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云富 《兵工自动化》2012,31(12):18-20
为提高弹药质量,推动弹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弹药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进行研究。介绍目前我国弹药制造与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需求,通过分析制约我国弹药生产工艺及装备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我国弹药生产工艺与装备的个人见解,以及对弹药生产在装药工艺、装备以及检测等方面应重点研究的方向。该研究可为发展我国弹药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云富 《兵工自动化》2009,28(9):1-3,14
介绍目前我国弹药装药装配领域的现状以及与国外的差距。通过分析制约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平台,引领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尽快完善行业内知识产权转让制和尽快制定行业相关标准;以及加大对弹药制造装备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苏是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火生产国。他们设计、生产的武器、弹药充斥着世界军火市场,成为许多国家军队的主要装备。因此,欲了解各国军队所装备弹药、引信的技术水平,就有必要剖析美、苏武器的设计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国弹药、引信工业是解放后才建立起来的。五十年代照搬苏联,六十年代有所改进和发展,开始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李玉民 《轻兵器》2006,(12):23-24
警用弹药以自卫为目的,主要用于对付罪犯,使用环境复杂,尤其不能伤及无辜,而军用弹药是以消灭敌人为目的,故军、警不宜使用相同的弹药。目前我国公安部门装备的枪弹主要是为军队研制的51式7.62mm手枪弹、64式 7.62mm手枪弹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研  相似文献   

5.
穆希辉  赵晓东 《含能材料》2019,27(12):981-983
<正>众所周知,弹药导弹作为长期储存、一次性使用的特殊装备,其延寿问题背后的主要科学问题,是弹药储存可靠性。弹药储存可靠性主要反映的是弹药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经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以后,保持各项设计功能的能力。弹药具有的这种能力越强,其储存可靠性越好。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弹药能够保持预定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常规弹药引信改造的决策思想应将提高引信的引爆性(特别是引战配合性)放在首位。用近炸引信更换安全性差的现装备制式触发引信,提高近炸引信在现装备引信中所占的比例;积极采用引信高技术如毫米波引信技术改造常规弹药引信,这对我国常规弹药兵器现代化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现代战场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迫切需要提高武器装备自身的生存能力,其最有效的途径是装备高性能、低成本的毫米波引信。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常规弹药引信改造的决策思想应将提高引信的引爆性(特别是引战配合性)放在首位。用近炸引信更换安全性差的现装备制式触发引信,提高近炸引信在现装备引信中所占的比例;积极采用引信高技术如毫米波引信技术改造常规弹药引信,这对我国常规弹药兵器现代化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现代战场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迫切需要提高武器装备自身的生存能力,其最有效的途径是装备高性能、低成本的毫米波引信。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约弹药类装备在役考核的安全问题,综合运用各种防护手段进行研究.重点针对弹药装备在役考核专项试验,梳理弹药在役考核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弹药在役考核专项试验各阶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出相关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对策.该研究可为确保弹药装备在役考核工作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装备战损模拟平台为基础获得装备战损基本数据.用统计学回归分析研究其规律,可建立包括弹药杀伤效果、典型战场环境下装备损伤分析和基于统计数据装备损伤评估的装备战场损伤统计分析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影响弹药杀伤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影响杀伤效果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而建立装备损伤的解析模型.再通过分析装备各零部件损伤间的相关性,建立用于装备战损评估的贝叶斯网络.  相似文献   

10.
《兵工自动化》2012,(7):98-98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拟于2012年联合中国兵工学会装药装备专业委员会、《兵工自动化》杂志社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自主感知、自主协同、自主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艇群逐渐形成作战能力,而目前尚无高效反无人艇群弹药装备。针对无人艇群作战反制难点,基于末端敏感技术探测,提出利用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实施毁伤的炮射弹药方案,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打靶法对弹药作战使用过程进行仿真,重点分析考虑多种因素条件下战斗部飞散角设计方法,研究炮-目距离、目标数量、运动速度和目标尺寸等特性对弹药毁伤效能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末端敏感技术的炮射弹药在反无人艇群作战中具有较高效能,该弹药方案可为我国发展反无人艇群弹药装备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20世纪90年代苏军坦克装备了125mm滑膛炮,西方的120mm滑膛炮得以研发。当时,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大多装备105mm线膛炮;后来,德国的"豹"2坦克和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先后装备了120mm新型滑膛炮。尽管如此,随着南斯拉夫联邦政权的解体,人们认为再次出现坦克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部署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坦克主要弹药不再是次口径穿甲弹,因此,多用途全口径弹药的  相似文献   

