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聚乳酸纤维与棉纤维的交织、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的耐用性能、外观性能和舒适性能作比较,并进行探讨,得出聚乳酸纤维与棉纤维交织、混纺后,不仅使原料成本有所降低,而且使织物的整体服用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聚乳酸(PLA)纤维的发展历史、结构性能和制备流程以及应用前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聚乳酸良好的吸湿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耐紫外光以及阻燃性等等,其原料乳酸的来源十分广泛,可从番薯、玉米等淀粉农作物中分解提取,也可通过乳腈法和丙烯腈法合成,聚乳酸的聚合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聚合和开环聚合。其纺丝工艺是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同时也可以制成其他塑模。聚乳酸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良好的新型材料,在农林渔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可制成手术缝合线等。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纤维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聚乳酸纤维产品的研究开发现状,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生产及性能,结合纤维性能的特点,总结出开发服用聚乳酸纤维产品的工艺要点在于:纺纱中要提高纱线的抱合性,染整中应选择合适的染料及严格控制温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聚乳酸纤维的分散染料染色,发现两种双子型表面活性剂双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821)和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1021)对上染百分率和染色深值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双子型表面活性剂不仅提高了分散染料的溶解度,而且提高了聚乳酸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促进了分散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转移,从而改善了分散染料聚乳酸纤维的上染性能.相比较而言,D1021比D821具有更好的提高染料溶解度的能力,对纤维的吸附能力也更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右旋聚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对左旋聚乳酸(PLLA)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牵伸两步法分别制备PLLA、PLLA/PDLA-r-PCL共混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毛细管流变仪、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共混物及其共混纤维的结晶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LLA)/m(PDLA-r-PCL)为95/5、90/10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热牵伸3倍后,纤维充分取向结晶,形成结构稳定的纤维;在相同纺丝条件下,PLLA/PDLA-r-PCL共混纤维的强度和韧性高于纯PLLA纤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种不同的热定型方式(热管法和热辊法)对涤纶细特丝的超分子结构和染色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热管法和热辊法纺制的涤纶细特线,前的初始模量、玻璃化温度都低于后,且手感柔软;Foron RD系列染料适合涤纶细特丝的染色.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种不同比例的新型负离子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转杯纺纱工艺,并开发针织内衣面料,测试了面料的负离子释放量、吸湿速干性、除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70/30,针织组织为罗纹半空气层适合做功能性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8.
本对远红外纤维的保暖性与普通涤纶纤维作了对比实验,并对不同远红外纤维含量的絮片与远红外层处于不同位置时的絮片的保暖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用远红外纤维制成的新型保暖产品。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纤维的开发、染色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生产方法、性能、染色方法及从环保的角度说明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聚乳酸(PLA)的合成机理和方法,以及PLA材料性能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提出了PL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环保角度提出了聚乳酸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退浆酶一步法对聚乳酸/丽赛/竹(4/4/2)混纺织物进行前处理,通过白度、断裂强力和失重率指标进行评价,分别对高效退浆酶、双氧水和精练剂的用量、pH值、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得出合适范围,通过L16(45)正交试验, 进一步确定上述因素对前处理的影响,找出高效退浆酶一步法前处理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高效退浆酶一步法前处理工艺能满足聚乳酸/丽赛/竹混纺织物的后续生产要求并有利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乳酸母粒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电气石制备聚乳酸改性切片,利用SEM、DSC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对其表观形貌、热学性能和熔体的流动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切片中电气石颗粒的分散较为均匀;结晶度从27%提高到36%,熔点基本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的表观粘度降低,非牛顿指数增大,并且在同一温度下,流体的表观粘度随着电气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技术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因其操作方法简单,制造速度快等优点,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聚乳酸作为一种优良的可生物兼容可降解材料,因其成型温度和成型工艺良好,成为3D打印技术最常用的原材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3D打印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以聚乳酸为主的新型复合材料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聚乳酸与其他材料复合生成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弥补聚乳酸本身硬度低、导电性能差等缺点,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使得3D打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也使得以聚乳酸为主体的复合材料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力规划CBP的能力本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规划的分析方法,从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出发,构建了能力本体,从而为用户方与开发方规范了共同的需求理解,为更好地给技术开发人员建立能力模型,进行语义分析与验证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3种改性涤纶品种的原料性能,介绍了低捻织物、强捻织物和弹力织物的主要染整工序,并通过实例具体讨论了改性涤纶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Lyocell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yocell纤维的性能、特点 ,分析了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产生机理及利害关系 ,并对影响原纤化的因素和消除原纤化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认为采用纤维素酶是降低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黄、蓝、红、黑四种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数码印花,研究预处理剂、热压工序、汽蒸工艺对织物上色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聚氧化乙烯预处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表观色深度;且优化的涤纶织物数码印花工艺为:聚氧化乙烯2.2%,热压温度230℃,热压时间35S,汽蒸时间13 min,汽蒸温度110℃。经优化工艺预处理的涤纶织物,数码印花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渗透性、耐洗涤、耐摩擦色牢度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It is difficult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to degrade,which caused severe pollution.In this work,polylactic acid (PLA) wa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of PET.PET/PLA was synthesized by extrusion blending.The thermal,crystallin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GA,DSC,WAXD and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The degradation of the blends in soil,acid and alkaline buffer solutions was assessed,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little PLA promoted crystallization of PET during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The star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lowered from 412.1 ℃ of pure PET to 330.4 ℃ at 50% PLA content,tensile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blend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PLA content increasing,while the degradation rate improved.Alkaline environment was most beneficial for blends to degrade.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对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组部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是对干部考察者提出的新的行为准则,做好新形势下干部考察工作是现代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考察者队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抓手。为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干部考察过程中作为考察队伍主体的考察者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改进考察队伍素质能力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不论是作为学习,试学是课程形态,抑或是教学理念,其基本目标都共同指向于对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与深入,必将有效地促进学创新能力的加强与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国民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