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富硒花生油和富硒花生蛋白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花生为原料,采用石油醚提取富硒花生油,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富硒花生蛋白,分别分析了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并对富硒花生蛋白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富硒花生油中的亚油酸含量高于油酸;富硒花生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2.306%,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3.816%;富硒花生和富硒花生蛋白的硒含量分别为257 μg/kg和183 μg/kg;富硒花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 ~70 000 Da之间;富硒花生蛋白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富硒花生中硒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提取液分别提取花生中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肪,测定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研究富硒花生籽粒中硒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富硒花生籽粒中的硒以蛋白质结合态硒含量最高,占总硒的69.29%,其中碱溶性蛋白态硒含量最高,占硒总量的45.19%。其次是多糖态结合硒,占总硒的11.76%,其中酸溶性多糖态硒含量最高。脂肪结合态硒只占总硒的8.61%。  相似文献   

3.
外源硒处理的花生芽蛋白中五种硒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花生发芽后的富硒规律,本研究用不同浓度Na2SeO3浸泡花生子粒发芽5d后,分析外源硒对花生发芽情况的影响,并分别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花生芽不同部位(子叶、胚轴、胚根)的总硒含量和花生芽蛋白中5种硒形态(硒代胱氨酸SeCys2、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亚硒酸根SeIV、硒代蛋氨酸SeMet、硒酸根SeVI)的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Na2SeO3浸泡浓度的升高,花生芽长、芽粗和发芽率均呈降低的趋势;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了花生发芽过程中硒元素由子叶向胚轴和胚根的转移;未经硒浸泡的花生发芽后,三个部位均检测到三种硒形态,其中SeCys2占比最高,随着硒浓度升高,各部位硒形态种类增加,无机硒(SeIV和SeVI)占比逐渐升高,SeCys2和MeSeCys占比逐渐降低,SeMet占比没有规律性变化,各部位有机硒总量占比降低,无机硒向有机硒转化率收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富硒花生中含硒蛋白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  赵萍  郭健  王雅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323-326
脱脂富硒花生干粉(0.3147μg/g)的硒含量是普通花生脱脂干粉的2.5倍以上。富硒花生中蛋白质的提取率为23.39%,碱溶性蛋白是富硒花生中蛋白质的主要形式,蛋白含量占总可提取蛋白的92.82%,它结合的硒占总蛋白硒的77.33%,在富硒花生的不同溶解性的蛋白质提取物中,水溶性蛋白相比于其他蛋白提取物具有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更高的还原力和更长的诱导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由于它的高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NaN3为诱变剂、H2O2为选择压力进行菌株诱变筛选,以总硒及有机硒的含量与产率、硒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蛋白硒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菌株富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10 mol/L NaN3处理40 min和2.50%H2O2筛分,从出发菌株中得到两株富硒水平高、富硒能力稳定的菌株HXS-01和HXS-02,经48 h摇瓶富硒培养后,菌株HXS-01和HXS-02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及产率、SPS活性和蛋白硒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高3.4~4.0倍、2.9~3.5倍、0.7~1.1倍和0.9~1.1倍,且以菌株HXS-02的富硒能力更高,其总硒含量和产率分别为2 303.97 μg/g和7 945.19 μg/L,有机硒占总硒的百分比超过97%。利用H2O2作为一种新的选择压力可以有效筛选出具有高SPS活性的富硒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6.
富硒麦芽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富硒麦芽中硒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硒的检出限(σ=3)为0.167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03%,回收率为94.1%~101.6%。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富硒花生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声、离心、透析的方法将富硒花生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离开,有机态硒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要分离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硒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花生中硒含量为0.165 3μg/g,蛋白提取率为23.39%,多糖提取率为11.32%,硒蛋白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结合的硒量达到富硒花生有机硒总量的73.39%,总硒量的59.89%。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粗多糖相对于纯化多糖和蛋白提取物,具有更长的诱导时间、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更高的还原力。  相似文献   

8.
