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淮海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界定了淮海经济区的范围,从经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构建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省的可能性与条件,最后提出了加速淮海经济区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交通客运班次、物流货运、企业股东联系及百度搜索指数4类互联网数据,通过计算城市两两之间的关联强度及城市节点的流要素集散能力,对淮海经济区的网络格局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综合流要素的城市关联网络在淮海经济区的东部已经初步形成,而区域西部的城市之间联系较为薄弱,未成体系。2.淮海经济区单极化发展态势明显,而徐州作为唯一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3.区域东部形成了空间范围基本与徐州都市圈一致的经济协作区,区域的南部与北部则缺乏经济协作区。最终,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强化区域交通协同、放大徐州龙头作用、培育区域新增长极的3个建议。本研究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区域空间结构测度与重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109-110
文章基于江苏省各市和淮海经济区20市,利用SWOT方法,对徐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研究徐州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工程机械》2010,41(4)
<正>徐州"淮海工程机械装备大市场"建设项目启动徐州经济开发区重点规划项目——淮海工程机械装备大市场日前全面启动建设,市场主要包括整机、零部件销售以及租赁、物流等相关业务,建成后将成为淮海经济区辐射能力最强、最具规模的专业性的工程机械大市场。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7个子系统20个指标,对2017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到淮海经济区内除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低度协调外,其余城市均为中度失调的结果,并对淮海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区域一体化入手,考虑城际连接带发展模式和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从多个角度分析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现状问题,应用连通度法、类比分析法和增长曲线法进行规模预测,在城际层面、市域层面、市区层面、选线层面及交通需求层面分别提出布局思路和原则,制订放射线、环线、弦线、联络线和旅游线的布局方案,并针对路网内外衔接和立交节点进行了专项研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基础原理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城市体系发育机制、经济关系以及中心城的职能和规划特点,并结合淮海经济区和徐州市的现阶段情况,针对完善徐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题,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山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的特点,结合乐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例,对乐山市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井根据本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测,对该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观点引荐     
《规划师》2001,17(2)
对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的城镇体系规划中,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大都存在城镇规模等级序列不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系统要素呈单向流动,城镇发展的空间轴线网络性差等问题,大部分的市域城镇系统中邻近省会城市的“阴影区域”,呈现出城镇系统经济薄弱、社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老化等综合症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对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重市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及区域的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做好产业布局,使之与城镇职能分工相统一;注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产业扩散,注重城乡产业配肆与产业互补;立足于解决特殊地区市域城镇体系中长期遗留的“症结”问题。    (2)要突出对城乡社会问题的关注,探求城乡社会系统的最优化。如关注人口流动、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科学合理地规划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对区围内的教育、文体、医疗卫生、休闲游憩行业与设施进行高水准的专项规划。    (3)要确立科学的城乡物质环境窨布局,谋求城镇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市域内不同等级城镇体系的客观现实,确立科学的市域城镇体系“点轴模式”,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与职能分工,谋法语中心城发展与市域城镇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为做强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本文首先概述了历史上徐州的中心城市地位的历史演变,并从交通、产业金融、生态等七个领域,通过首位度分析法,详细介绍了徐州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目标与路径。具体分为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两个阶段目标,并提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