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炉》2016,(1)
正《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相似文献   

2.
《工业炉》2016,(5)
正《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按排"1+X"总体部署进行,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就是相关的配套规划,抓  相似文献   

3.
《工业炉》2017,(4)
正《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按排"1+X"总体部署进行,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就是相关的配套规划,抓  相似文献   

4.
《工业炉》2016,(4)
正《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按排"1+X"总体部署进行,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就是相关的配套规划,抓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  相似文献   

6.
《工业炉》2020,(3)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近日发布了专项行动指南,宣布要用10年时间,推动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以"中国装备"树立"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品牌新形象。其发布的指南为《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在此之前的8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这份指南提出目标:到2025年我国重要领域装备要达  相似文献   

10.
《工业炉》2017,(3)
正《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三步走"的第一阶段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自去年5月发布至今,已经实施一年半时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了"1+X"体系,大力推进各项政策分解细化和落地实施。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回顾一年多的推进历程,成绩与问题并现,优势与短板互补。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时颇有心得。他说,下一步,要按照党中  相似文献   

13.
《工业炉》2021,(1)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工业炉》2021,(4)
正《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工业炉》2021,(3)
正《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战略咨询委主任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出席发布会并致辞。辛国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发布两  相似文献   

17.
《工业炉》2020,(3)
正《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8.
《工业炉》2020,(2)
正《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9.
《工业炉》2021,(1)
正《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20.
《工业炉》2021,(4)
正《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