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学木匠     
正前些日子,我在朋友圈说要去学木匠。老妈很快评论,"学木匠去找你大伯就好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学木匠或者是别的手艺,并不是为了糊口,更多是为了所谓的情怀。所以,我很"傲气"地回复老妈,"大伯的手艺不是我翘要的。"朋友圈发布当天,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老师傅,据说是鲁班的传人,手艺十分精湛。第二天,我给老师傅打电话。听声音老师傅  相似文献   

2.
Rococo 《中华手工》2013,(7):46-48
大多数人都想过学一门手艺,准备好一切后,却发现不知这样的学校在哪里?朋友曾如此描述她父亲的家庭:"兄弟五人,家贫程度在当地数一数二,母亲担心儿子们长大打光棍,便把五人送去学手艺,大哥四弟学木匠,二哥做石匠,三弟学裁缝,老幺做瓦匠,结果个个一技在手,婚姻不愁。"但在经济不愁的今天,学艺却变成了老大难。在网络上搜索"我想学艺",百度很体贴地问:"您要找的是不是:我想学医?"当下,学艺虽不是大势所趋,却逐渐成  相似文献   

3.
正苦不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累不累,打石酿酒弹棉花;难不难,编篾熬糖磨剪子;近两年手艺热,一听说最后的铁匠、石匠、篾匠、木匠、棉花匠,大家就激动半天,动辄呼吁保护。其实,这些老行当之所以会逐渐消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辛苦了。想想看,三伏天对着热炉子,半夜三更纳鞋底,走南闯北补锅补鞋,漫天飞絮中弹棉花……纵然辛苦如此,也不过是勉强糊口。不妨来看看,手艺老行当中,最苦的有哪些?打铁: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苦值:★★★★★古语云:"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排在第一位,可见辛苦程度。首先,打铁是个力气活。从前打铁铺不过破房子一间,火炉一个,再架一个风箱。风箱一拉,炉火就蹿。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再移到墩子上。然后铁匠左手拿铁钳夹住要锻打的  相似文献   

4.
<正>造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脚楼依山而建,最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俗话说:"弯木头"害怕"直木匠"。说的是再弯曲难看的木头也害怕手艺高超的木匠,冉隆海,就这样一个"直木匠",他建造吊脚楼是一绝。2013年年底,对于这个54岁的土家汉子来说十分难忘。他造了一幢土家吊脚楼模型,参加由国家民委、  相似文献   

5.
高飞 《中华手工》2013,(6):79-81
别人都做了赚钱多的木匠,唯独张西牛坚持"扯葫芦"这门手艺。因为放不下对传统手艺的牵挂,更不想这门手艺在自己的手中成为绝唱。  相似文献   

6.
能人张     
他姓张.最初是个铁匠.为生产队打制各式农具。能吃苦、又聪明。使他的铁匠铺很快成为远近最出名的一家,供销社都来他这里要了精美的铁器去销售。活儿太多,忙不过来,他的弟弟便成了他的徒弟。弟弟的手艺也出众的时候。他撤手将铁匠铺给了弟弟。自己改行去学木匠。  相似文献   

7.
懒木匠     
<正>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何况他还是极具天赋的木匠。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有一年,他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报出具体尺寸。第二年,树的主人说要用这树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说那是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还再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长大后,他理所当然学了木工,手艺很快超过师傅。他锯  相似文献   

8.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9.
<正>当您听到"手艺未来"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场景?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手工艺在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那时候,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会通过手艺的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呈现出思想化特征。此时技艺的终端不以"物体"作为目标,而是凝结为某种启示性的精神力量。在"大数据"将科技与生活高度综合化领导世界以后,未来手工艺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类似于"圣物"的东西。它不被科技附体,也绝不独立于人之外,而更成为人的生命随行、可感的组成部分。这时候,大部分古代社会流行的手艺都渐渐消失,只剩下艺术的手艺,作为人存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阴沉木记遗     
<正>在刘国君老先生的木雕基地,我们被眼前堆积如山的阴沉木惊呆了。"这里的木头有多少?"老先生攀到木堆最高处,颇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淡淡答道:"3000吨。"刘国君拥有上千件阴沉木雕作品,但3000吨,雕一辈子也雕不完了。他出生在木匠世家,15岁开始就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木雕手艺,到他这里已经上下传承了五代。上世纪90年代初,当阴沉木还未在全国大热的时候,他就开始在三峡库区大量收购、发掘阴沉木。  相似文献   

