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漆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辉煌的成就,本文从漆艺的历史切入,阐述了大漆良好的性能对古代漆器的保护作用;重点对漆器工艺的木胎、竹胎、陶胎、金属胎、夹纻、脱胎等胎骨的器型、工艺、优缺点等进行分析;另外也对漆画、漆塑的胎骨进行了探索与革新。将整个漆工艺制胎技术进行梳理与对比。  相似文献   

2.
胎骨是漆器制作的骨架,可以髹漆的胎体种类繁多,主要有木胎、陶胎、金属胎、纸胎、竹胎、皮胎、裱胎(脱胎)、树脂胎等,其中以木胎应用最广。本文着重探讨了漆器底胎工艺的制作技法。不同胎骨,做地工艺虽有差异,但基本类似,主要包括制胎、嵌补、刮灰、砂磨等工序。通过底胎工艺使胎地平整光滑,可提高髹漆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燕 《中国生漆》1992,11(4):36-42
<正> 扬州漆器的髹饰用漆主要是黑推光漆。黑推光漆,俗名“黑漆”,《辍耕录》记作“黑光”。选择漆质肥厚、遮盖力好,色相较深的优质原漆(如西南漆),离心机过滤后充分静置,兑水1成左右搅拌,徐徐升温继续搅拌,使漆中水分在30~40℃的温度中缓缓蒸发,待水分降到4~8%,停止温源,兑入5%氢氧化亚铁,再搅拌3~6小时,便制成黑推光漆。为加大漆酶活性,加长搅拌时间。延缓水分蒸发,制漆前必须在原漆中加水。大漆成膜必须伴随水分的蒸发,水是漆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精制漆也必须保持一定含量的原水,原水低于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漆器款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1):45-53
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历朝漆器的款识。漆器铭文有针划、刀刻、漆书和烙印等几种形式。它是漆器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艺美术成熟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漆器生产的地域特征、经营管理理念和品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漆器纹饰艺术衍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器的发明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在器物上髹漆就具有了装饰意味,无论是史前的朱漆木碗,还是夏商周时期意象神秘的纹饰;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奇异浪漫神话传说,还是秦汉时期流动飞扬的线条;无论是隋唐时期的人文自然,还是明清时期的诗情画意,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形态、文化特性和文化意义,成为人类可视的美好历史渊源、人文历史的良好佐证及标尺。光滑的表面,温暖的色彩,绚烂的形象,既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又有对装饰图案、色彩、质感的肯定,反映着人们内在的生命欲求,隐喻出人类对美好与舒适生活的神往,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繁复的髹漆技法,延其神,传其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漆》2016,(4):87-89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漆优越的性能被古代先人们发现并一直沿用至今。漆器的胎骨种类较多,其中金属材料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坚固耐久且不易变形的特点在春秋时期就被应用于漆器胎骨的制作。现代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金属加工工艺,更加拓展了其在漆器创作中胎体造型、髹饰工艺及色彩等方面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漆和漆器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金柱 《中国生漆》1990,9(4):30-33
<正> 中国生漆作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天然涂料,约在距今10000年前后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且逐渐被用来美化人们的生活。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漆制作漆器的国家中国漆器,源远流长;但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漆器,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中难以说明确切时间。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末期的《韩非子》一书首先提出舜做作为食器而用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柚皮胎漆器,葫芦胎漆器,天然瘤木漆器,天然灵芝漆器,椰壳胎漆器,竹根胎漆器,牛角胎漆器,骨(贝壳)胎漆器等胎体结构为自然形态的漆器归纳共性,且在工艺、形态和审美上进行归纳,提出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方向,使这类天然性胎体的漆器更顺利的接地发展。文中借鉴广西天然胎漆器的传承及目前生产制作实践中的经验,针对上述品种提出了天然胎漆器的概括性称谓。  相似文献   

9.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1,20(2):32-38
作者最近看了一本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王锐、刘杏慈合著的《油漆工实用技术》工具书,书中提到油漆工使用生漆的口头禅“多山头比独山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5,(4):43-48
湖南长沙风篷岭M1是一座重要的西汉晚期长沙王王后墓。该墓虽曾两次被盗,但仍出土了54件精美的夹纻胎漆器,为研究汉代长沙国夹纻胎漆器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为此,本文采用体式显微镜(OM)、扫描电镜及其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风篷岭夹纻胎耳杯残片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这批器物胎体由漆灰粘结多层麻布而成,其上漆膜断面显示为3层,第一层为厚约97μm的漆灰层,经漆液调和粘土与骨灰颗粒制备,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厚度,如:外底外腹内腹和耳内底;第二层为髤制在漆灰层上的底漆层,经打磨抛光处理,颜色以黑色调为主;第三层为表面的色漆层,采用了朱砂作为主要呈色颜料,形成了红色纹饰层或者红色漆膜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漆化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龙 《中国生漆》2002,21(2):23-27
