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新精神,按照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循环经济的新要求,受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国内有关单位,申报了建设部科研课题“砌块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该课题获得建设部科技司的批准。  相似文献   

2.
周振宇 《华中建筑》2005,23(2):21-22,43
该文对“新、特、奇”的内涵作出了界定,阐明了“新、特、奇”与建筑美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新、特、奇”是我国建筑美寻求多样化发展的一种探索,是中国建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对建筑形式的“新、特、奇”与城市的美的关系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走于雷姆·库哈斯等建筑艺术大师设计的建筑空间中,领悟建筑空间设计的真谛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述了在建筑设计中的理念、法则与“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离经叛道”、“西”意“中”释,在与大师的“对话中”激发对现代建筑及其室内外环境艺术的新思考。对开拓设计思路与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建筑文化之理论建构”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该著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第31号专著,其所以殿后,因为“中国新建筑文化之理论建构”乃在于着眼和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6.
欣然收到1988年第1期《新建筑》,拿到手上再也不想放下,一口气读完了“走向新建筑”,主题报告会的文章,颇有一番感慨。纪念柯布西埃这位大师在当今的中国建筑界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意义,对理解“现代建筑”,探讨中国的当代建筑创作具有很大价值。不知为什么,自《新建筑》问世那天起,对她总有一种偏爱,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她的“新”吧,那么有今天这样的学术会议就不是偶然的了。当然我们首先应感谢华中建筑学系的会议主持者,更应当感谢《新建筑》的主编陶德坚先生的魄力和勇  相似文献   

7.
北京蔚蓝的天空下,在朝阳区CBD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一座气垫恢宏,造型奇特、美轮美奂的建筑正沉静地“眺望”远方,来往行人无不为之侧目和仰望。她被业内称为“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当今全球建设中十大‘最强悍’工程,2007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北京十大新地标”……她就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以下简称央视新址)建设工程。2008年11月下旬记者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央视新址工程施工现场,走进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央视新址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部,探访工程建设的点点滴滴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拆大建”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的一道特有“风景”。一方面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拔地而起,另一面又有大批既有建筑被拆除。以住宅建筑为例,据2002年和2003年粗略统计,每年老建筑的拆除量接近当年新竣工的商品住宅总量的40%(2002年竣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被公认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建筑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的管理问题。绿色监理是符合绿色建筑建设要求的监理,“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监理。  相似文献   

10.
夏月林 《建筑》2006,(21):33-35
发展不动摇,思路须调整。建设建筑强省的新要求,决定着丰富“江苏模式”新内涵必须用时代赋予的新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来指引我们谋划新的发展思路,落实新的发展举措。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善发展质态、提升发展层次,我们认为当前区域建筑经济必须着力实施三大转变,努力推进区域建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快丰富“江苏模式”新内涵的进程。观点一:把握科学发展内涵丰富“江苏模式”对照过去的建筑业“江苏模式”发展思路和正在不断丰富的“江苏模式”内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说原先的“江苏模式”是以规模取…  相似文献   

11.
刘博 《城市建筑》2014,(15):196-196
暖通空调作为我国目前空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证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下,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窗式与立式空调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满足现代人对建筑功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本文主要对暖通空调新技术应用及其实际施工安装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邓士忠 《山西建筑》2006,32(20):43-44
阐述了随着都市现代人生活、工作状况的改变,第二居所的概念逐步得到认同,介绍了第二居所的概念以及选择第二居所应考虑的因素,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厦门机场综合楼创作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及其所影响的方案过程,并试图探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提莱瑟巴罗《平整土地》一文中有关人类为何要平整土地的问题.回顾了西方语境中有关人造地平的三种具体态度,从而凸显了当下中国城市竖向设计模式中潜在的生态及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5.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建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中国建筑教育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全球化加剧视野下建筑学新的发展倾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筑学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并结合硕士层次的当代欧洲建筑创作思潮课程,尝试探讨全球化视野下建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孙亮 《山西建筑》2004,30(15):17-18
介绍了建筑符号学的理论 ,从建筑符号学的抽象性、建筑符号学中新符号的产生、建筑符号的失真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建筑符号学这一理论的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曾拓展了新建筑美学,其原初艺术性具有时代性、先锋性和本体性的特点,但在我们讨论建筑艺术的时候,工业建筑经常成为被遗忘的部分而处于边缘地带。重温工业建筑的艺术性及其发展源泉,探索其先锋性,不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认识意义,而且对今天正在萌发的信息社会将要产生的新艺术的动向,对于建筑师在新条件下的创新,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对信息时代工业建筑的艺术性进行归纳和预测,希望能有助于信息时代的工业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和建筑评判。  相似文献   

19.
冯剑 《建筑与文化》2009,(12):100-10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建筑师在对广泛的西方建筑理论的参照和批判性把握中,力图重新解读传统建筑和地域文化资源,在建筑的意与匠两方面做出一系列本土化应对策略。本文从传统建筑空间特征、适宜技术、传统园林及社会现实四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求新突破和建立新秩序的反思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俄罗斯新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与信仰,影响俄罗斯建筑发展的政治,社会,文化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筑,为特殊阶层服务的新建筑,俄新建筑地方风格等5个方面对近期俄罗斯新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