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为用户提供相应的Qos保证是移动自组网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文章分别从QoS信令、QoS路由和QoS MAC方面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如何实现Qos保证;详细阐述了每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并结合主流协议介绍了具体操作过程,剖析了实现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移动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的自治系统。随着无线通信中多媒体业务的增加,在移动自组网中提供QoS(Quality of Sevice服务质量)保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QoS路由技术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文章指出移动自组网QoS路由的困难,对移动自组网典型QoS路由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并对几种较新的移动自组网QoS路由协议进行了介绍,末了对移动自组网QoS路由协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组网的路由协议及其QoS保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组网是一种新型的移动计算机网络,它应用广泛,并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首先介绍了自组网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自组网路由协议的特点与设计思路,并丰此基础上讨论了在自组网环境下实现QoS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QoS路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自组网是一种无基础设施的无线多跳新型网络。如何在移动自组网中提供不同的QoS保证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QoS路由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几种QoS路由协议.但都是通过在具体的路由协议中增加QoS参数约束路由来保证QoS,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QoS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IETF针对有线网络提出实现QoS的2种标准模型;然而在无线自组网中,由于隐终端、显终端问题的存在和带宽限制问题,有线网络使用的QoS模型略显繁琐并使实现无线QoS较为困难。通过对TDMA方式自组网的分析,使用跨层合并方法设计一个QoS路由协议,并得到集成服务模型在无线自组网络的一个实现。通过仿真,验证此路由协议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分析此协议性能,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移动自组网基于动态蜂窝的QoS路由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焰  万睿云  华蓓  苗付友  王行甫 《电子学报》2003,31(8):1125-1129
本文为移动自组网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蜂窝的QoS路由协议,它利用移动跟踪技术实现了一个分布式动态蜂窝生成协议;采用一个多Qos路由探测算法选择一条能够最大满足QoS要求的路由,并在这条路由上建立端.端主动资源预留;使用移动预测和被动资源预留技术预测源结点和目的结点可能进入的蜂窝集合,并在这些蜂窝集合与目的结点和源结点之间提前进行端.端被动资源预留;融合蜂窝动态检测技术与QoS路由修补技术自动发现和修补断裂的QoS路由.由于该路由协议模仿了固定蜂窝网络中的操作,所以,大大改善了QoS路由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QoS条件下,它明显提高了包传输率,减轻了路由负载.  相似文献   

7.
朱晓芳  华蓓 《电子技术》2010,37(10):82-84
目前的移动自组网研究主要针对运动速度较慢的地面网络。本文研究由高速节点组成的高动态移动自组网的路由协议,提出了一个结合表驱动路由和地理位置路由的混合路由协议TOPOS,在局部使用表驱动路由加快数据包的转发,而在全局使用地理位置路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拓扑。在OPNET仿真平台上对TOPOS和已有的AODV及GRP协议的性能比较表明,TOPOS对于节点的运动速度和网络规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定向天线的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  李颖  李洪生 《通信技术》2010,43(7):126-130
同等功耗下,定向天线能够产生更高的增益,提供更大的传输范围,提高网络的空间复用度和吞吐量,天线选择的方向性又降低了邻近结点之间的相互干扰,采用定向天线能够给移动自组网带来潜在性能的提高。对基于定向天线的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进行研究,简单介绍了定向天线,总结了引入定向天线产生的路由问题,对现有的一些典型定向路由协议进行了分类、介绍和比较,最后对引入定向天线带来的好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扬  范景艳 《电子世界》2012,(23):125-126
到目前为止,移动自组网已经开发很多基于不同策略的路由协议,这些路由协议可分为基于网络拓扑的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本文主要介绍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及几种典型协议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移动自组网中基于预测的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移动自组网中的节点可以任意的运动,导致网络中传输路径的频繁断裂,大量的重路由操作降低了网络性能,并占用了有限的网络资源。而基于预测的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对于路由操作的影响。文章主要讨论了目前已经提出的几种节点运动预测方案.以及基于预测的路由协议,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张学平 《数据通信》2003,(4):28-31,35
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面临的各种困难,详细讨论了动态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具有QoS能力的中间适配机制,阐述了Ad hoc网络的QoS信令机制、QoS路由和支持QoS的MAC协议及QoS的衡量尺度和QoS路由,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减小Ad Hoc网络实时业务节点的信道接入时延,提升对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保障,在研究时隙分配类多址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隙重构的分组预约协议。新协议时隙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冲突化解能力,通过对空闲数据时隙的重构利用以及层级式的接入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时延保障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自组网独特的特性,在该网络中支持QoS非常困难,需要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自组网中QoS支持面临的挑战,接着从系统角度出发,结合自组网的特点,在QoS模型和QoS支持体系以及体系中具体的QoS技术等方面对自组网QoS支持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同时指出:定义自组网QoS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应用需求和网络特性;实现QoS模型可以采用分层QoS支持体系或跨层QoS支持体系,而后者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结合路由层、MAC层和物理层的跨层QoS支持体系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带宽受限和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在Ad hoc网络中支持QoS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目前许多研究组织和大学都在研究和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面临的各种困难,然后详细讨论了Ad hoc网络的QoS服务模型、信令机制、QoS路由和支持QoS的MAC协议,接着研究了适合于动态网络的自适应机制和中间件框架在Ad hoc网路中的应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提供的可用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定位与发现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提出并被讨论过,这些方法在固定式网络中使用效果较好,而对于应用日益普及的Ad hoc网络来说并不适用,本文就Ad hoc网络中的资源发现与获取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Agent的模型,在模型中提出了QoS信息路径的产生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王双勇 《信息通信》2012,(4):240-241
服务质量(Qos)技术是IP网络技术能否成为未来统一承载网络技术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IP承载网多业务的特点,提出了一套IP承载网Qos解决方案.该方案将DiffServ、RSVP-TE、MPLS VPN三者按需组合,对IP承载网上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无线自组网的容量,满足多媒体任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该文引入多无线收发器技术,扩展单接口单信道下的无状态QoS模型SWAN为多接口多信道下的无状态QoS模型MMSWAN。同时,提出一种多接口多信道下的QoS路由协议MMQAODV,通过与MMSWAN的结合,实现了一种跨层的QoS保障机制。模拟试验表明,这种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多媒体任务的QoS和尽力而为任务的性能,与SWAN相比延迟减少为它的2%~27%左右,提交的尽力而为数据量为它的1.29~3.55倍。  相似文献   

18.
Ad hoc网络是一种多跳的移动计算机网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它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阐述了Ad hoc网络自身的局限性。接着详细讨论了当前Ad hoc网络面临的诸多挑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最后作者提出了关于Ad hoc网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AdHoc网络实时业务传输的QoS保障问题,提出了支持QoS保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的设计原则;介绍了几类能够提供QoS保障的MAC协议,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Jean 《网络电信》2008,(8):20-23
Multi-service bearer requirements for QoS guarantee
The general consensus of telecom carriers today is to build a unified multi-service IP bearer network to replace their legacy multi-service and multi-system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rder to realize unified bearing, unified operation, unified management and unified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