11.
<正>3年前谈手艺,"工匠精神"是风向标;2年前论手艺,"百工振兴"是大航道;1年前看手艺,"手艺民生"是新基石。那么,2019年呢?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也到了第41年。这一年,人工智能、5G等频频成为舆论热词,人们对此心怀期待又暗藏担忧。在农耕社会壮大起来的传统工艺,在工业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向未来问好     
<正>当您听到"手艺未来"时,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场景?手艺,是被未来抛弃还是缔造未来的方式?未来,是科幻还是真实的世界?不知您是否认为,手艺与未来,就是传统与现代,是人文与科技。当我们向各行各业的人士抛出"想象手艺的未来"这个问题时,反应最"内敛"的,是手艺人,"这对我们来说有点难。"  相似文献   

13.
我叫阿匠     
<正>我不愿风推着我往前走,匆匆忙忙。我宁愿逆着风在前挪,就算跌跌撞撞。——阿匠有手艺梦想的人很多,做手艺的却少,愿意以匠人自居的更微乎其微了。25岁的阿匠是一个。阿匠叫郑思,她介绍:"郑重思考的郑思。"她的匠人之路,就是她郑重思考后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是她毕生追求的方向。大四那年,喜爱木头的阿匠从广西来到北京,跟着素元木作的师傅学木工直到毕业。2009年,刚毕业的阿匠又迷上了扎染。她  相似文献   

14.
读书     
正《手艺的思想》杭间|山东画报出版社|48元一件绣品、一只土陶、一把木创……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它的历史轨迹和传统惯性。作为手艺人的后代,作者杭间对手艺的执着,似乎有些宿命感。上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读书人",但是学的专业却是工艺美术史,始终没有离开祖辈曾用作谋生手段的手艺。杭间对手艺怀有难以言状的感情,但是他也知道感情无法代替理智。那些产自乡土  相似文献   

15.
<正>从追求时尚流行到怀古拾器,从西装革履到棉麻布衣,从搓麻将改为品茶插花,从"攀比"到"修行",从"盲从"到"执着"……重庆这座城,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低头不语的手作时光里,把日子过成诗与远方。灰墙黛瓦、绿树成荫,树梢上挂着一把把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油纸伞,桐油香满老街。树荫之下,竹子、原木打造的工坊蜿蜒铺陈开来,《中华手工》杂志主办、手艺网和小日子APP协办的揖美·手工艺盛典,集结19个手工品牌及创作人,将那些散落在民间、乡野、深巷、高楼里的手工工坊,像爱马仕那样文艺、时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大众亲见手工的精妙,感受手工的温度,一站式学手艺,乐享手作慢时光。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人都有学手艺的心,但是缺乏动手制作的氛围,也受制于场地与工具。于是,手工体验店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它们或许小而美,在城市一角坚守和传递自己擅长的技艺;它们或许大而全,聘用资深老师开设专业的课程。本期的美好生活系列故事,采访了四间与"体验感"紧密相关的店,也许看完以后,你也想动手,开启一场"学艺"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农村,匠人是对手艺人的一种统称。我小时候住过的山村,就有很多这样的匠人,铁匠、篾匠、漆匠、锡匠、木匠、泥水匠……几乎应有尽有。因为乡下人都遵循着一句古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学门薄技。"学会了一门手艺,哪怕天旱地涝也饿不死。童年的小山村,小桥流水,田园风光。一个个村庄被群山紧紧环抱,就像抱着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而那些匠人,一年四季都奔走在这些村庄里,他们是村庄流动的血脉。铁匠铺子的叮当声是一曲动听的乐曲,铁匠师傅抡起锤  相似文献   

18.
陈丽萍 《中华手工》2015,(2):102-103
斧、锯、凿、墨斗、推刨、手摇钻、羊角锤……木匠的工具五花八门,看似简单,却也各有各的讲究。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好工具,也休想做好木工活。"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说的就是木匠凭借简单工具就能做成大器物。打开老木匠的工具篓,有斧、锯、锉、凿;墨斗、直尺、角尺;扭钻、手摇钻、荒推刨、凹槽推刨:还有铅坠子、木工铅笔……虽然没有今天的电动工具洋气,却也样样精致,个个讲究。它们长啥样?是干什么用的?笔者的父亲是位老木匠,特意买二斤白酒回家,和父亲聊了一天,才算稍许弄明白它们,且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9.
<正>手艺要是有张"网红"脸的话,会是什么模样?"网红"二字,不尽然都含贬义。它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新面孔,玩出不同的"调性"。身处碎片化时代,"视频"无疑是当下最热的内容创业风口。站在5G时代的帷幕前,精品化短视频在引流带货、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多元变现模式将会迎来新的增长极。以手艺为基石,借由视频这个已经被广泛接纳的媒介,不仅可以拉近手艺本身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为手工匠人搭建起市场化运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拼布及修行     
正第五式对自己的手艺,要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拼布大概是最"女性"的手艺了,它撰写着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自我,在拼布创作上呈现属于她们的故事。然而,拼布也是一门艺术。在一块块布的拼接中,沉淀下来,去触碰艺术、去感悟人性。所以想做一个有匠心的拼布人,对自己的手艺要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对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而且,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