本文引用大量史料论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理化性质和漆膜性能的认识 ,并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漆器的制造方面描述了古代漆器工艺的发展过程 ,阐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漆化学领域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晓东 《中国生漆》2007,26(2):64-65
作者评析了长北教授所著作《<髹饰录>图说》,认为该书的出版其意义在于——抢救华夏遗产,延续中华绝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2):10-32
中国漆工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催生了生漆装饰艺术,"饰威饰荣"的政治文化主张,是漆工艺繁衍滋生的土壤,技术的进步成就了漆工艺的辉煌,时代的变迁演绎着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漆艺是财富的象征物,生漆艺术的高贵品性决定了它的兴盛衰微总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思潮的影响息息相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纻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髹漆工艺是中国人的发明,是漆器制作的主要工序,具有多元性,从涂漆到彩绘,从粘贴到镶嵌,从针刻文字到款彩,从堆漆到雕漆,变着皆为器物髹漆技法。素髹是最古老的髹漆技法,始于远古,盛于宋代;髹画工艺是基于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发展起来的,秦汉时期已趋成熟;镶嵌工艺发端于良渚文化时期,源于生漆的胶粘加固特性和对审美的追求,元代走向成熟;金髹工艺的兴起与金工技术和髹漆工艺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的金银平脱是其发展顶峰;锥画技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表面针刻文字,为后世雕填、戗金、雕漆之先声;堆漆有如雕漆之美,商代可觅其踪迹,兴于汉代,由此催生了雕漆、纹髹等工艺;雕漆自唐代初兴,元代达顶峰,它是在汉代堆漆、锥髹、夹纻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明、清时代,髹漆工艺体系已经完备,不同髹饰技法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事业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5.
数千年来,大漆是中国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漆字的演变过程,与漆有关的姓氏、成语、地域及河流,中国大漆的特性等方面,全方位的讲述中国大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以古代漆奁艺术为主线,从造型形态、色彩、材料胎体三方面来阐释漆奁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提出现代包装设计师应该学习古人推崇自然和利用绿色材料的设计理念,让消费者在感受包装自身所具有的保护、便利和销售功能的同时,能够真正体验大自然给现代包装设计带来的便利与健康,将现代包装设计的结构、色彩、材质做得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漆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10,29(2):16-26
漆器和生漆技术是中国独特的发明,有着7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史,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过去的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生漆是从漆树皮层采集的天然树脂,具有神奇的变色现象和惊人的黏结力,自然固化后又能形成光亮的黑色物质。远古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学会了生存技巧,增长了智力,发展了谋生手段,掌握了生漆的特性,积淀了生漆的知识,并利用生漆用于制器、装饰和记事表意,美化生活,记录文字,成为贵族阶层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物。随着技术进步,生漆技术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成熟的、高级的营造工艺和极致的艺术形态,孕育出了髹漆工艺体系和生漆文明,成为人类永远的财富。探究人类对髹漆器物的最初需求以及与之相应的髹漆工艺的发生和进化轨迹,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漆与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关系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surface forc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single micrometer-size polystyrene sphere and a p-type silicon substrat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echniques. The force of removal and the degree of deformation of the particl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pplied loading force. The work of removal, estimated assuming a perfectly spherical particle and a smooth substrate,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contamin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hort contact times used in these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用于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金属蜂窝载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金属薄片或丝网制成的蜂窝状载体是继陶瓷载体之后用于制备汽车尤其是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又一新型载体。与陶瓷载体相比较,由金属载体制成的催化剂具有起燃温度低。净化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排气背压小。抗振性强和催化剂寿命长等优点,因而为开发符合越来越严格的摩托车排放法规的催化转化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