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水电快报》2007,28(23):9-9
2007年11月13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我国首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公报》主要发布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水土保持重要事件等内容,今后将每5 a发布一次。该《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3.1万km2,占总面积的30%。截至目前,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万km2,其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包括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km2;在流域10个省(直辖市)41个县(市、区)实施的水土保…  相似文献   

2.
最新实测数据显示 ,三峡水库每年入库泥沙由 5 .3亿t降为目前的不足 5亿t,表明近年来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给三峡工程的运行提供生态保障 ,从 1989年起三峡库区即被国家列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 ,至今已投入近5亿元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成为中国在长江流域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投资强度最大的地区。1989年至今 ,长江水利委员会以治水为主线 ,以小流域为单元 ,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三峡库区 ,“长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1万km2 。最新遥感测量表明 ,三峡库区的年水土流失面积目前已…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邻水县地处长江和三峡水库的上游,位于四川省东部的华蓥山麓。1997年,这个县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在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中,始终坚持“兴水土保持之举,走富民兴县之路”的指导思想,“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积极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与时俱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年来,总投资4500万元,治理面积233km2。一、突出七个“坚持”,走好富民兴县之路一是坚持“水保”工程与“长治”工程结合。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4.
科学总结“长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 《人民长江》2010,41(13):1-4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20多年来,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各治理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路线,坚持严格管理,重视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我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针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要充分发扬"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前期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突出治理重点、创新建管模式的指导方针,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我国广大山丘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太平山小流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北段、唐县县城东北部浅山区4km处,辖10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15.16km2,水土流失面积9.83km2,规划治理面积12.65km2(包括退耕还林2.82km2)。该流域于1998年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99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其治理模式和经验已辐射到县内12条小流域,使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中上游山区面积147万km2,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流域开发开放与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腹心地带。然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经济后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8年,重点治理区已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制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从而奠定流域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水土流失问题是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70 a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重点治理不断壮大,基础科研成果丰硕,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km2,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超过20万个,3.87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3.88万起,对22.35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面对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新要求,需要重点做好3方面的工作:保持持续高压强监管,全方位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管理控制增量;做好顶层设计补短板,强化严重水土流失区域重点治理减存量;建设智慧水保重监测,为维护流域优良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华网武汉 6月 2 6日电 (记者杨希伟熊金超 ) .“长治”工程实施 13年来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已有 180 0条小流域从中受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于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在次年正式启动 ,通过 13年扎实有效的连续综合治理 ,整个“长治”工程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统计表明 ,长江流域已有 180 0多条小流域受益于“长治”工程 ,从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变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花里飘香、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据介绍 ,“长治”工程实施至今 ,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 3万平方公里 ,使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  相似文献   

9.
“长治”工程与长江流域跨世界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流域中上游山区面积147万km^2,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流域开发开放与跨世纪持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腹心地带。然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经济后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实施8年,重点治理区已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形势更严峻。为此,制定长江流域水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自西向东分为四大类型区,由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组成的第二台阶区,人口稠密,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后,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成绩显著,对当前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均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且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约占全流域的98%。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在云、贵、川、甘、陕、鄂、渝等6省1市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山小流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北段、唐县县城东北部浅山区4km处,辖10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15.16km^2,水土流失面积9.83km^2,规划治理面积12-65km^2(包括退耕还林2.82km^2)。该流域于1998年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其治理模式和经验已辐射到县内12条小流域,使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控技术与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调控的成效。经过十多年的水土保持持续调控,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2.22万km2减少到1999年的53.07万km2,下降了14.7%,治理区水土流失强度下降了1~2个等级,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5%提高到56%,治理区小流域拦蓄量比治理前普遍提高了30%以上,径流系数普遍降低10%~20%,削减洪峰流量15%左右。治理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有效解决了1 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小流域经济和县城经济得到了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护,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改革,不断创新治理机制,中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黎安田 《中国水利》1998,(8):18-18,17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1.2%,年土壤侵蚀总量达2264亿吨,较黄河流域多出约6亿吨。 根治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系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造福子孙后代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对治理开发长江事业十分关心。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决定在云、贵、川、陕、甘、鄂、渝六省一市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  相似文献   

17.
郭厚祯  熊铁 《人民长江》1993,24(5):37-40
长江上游幅员10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资源需求及环境演化相互交织和反向发展,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千百万人民的生存基础,是阻滞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源,将危及农业稳定、社会安定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在6省1市计152县内首批开展重点防治,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开发性治理工程。四年的治理工程实践证明,它是发展山丘区经济的生命线,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妫水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紧紧围绕着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的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坚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并结合流域自身特点实施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截至2013年底,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2 km2,水质标准提高到了Ⅱ类,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河沟小流域位于博爱县寨豁乡北部,流域总面积32.12 km~2,水土流失面积26.44 km~2,该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浅沟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针对王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该流域列入博爱县2009-2011年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内,综合治理面积16.45 km~2。其中工程治理措施面积5.97 km~2,生态修复措施面积10.48 km~2。工程总投资506万元。从已治理的流域来看,王河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综合治理效果显著。通过王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索博爱县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