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芬、苯胺、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胺、间甲酚对黄河水包头段中藻类的急性毒性.得出这五种毒物对藻类的24~96 h EC50值.结果表明,黄河水中藻类的抗毒性强于蒸馏水中;黄河水自身含有的一些微量毒物与加入的高浓度毒物协同作用对藻类的影响更为严重;五种毒物对黄河水中藻类的毒性大小为:间甲酚>对硝基苯酚>苯胺>对硝基苯胺>苯酚.  相似文献   

2.
基于藻类去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体重金属污染不断加剧。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这是因为目前工业排放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多,从而导致水体重金属污染加剧,水环境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比较了水体中氮、磷以及重金属的传统去除方法,综述了藻类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理,这些综述成果为藻类去除水体中污染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水源热泵运行前后的3个时期,对安康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水体细菌数、藻类细胞密度及其种类的测定,并同步对理化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数存在时空差异,最小值出现在1月,最高值出现在12月;排水口附近的细菌数高于库湾区;藻类细胞密度的变化趋势与细菌数基本一致,12月和1月蓝藻占主要优势,而3月硅藻和裸藻占主要优势。细菌数与温度、总磷呈显著相关,但与总氮、藻类细胞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总氮在该水体中不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水源热泵系统对水体局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其显著性还需要利用分子生态学等手段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5.
抑制给水中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给水处理构筑物中氮、磷营养、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处于富营养化时,藻类生长快速,磷和氮分别限制时,藻类生长缓慢;藻类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pH为6.5-7.5;光照对藻类的生长影响最大,光强减弱,藻类增长速度减小;振荡的时间和速度均影响藻类的生长。合理控制光照、pH、水温和振荡等条件可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因此,采取减少藻源、适当提高pH值、搭建遮光设施、减小光照强度等措施可抑制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水源水质特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津市的水源情况,分析评价了1996-2005年10年期间滦河原水和黄河原水的水质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天津市的水源水质普遍存在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的特点.采用Kmeans聚类法对水源水质进行水质分期,把滦河原水划分为3个水质期,黄河原水划分为2个水质期,并对每个水质期的水质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水厂运行工艺及参数的调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方城市供水水源藻类高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含藻量变化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一般为7~9月);高藻期原水含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藻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高发期主要以蓝藻为主,占藻类重量的70%~91%,优势种为微囊藻属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藻类高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氮、磷、水温和光照.对4种杀藻剂杀藻效果的实验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藻类处理系统作为一项新的污水处理技术,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既具有环保意义,又具有节约能源的意义.实验研究了松花江中的天然藻类经过培养后,对不同废水、不同浓度TOC的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绿藻、硅藻单独处理不同废水中TOC均有一定的去除效率,而对于生活污水出去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废水中COD的处理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找到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的处理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天然藻类中绿藻、硅藻处理不同类型废水,以COD作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绿藻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同时探讨了不同初始浓度的COD、不同种类废水中COD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战略与战术两方面论述了解决合肥市供水水源问题的几条思路,提出了引江、湖、库水济合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给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饮用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及出厂水质的一个突出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除藻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各种除藻工艺的除藻效果,认为生物处理法及其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3年夏季沧州市饮用水源水中出现巨型颤藻的情况及该颤藻的形态特征,并分析了源水中颤藻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同时对该高含藻水进行混凝试验,提出了去除源水中颤藻和嗅味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水水质是利用江水源热泵技术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影响江水源热泵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江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水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水质指标及其取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作为水源热泵源水的江水水质类别。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检测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多个指标并同时满足的难度,提出了水质结垢潜能值的概念。作为水源热泵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水质结垢潜能值既考虑了主要水质参数对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综合作用,又能够简便快速地为工程应用中的水质判断和系统选择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发展长江水源热泵的水源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重庆段长江水作为热泵冷热源的概况,对重庆段长江水温的横断面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对江水的水质和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长江水温在整个横断面基本恒定,而江水的夏季月平均温度在22~25℃,冬季月平均温度在11~16℃,水温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是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稳定的冷热源。而长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主要解决的水质问题是泥沙和悬浮物,在三峡库区形成后水位变化可达到30 m,因此取水方式可考虑采用浮船取水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气浮工艺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和pH对电气浮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CODMn和Chl-a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电流强度为1.2A,极板间距为0.6cm,反应30min,对富营养化水体中CODMn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7%和88.4%。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夏季微污染高藻水源水较难处理,文中以沧州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大浪淀水库水为例,分析了2010年夏季大浪淀水库源水难以处理的原因,总结了沧州市东水厂为保证供水水质采取的应对办法,提出了微污染高藻水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源地水资源预警系统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经常发生变化,对饮水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开展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资源预警系统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可控制区域水位、水量、水质监测,建立自动监测信息网络,设立多种序列的预警判别规则模块,进行实时预警,以提高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富营养化水源水含藻量高的特点,分别采用生物过滤、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四种不同处理工艺,研究了各工艺对高藻水源水的除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预处理对原水中藻类的去除率介于58.55%~75.89%,平均去除率为69.04%;当臭氧投加量为1.5mg/L时,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工艺对原水中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PAC投加量为15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8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可以取得90%以上的除藻率;混凝-气浮工艺的除藻率介于87.86%~94.18%,平均去除率可达90.68%。  相似文献   

19.
化学氧化法除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从臭氧、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硫酸铜以及次氯酸钠这5种除藻剂中,筛选出一种适宜的灭藻剂,并确定5种灭藻剂最佳投加量.方法以叶绿素a法作为检测方法,选取一种除藻剂,通过烧杯试验,确定除藻剂浓度对藻类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臭氧最佳投加量为4mg/L,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2mg/L,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0.8mg/L,硫酸铜最佳投加量为1.5mg/L,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3mg/L.结论通过除藻效果的比较,得出5种除藻剂的优劣程度从优到劣顺序为:次氯酸钠〉臭氧〉二氧化氯〉硫酸铜〉高锰酸钾.次氯酸钠除藻效果显著,可达7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