13.
《兵工自动化》2012,31(8):100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拟于2012年联合中国兵工学会装药装备专业委员会、《兵工自动化》杂志社举办以"凝聚军工精英、聚焦行业发展、助推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弹药自动装药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暨首届弹药装药行业高层论坛。为了会议如期召开以及大会论文集的顺利出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治安现实的特殊需要,非致命弹药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我国警用手枪目前统一使用的是部队的制式装备,但在执行以制服为主的治安任务时,以杀伤为主的制式装备的威力明显过大。因此,使用部门对非致命弹药的需求非常迫切。非致命弹药可在近距离上及时制止犯罪分子及歹徒的犯罪行为,在中、远距离上可达到驱散和威慑人群的作用。 9mm警用转轮手枪橡皮弹就是为满足执法部门的非致命需求而研制的一种非致命弹药。该弹配用于新型9mm转轮手枪,由941厂研制,于2005 年12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薛辉  王源  张天鹏  刘铁林 《兵工学报》2019,40(8):1716-1724
针对联合火力打击背景下弹药需求预测难的问题,基于武器装备对抗的损失交换比确定不同装备打击不同目标的有效战斗力指数,将有效战斗力指数大小作为衡量敌方目标对我方装备威胁度高低的评判标准,为弹药需求预测提供基本依据。按照对敌最大毁伤原则,建立以最大综合战斗力指数为目标函数的联合火力打击弹药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弹药需求量的影响因素设定多种约束条件,结合作战实际及战场态势对约束条件进行随机组合,并运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符合联合火力打击特点,实现了装备-弹药-目标最优编组模式下的弹药需求预测,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弹药需求预测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俄乌双方空天军的主要航空弹药装备,综述了俄乌冲突中航空弹药在战场中的应用情况。从制空作战、火力压制、精确打击成本、察打一体能力建设、飞行员日常训练、对地支援6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俄空天战场的特点,介绍了乌军的反制手段,研究了航空弹药在现代战场中的重要性。分析指出,提高精确制导航空弹药的战略储备,发展长航时察打巡飞弹药,加快低成本集群弹药研究及广泛使用LVC训练技术将成为未来航空弹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70mm低成本制导火箭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武器成本低,但精度差,效费比低;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命中精度高,但造价昂贵,生产和维护技术复杂,部队装备数量有限。低成本弹道修正弹药是一种对点目标具有较高命中率的低成本灵巧弹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显著提高现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费比。通过介绍国外低成本制导火箭弹的发展,为我国开展低成本制导弹药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余咸旱  徐更光 《含能材料》2004,12(Z1):600-603
B炸药因含有大量的黑索今,作为熔铸炸药在中大口径弹种战斗部中替代第一代装备用药梯恩梯,可以显著提升压制兵器弹药的毁伤能力.介绍了国内外B炸药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梯恩梯、B炸药的应用性能和在某些弹种上装备的费用与效率比较,提出了应加快我国压制兵器弹药装备由第一代(代表性装药--梯恩梯)向第二代(代表性装药--B炸药)转换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健 《弹箭技术》1996,9(1):33-39
明天的灵巧坦克弹药罗健/编译孙更生/审校坦克手们请注意!灵巧坦克弹药的新纪元正在到来,坦克手所要做的仅仅是指示—捕获—跟踪(目标)。在未来的几年内,装备的新型灵巧坦克弹药不仅具有极强的穿甲能力,而且拥有一台电脑进行目标搜索和射击。装备了这些新的灵巧...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外陆军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火炮精确制导弹药以及精确制导反坦克导弹等精确火力打击装备的发展现状。对主要军事大国陆军新型精确火力打击装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