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甘肃冶金》2021,43(5)
机架牌坊是轧机的重要部件。采用CREO5.0软件建立100 T轧制力的锌板温轧机操作侧机架牌坊三维模型,基于ANSYS17.0软件完成特定载荷下机架的位移变形、应力分布及各阶模态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机架牌坊最大变形发生在立柱中段,最大变形量为0.035 mm,最大应力出现在孔系和连接板处,应力值为14.297 MPa,模态分析17阶前最大变形量为2.75 mm,为提高轧机结构设计质量,规避设计缺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汪瑞  雷维新 《冶金设备》2012,(Z1):109-110
森吉米尔轧机是生产硅钢的重要机组,而轧机牌坊后门是森吉米尔轧机的门户,它是确保轧机牌坊内各关键设备精确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牌坊后门主要由定位装置、乳化液润滑系统及侧压机构等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乳化液润滑系统及侧压机构稳定运行,从而保证硅钢产量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八钢热轧投产多年后立辊轧机运行状态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大大下降,分析原因是立辊轧机牌坊腐蚀严重,影响轧制精度及设备使用寿命。检测粗轧机立辊牌坊的精度,并依据检测数据确定主要修复内容,结合常用牌坊修复方法的特点,分析比较选取了激光熔覆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可行的修复方案,对立辊轧机牌坊进行在线修复,保证了轧机恢复至设计尺寸。持续跟踪半年,牌坊使用效果良好,证明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进行的牌坊本体表面修复有效、耐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板、带轧机的发展历程,从轧机的辊系、牌坊、传动方式、电机、压下系统、控制系统等变化作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并在分析牌坊变化一例中结合ANSYS分析软件对其两种不同的板式牌坊进行力学分析比较,最后展望了板、带轧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轧机的制造过程中,牌坊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轧机的产品质量以及使用寿命,本文从力学角度及牌坊的机械加工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加工过程中针对牌坊所产生挠度的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专利信息     
一种立-平可逆粗轧机组导卫装置 专利号:ZL200720067790.0 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陈应耀 杜家明 贺应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钢板输送导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立-平可逆粗轧机组导卫装置。主要解决带钢发生跑偏时极易造成机架内废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平可逆粗轧机组导卫装置,包括一对圆弧形导卫板,分别与水平轧机牌坊入口本体、立辊轧机牌坊出口本体以及立辊轧机引出辊道辊轴承座本体焊接在一起,水平筋板和竖直筋板加焊在圆弧形导卫板与水平轧机牌坊入口本体、立辊轧机牌坊出口本体以及立辊轧机引出辊道辊轴承座本体之间,从而对导卫板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7.
短应力线轧机是一种高刚度无牌坊轧机,轧辊是该轧机的主要承载件,其结构参数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轧机的性能,进而影响产品的精度,文章参照实际轧制规程,用有限元理论结合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轧辊在最大轧制压力下产生的应力及变形,最终验证了其承载能力及弹性变形均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六辊轧机牌坊的三维模型,采用ANSYS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牌坊处于最大轧制力下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该牌坊强度和刚度满足工作要求。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材料力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钢技术》2005,(2):33
6月21日下午16时08分,第一片轧机牌坊吊装成功,标志着酸轧机组的设备安装已进入到关键时期。本钢浦项冷轧工程自2004年7月19日奠基以来,在建设者们的精心组织施工下,工期按指挥部网络计划推进。酸洗轧机联合机组是头一道工序,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生产线,轧机牌坊可谓酸轧机组的“心脏设备”,每个重121吨、高10米,是酸轧线最重、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设备,吊装难度系数非常大。它的完成,为今年底该条线实现热负荷试车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包钢轨梁厂轧机牌坊经过多年运行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着重对轧机牌坊腐蚀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通过目前各种牌坊修复方法的对比,提出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对轧机牌坊进行在线修复,并对修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关于振动磨整机功率消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英  卜春光 《黄金》1999,20(11):27-28
分析了振动磨筒体内研磨介质的运动状态及粉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能量观点出发,对振动磨整要的功率消耗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计算振动磨功率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负载下研究无锥套油膜轴承系统的摩擦状态,并借助ANSYSCFD软件,采用有限元法求解简化的N—S方程,计算油膜的承载能力,以确定无锥套油膜轴承在摩擦副之间形成纯液体摩擦的必要设计参数。该计算结果为某板带轧机的支撑辊轴承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采用三维热-机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钢轨万能精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以UR-EF-UF三机架连轧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变形过程优化模型。将轧件尺寸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轧件变形过程、轧制接触状态、应力应变分布以及速度变化等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揭示了万能轧机各道次的加工特点和轧件在连轧变形过程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4.
龚寄  王艾伦 《钢铁研究》2007,35(4):34-38,42
在四辊轧机的轧制过程中,现有的辊缝形状解析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板凸度的在线控制.针对轧制过程中轧辊的弹性变形和轧辊与轧件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四辊轧机辊系变形和具体的受力状况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直观的辊缝形状函数,明确了它与相关因素的对应关系.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对某"1 4"铝热连轧机的精轧末机架的出口板凸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在线所测得数据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误差在15 %以内.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有限元法对南钢中型厂Φ850轧机机架的变形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压下螺母孔圆角处,并用实测值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得到轧机的力学性能理论结果,为现场工艺的制定和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CVC和HC两种主要轧机机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9.0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机型的四辊和六辊轧机在不同窜辊、弯辊工况下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变化情况.在相同工况下的四辊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要大于六辊轧机.中间辊窜辊或工作辊窜辊对HC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影响要大于CVC轧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球磨速度变化(125~225r/min)和过程控制剂种类(酒精、硬脂酸和二者的混合物)及其加入量(0~4.5%)对Ti-Cr合金机械合金化(M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磨速度的高低对所获得的MA粉末的粒度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球磨速度越高,MA的效率越高,粉末的粒度越小。在Ti-Cr合金的MA过程中,使用酒精作为过程控制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球磨带入的杂质量,但是粉末的细化速度将减慢;酒精的加入量以不超过1.5%或者在4.5%以上为宜。硬脂酸不适合用做Ti-Cr合金MA过程的过程控制剂。通过调整球磨速度和合理选用过程控制剂,可以实现对球磨杂质来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milling time on wear behaviour of the Ti6Al4V alloy produced with the high-energy mill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 Ti6Al4V alloy was milled at five different milling times in a mechanical alloying device. The milled powders were cold-pressed under 620?MPa pressure, sintered at 1300°C for 2?h and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furnace. The sintered alloys were characterised with SEM, XRD and hardness and density measurements. Wear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pin-on-disc type wear testing device, under three different loads, at four different sliding distance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ed a decreasing powder size with increasing milling time. The highest decline in size occurred for the powders milled for 120?min. The result of hardness measurements and wear tests showed that samples milled for 120?min had both the highest hardness value and the lowest weight loss.  相似文献   

19.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whether or not the model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plain carbon steels, previously proposed, is applicable to the estimation of mill loads in the finishing process (consisting of six mill stands) of a hot strip mill. An appreci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mill load values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earlier passes where the strip microstructure is regarded to have completed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predicted mill loads in the later passes have been far less than the measured load owing to the effect of the strain accumulated in the previous rolling process. Then, a simple model to predict the accumulated strain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introduced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mill loads. As a result, the predicted mill loads have been fairly improved over the whole passes in the finish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