富硒粮油是安康重要的优势产业,与其他粮油产品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硒含量较高。文中,以安康市高新区、汉阴县和石泉县的菜籽油、大米、黑玉米面和黑花生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粮油产品为代表,对这些粮油产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希望可以为安康富硒粮油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富硒小麦提取物中硒含量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萍  刘笑笑  王雅  张轶  郭涛 《食品科学》2014,35(15):94-98
为研究富硒小麦的富硒水平和硒的赋存形态,选用兰州高硒地区生产的富硒小麦为原料,通过超声、离心、透析的方法将富硒小麦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离,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麦硒水平。结果表明,富硒小麦硒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有机态,占总硒的84.36%。有机态硒主要为硒蛋白(54.46%),硒多糖次之,少量为硒核酸和其他有机态硒。在蛋白态硒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硒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硒的19.46%和16.83%。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相对于蛋白和核酸提取物,具有更长的诱导时间、更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富硒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硒含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富硒大米中不同溶解性的硒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Osborne分级分离法从富硒大米中制备水溶性硒蛋白(WSP)、盐溶性硒蛋白(SSP)、醇溶性硒蛋白(ESP)和碱溶性硒蛋白(ASP),对比其蛋白含量、总硒含量和硒蛋白的亚基分子量分布,通过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特征官能团,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硒代氨基酸组成等理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类大米硒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4种不同溶解性的大米硒蛋白中,ASP具有最高的蛋白含量和硒含量(P<0.05),且以小分子蛋白为主。ASP中存在3种硒代氨基酸,包括硒代半胱氨酸(300.22 ± 6.88 μg/kg)、甲基硒代半胱氨酸(170.19 ± 2.87 μg/kg)及少量硒代甲硫氨酸。大米硒蛋白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样品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在相同浓度下,不同大米硒蛋白的T-AO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顺序均为ASP>WSP>SSP。通过抗氧化活性与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ASP是进一步纯化和研究较为理想的富硒大米提取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花生品种高产生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远杂9102和国内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小果型品种白沙1016、鲁花12号及两个大果型品种海花1号、豫花15号为材料,考查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经济系数等重要生理参数。结果表明,远杂9102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在小果品种中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后期减少的速度慢于同类型其它品种;叶面积指数位于最适叶面积范围之内;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还保持增长趋势;是参试品种中经济系数最高的品种。由此说明,远杂9102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抗、感矮化病毒病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远杂910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结合F6各个家系接种病毒后ELISA的鉴定结果,得到1个与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XY38。此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5cM,具有作为抗性育种辅助选择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远杂9102与中花5号杂交构建重组近交系(RIL)群体,进行人工接种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IL群体对黄曲霉的产毒抗性存在较大变异,产毒抗性为受亲本加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且存在超亲优势,因此利用微效加性基因的累加和互补提高产毒抗性的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RIL群体中黄曲霉产毒抗性与百果重、含油量、青枯病抗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不存在紧密连锁关系。初步筛选到大果、高油、兼抗青枯病与黄曲霉产毒的优异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育种研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14.
以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29个花生品种(系)为试材,在人工控水条件下,对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植株形态、生物质累积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主茎高和分枝数总体上降低,根冠比、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增大,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明显,叶绿素a增加最为明显。不同花生品种对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反应不同,且品种间差异明显。此外,干旱胁迫造成的同一品种或品种间生物量积累分配、根/冠和比叶面积等性状的差异,在不同生长阶段并不完全一致。苗期各指标与品种(系)抗旱性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花针期各指标与抗旱性间相关关系显著,是花生干旱胁迫的敏感期。综合分析表明,花育17号、花育25号、唐科8号、丰花1号、鲁花14、冀花4号和花育27号具有较强的耐旱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耐铝品种99-1507和铝敏感品种中花2号为材料,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铝对悬浮细胞活性及其线粒体生理的影响,并检测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结果表明:铝处理12h后,随着铝浓度增加,悬浮细胞FDA(Fluorescein diacetate)荧光信号逐渐减弱,PI(Propidium Iodide)荧光信号增强,细胞活性下降;线粒体超氧阴离子含量和H202含量随着铝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线粒体膜电位(△ψm)随着铝浓度增加逐渐下降,中花2号下降幅度大于99-1507。501μmol/L及其以上浓度的铝可以显著诱导花生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铝浓度越高死亡细胞数量越多,同等浓度铝处理下中花2号细胞死亡率高于99-15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能够准确地检测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细胞程序性死亡率与花生品种的耐铝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给中华猕猴桃施以浓度分别为0.15、0.3、0.5 mg/kg的Na2SeO3溶液,在盛花期后测定猕猴桃叶各项生理指标,研究硒对猕猴桃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硒提高了猕猴桃叶总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然而高浓度的硒(≥0.5mg/kg)则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实验表明适宜浓度范围的硒可以提高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收集法提取花生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就其对花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细胞膜的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花生是否存在自毒作用。结果表明,花生根系分泌物的中性、酸性和碱性组分显著抑制了胚根的生长(P〈0.01),随添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中,中性组分的抑制作用最强。经过20d的处理,3种组分对花生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作用规律与对胚根的抑制作用相似,在中性组分最高添加浓度30 mg/L处理下,株高、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分别为对照的80%、73%和66%。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也显著增加(P〈0.001)。3种组分中中性组分的化感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酸性组分,碱性组分的作用相对最弱。研究结果证明了花生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存在,是导致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砂姜黑土和砂壤土两种类型土壤对旱地花生植株的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类土壤上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抗衰老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出苗后60~75d。砂姜黑土花生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高于砂壤土,而抗衰老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峰值持续时间明显高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及单株结果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砂壤土(p〈0.05),总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分别高30%和42.9%。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品种花17、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为试材,聚乙二醇(PEG)室内砂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20%PEG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20%PEG开始处理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叶中类黄酮含量逐步上升,在胁迫9h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至对照水平,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均在处理后72h降至对照水平,花17在36h降至对照水平。PEG开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均逐渐提高,6h后CHS、CHI酶活性达到高峰,9h后PAL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下降,4个品种趋势一致。分析表明PEG处理后山花11号和丰花5号的合成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积累速率是其类黄酮快速大量合成的原因,而农大818CHS酶活性和PAL酶活性提高速率较低限制了其类黄酮的积累,3种酶的活性和积累速率均较低导致花17叶中类黄酮合成少,含量提高慢。相关分析表明PEG胁迫下PAL、CHS、CHI共同调控类黄酮的代谢,胁迫引起PAL、CHS、CHI酶活性改变是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