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数据的需求及来源,探讨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及构架,介绍了山洪灾害数据采集共享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多级通用系统开发,探讨了大数据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袁培 《陕西水利》2016,(Z1):129-131
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系统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等监测预警应用软件组成。笔者对阿克苏地区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期望对同类工程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是国家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手段,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在山洪防治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效益,有效地减少了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及影响。在传统技术模式应用过程中,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数据资源分散、数据质量偏低、决策支撑能力不足、运维管理困难等。随着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逐步成熟,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原有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山洪业务应用效果,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必要手段,以此实现山洪灾害防治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14,(18):68-69
<正>移动式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BX-SHY-01V1.6西安博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式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于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专门针对县防办及以下乡镇、村、组基层防汛责任人员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查询、应急响应反馈上传的需要而开发,亦可部署于省、市防办。系统特点(1)完全兼容已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该系统严格按照国家防办下发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山洪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近10年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经验,集成应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框架内,重点建设完善了"一级部署、四级应用"的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兼具了省、市、县平台的各项功能,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辽宁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增强了辽宁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初步建立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互补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增强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项目实施中,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理念,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设了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有助于实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向精  相似文献   

7.
构建科学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总体结构,详细阐明了组成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测子系统、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信息汇集及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成运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缺陷凸显,针对自动雨量站雨量发送、县级平台监测预警软件在实际监测预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雨量加报方法、完善县级平台软件监测预警方法,大幅提高现有系统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
乡镇作为山洪灾害防治县区的最前沿,在山洪灾害发生时,担负着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将水情、雨情、工情等重要防汛信息上传至县级防汛指挥中心的任务。因此,应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开展乡级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文章从方案建设、施工管理及建成后运行维护的角度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乡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主要面向乡村防汛责任人,却难以覆盖流动人员等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山洪灾害预警信息靶向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云平台+APP"的模式构建,集成应用了预报预警、电子围栏、边缘计算及信息推送等技术,由云平台进行实时信息统一接收、处理和山洪预警分析.基...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省保亭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例,初步介绍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框架、监测预警平台、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等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保亭县布置11个自动监测站,基本覆盖全县范围,实时监测小流域雨量、水位。在2010年10月份,海南省两次强降雨中,保亭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挥作用较为显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省级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山洪灾害防御的一项重要非工程措施,研究了国内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系统的特点,分析了雨水情监测系统与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缺陷,结合现状和需求,首次提出了建设省级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系统思路,并且以广东省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的开发为例,采用J2EE体系三层架构解决方案,全面引入WEB模板技术和框架技术,阐述相关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系统的成功开发,实现了广东全省的统一指挥调度和中央、省、市、县、镇、村6级指挥系统应急联动与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山洪灾害多发、频发省份,2010年以来,贵州省以县级为单位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的限制,监测预警平台在运行管理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多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建—管—用"分离的理念,在坚持以县级为单元开展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主体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知识图谱、人工智能(AI)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面向省、市(州)、县、乡(镇)4级水利防汛部门提供统一的山洪监测预警云服务,统一系统数据配置、统一运行管理,从管理、运用方式上解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自2010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相关规划,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组织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初步查清了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建成全国2 076个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并延伸到18 924个乡(镇),在中央、省、市级建设了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填补了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空白。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青海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建成覆盖全省29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雨水情监测、预警网络等,显著提升了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但随着这些设施设备及平台进入运维期,运行维护问题日益显现。在多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实践经验基础上,青海省运用基于物联网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从创新管理、运行方式上解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损坏严重、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阐述了青海省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工作措施及效益,联合气象水文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初步总结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现行防御思路形成及实践的历程,探索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特别是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决策指挥系统等发展方向。认为水雨情监测方面的发展趋势是雷达、卫星、雨量站多源信息融合,特别是雷达与雨量站的结合应用;预警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局地范围内的封闭式预警体系及网格化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发展方向是基于调查评价数据的山洪预报系统、省市县级平台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导致山洪灾害的因素具有动态属性,导致对山洪灾害的预警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文章提出基于雨量水位一体杆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研究。设计了针对性的雨量水位一体杆装置,实现对山洪灾害诱因因素对应参数的精准、全面监测,在山洪灾害预警阶段,根据水量平衡和蓄泄关系曲线,对流域蓄水量和出流流量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不同山洪灾害诱因因素下的山洪流量数据。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方法对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始终稳定在0.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情况,实现对预警信息、雨水情信息和基础信息的查询、分析与管理,设计并建设了基于Web GIS的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系统通过对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和实时雨水情数据的集成应用,实现多视角、分层次的信息展示和信息管理,为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云平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长山洪预警预见期、提高预警精度为目标,综合应用并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省级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云平台.省级云平台集成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实测降雨、预报降雨信息,实时驱动流域内各河段山洪水文模拟,实现基于小流域的洪水预报和基于流量指标的山洪灾害预警.结合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基于雨量/水位监...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山洪洪灾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针对平果县频发山洪灾害的实际情况,本文基于GIS技术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论述与比较,主要内容包含有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