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是大规模、高通量、系统化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随着高通量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的发展,具有与抗体结合解离常数相似的上千种酸性、碱性、中性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得以筛选。这些核酸适配体广泛应用到固定化酶解反应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血清(血浆)、组织、细胞等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本文简要综述单个核酸适配体及核酸适配体微阵列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国芝 《山东化工》2011,40(1):57-59
主要针对应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其具体的消化、蒸馏和滴定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及其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从事蛋白质测定工作的检测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以紫外280nm为中心的蛋白质分析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微机应用。使用本法可准确、简便地处理紫外法蛋白质测定数据,对同一来源蛋白质及其混杂核酸的蛋白质测定,不必做标准曲线而得出含量。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检测技术,这项技术是将蛋白质的分析微缩到小型芯片上进行,利用荧光或酶显色进行探测,最后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加以分析。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简要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基础研究和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胡秋娈 《化学世界》1999,40(5):263-266
首次用光度法研究氯磺酚S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及其反应机理。测定了蛋白质结合氯磺酚S的最大结合数。讨论了反应的基本条件及初步分析应用,认为可用氯磺酚S作光谱探针试剂,建立一个新的测定人血清总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血液、内脏、神经、骨骼、韧带、毛发、指甲和皮肤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人体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激素等,都是由蛋白质或蛋白质的衍生物构成。凯氏定氮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含氮量,若蛋白质的含氮量已知时,则可用此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红翠 《广东化工》2007,34(8):93-94,84
蛋白质与生命的起源、存在和进化都密切相关,蛋白质测定涉及到生产和科研的众多领域。本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由此分析此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紫外吸收法简单、迅速,且相对较为准确,是测定低浓度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蛋白质与生命的起源、存在和进化都密切相关,蛋白质测定涉及到生产和科研的众多领域。本实验用定氮法、紫外吸收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分别对牛奶、酸奶、豆浆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依此分析比较各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总结出各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玉米检测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泽彦  孙端方 《山东化工》2015,(4):58-61,64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而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准确、快速、灵敏及高通量的要求,从而需要对转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强化研究。本文对转基因玉米的品系、转基因玉米的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精炼阐述、重点研讨ELISA、PCR和基因芯片等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最新进展。从不同侧重点提高转基因检测效率,实现对转基因玉米相关食品高效检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俊娥  李盾  刘铭钧 《农药》2007,46(6):361-364,371
主要综述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目前广泛应用的酶抑制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活体生物测定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快速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进展,指出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其中,酶联免疫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试剂盒更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可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实时定量连续测定及反应动力学研究;而不断完善的现代免疫芯片技术,可实现农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照相明胶的等电点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明胶的等电点及其分布的研究现状目前文献中报导的测量明胶等电点的方法有酒精絮沉法、乳光法、离子交换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只能测定等电点的平均值,而无法测定其分布情况。 7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发展了一门鉴定和分离蛋白质的新技术——等电点聚焦法。我们经过适当的变化用来测定明胶的等电点及其分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精确度和分辨力都很高,并且不仅可测出明胶等  相似文献   

12.
薛树科  敦慧娟 《河北化工》2012,35(1):62-64,72
色谱柱键合量是对色谱柱进行表征的一个重要参数,而现有文献对于蛋白质色谱柱的键合量测定至今未见报道。首次建立了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测定蛋白质色谱柱键载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时考察了最大吸收波长、酸度、考马斯亮蓝浓度、测定时间等对测定蛋白质键载量的影响。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2种方法制备了2种牛血清白蛋白色谱柱,测定了其蛋白质键合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微流体的特点与应用,重点总结了微流体结晶在高通量筛选蛋白质结晶条件、观测结晶成核和生长的动力学、探测多晶型、测量物质温度-浓度的溶解度相图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微流体结晶在将来所能应用到的领域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都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也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关于蛋白质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学家及生物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其含量的测定在生化分析和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开发新的、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测定的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光光度法、双缩脲法、凯氏定氮法、电泳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在蛋白质测定中的应用.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质谱分析是测定结果最准确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最广泛,分光光度法是最为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换热器的应用领域及适用范围,特别指出高通量管换热器的应用领域及发展现状,对高通量管换热器的主要质量控制环节进行总结.对高通量管换热器中的核心材料进行介绍.高通量管的制造及质量控制进行简述,介绍了高通量管的分类、技术特点、质量控制.介绍了高通量管换热器的制造及质量控制过程,通过对高通量换热器的制造经验及主要制造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贡慧  史智佳  陈文华  乔晓玲 《化学试剂》2014,(11):1014-1016,1035
羰基含量的测定一直是反应蛋白质氧化程度的重要理化指标,近年来,蛋白中的羰基含量往往采用较简便的DNPH比色法进行检测,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存在着蛋白含量不好精确定量、不同种类蛋白紫外吸收波长不统一等问题。且以往研究均是针对单一蛋白的氧化程度进行,鲜有系统性的针对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进行氧化程度与羰基含量相关性研究的报道。针对此问题分别对牛肌原纤维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以及豌豆蛋白进行了一系列氧化实验及其羰基含量测定,并且在蛋白羰基含量测定方面优化了DNPH比色法,使其可操作性更强,数据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许多疑难杂症,如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的出现和跟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质表面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阻断某些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综述了几种测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生物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孔膜孔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用液体渗透(亦称液体流速)法、气泡压力法及部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利用本所研制的GTL-D膜孔径测定装置,测定了不同材料的微孔滤膜、高通量的超过滤膜的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和它们的孔隙率等性能,微孔滤膜平均孔径测定值与Milliporc公司同类膜孔径标示值相同,首先测得国产多孔膜的孔径分布曲线与文献报导、以及与扫描电镜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Barry等人早就观察到多环烃分子的大小和它的致癌活动性的关系,由吸附试验的观察,同样地亦得到分子大小的结果。根据Bunttoi的假说,具有化学致癌活动性的多环烃分子与特殊的蛋白质结成分子化合物。这些多环烃的分子大小及其结构与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是有关系的。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空间很难测定,只能将烃分子的大小作  相似文献   

20.
任瑛  徐骥 《过程工程学报》2018,18(6):1126-1137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蛋白质时空多尺度结构及其控制机制的深入理解是探索生命起源、病理认知及新药开发的基础. 受实验表征手段及时空分辨率的限制,计算机模拟已成为研究蛋白质体系结构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蛋白质体系模拟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均相当大,因此,准确且快速地描述其时空多尺度结构,从而分析体系的控制机制及相关生理过程,成为分子动力学模拟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工作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分子模拟方法,特别是分子动力学方法和相关的增强采样技术在蛋白质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和算法的发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结构化蛋白质的天然结构与构象变化、固有无序蛋白质的动态结构及其结合底物的动力学过程及分子机理、分子伴侣及病毒等蛋白质复合物体系中的研究成果;汇总了高性能计算的飞速发展所带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的变革,拓展了蛋白质模拟的时空尺度,重点阐述了大规模高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介科学理论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多种复杂体系的成功运用,对未来蛋白质体系的模拟方法和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