程,阐述了实验中确定各电阻阻值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别从对阻值修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修正原理、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水银温度计、铜一康热电偶温度计及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相比,AD590温度传感器具有线性好,测温不需要参考点及消除电源波动等优点,因此将广泛地应用于科技和工业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