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城市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发严重,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空间拥挤、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理论,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行探讨,提出利用土地集约理论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观点,以供参考。以期达到为以后开发地下空间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立法初探——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鹏林  顾新 《城市规划》2002,26(9):21-24
在中国现有涉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法律法规中 ,存在着一些模糊之处。主要表现在 :地下空间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对已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地下空间的权属界定不清楚 ;有关地下空间利用的地方法规体系尚未健全。以深圳市为例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规体系的建立 ,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及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从法律上明确国家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所有权 ,保证公共利益及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2 通过法律明确地下空间使用权主体 ,以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3 建立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方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分析,得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强调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增强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从而维持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加速,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住宅地下、半地下空间的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寒地住宅半地下空间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进行分析,以提升半地下空间的可居性、提升土地利用率为出发点,探讨了运用被动式生态手段提高自然能源利用率及降低寒地建筑高能耗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寒地住宅半地下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土地的紧缺等综合因素,地下建筑的开发已经进入建设者的视野。深基础与地下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均利用地下空间作为空间载体,这也就产生了对地下空间的争夺。文中通过分析深基础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寻求解决空间争夺的措施,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与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福生  陈林 《地下空间》2002,22(1):49-52
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方式,若使地上,地面,地下空间协调发展,合理科学的规划好地下空间,珍惜地个珲间资源,健全地下空间法律法规,统一地下空间管理机构,则可高效率的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民法中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包括土地的上面和下面."图1是日本与地下空间利用相关的主要法令.在民法等基本法令之中,关于项目执行、安全、土地限制的就各有二十多条.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法令,图中以红色和蓝色标示.图2表示的是土地所有者、公共性和利用方法的关系.红色线框的左侧表示私有地、右侧表示公共用地.黄色部分是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人行道、地铁站等不特定多数人利用的空间.红色部分是日本的大深度地下空间.右侧的地下部分,则是道路、通信、电力、燃气、给排水、共同沟等设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功能角度出发,基于地下空间、开发功能一体化,分析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布类型及共性特征,并结合沈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探索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协调关系,提出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分类、分层、分区开发利用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俊青 《安徽建筑》2019,(4):188-189
合理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现状,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拓展空间,提高城市的空间容量。基于此,文章以地下空间节能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类型,分别从地源热泵能系统、采光照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和暖通空调系统等方面阐述其节能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太原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对其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太原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布局特点,提出了一些规划利用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议,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数量的大幅增加,因权属关系不明而造成的地下空间产权纠纷接踵而至。当下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是解决权属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文章以"分层一确权"制度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地下空间法律制度与开发经验,整合空间、时间和关系三维属性,构建基于竖向分层、水平分区的一体化分层开发体系,试图在开发体系与权属制度间建立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立体化分层开发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判别土地开发权的取得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便于从使用期限、土地范围、用地条件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地下空间确权制度,从而有助于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座已成功举办G20峰会以及即将主办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城市,杭州开始大步迈向国际舞台。然而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得有限的城市土地不堪重负。目前城区土地利用已趋于饱和状态,现有的地面交通结构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向地下空间发展。本文通过简要阐述杭州市区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现状,对以地下交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其他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与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徐方晨 《山西建筑》2012,38(17):24-25
针对石家庄市新胜利大街地下空间利用工程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工程充分利用六线隧道上方覆土空间进行立体化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以求达到土地复合化、集约化利用的目的,且地面部分则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形成城市核心区新兴的大型带状中央绿地景观公园,为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在将土地利用由二维平面转为三维立体的同时,也将地价评估研究的客体扩大至地下,亟需客观地显化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价格。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的科学评估直接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对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主体的意愿影响较大;同时,价格杠杆也是政府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控制引导的重要手段。笔者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地价内涵及评估方法选择,对我国地下空间使用权评估有一定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学地确定地下空间需求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首先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什刹海地区用地缺口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以确定本次研究的目标地类,即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进而通过比配法来探究基于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下空间需求,并对其进行分区;最后结合什刹海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对什刹海区域进行基于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化,以期对什刹海地区地下道路的选线及站场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汪瑜鹏  尹杰 《华中建筑》2011,29(4):105-107
由于武汉主城区地面空间日趋紧张,急需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客量.同时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城市人口和用地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急需对地下空间规划提出一整套合理、可操作的技术规程,以便于指导控规层面的地下空间的建设与开发,从而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工业遗产保护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的策略。首先,藉由对现今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困难点主要集中地面的土地开发问题。其次,分析工业遗产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论证工业遗产保护具有与地下空间结合的可行性。并综合上述两者的分析,提出四项工业遗产与地下空间两者共同开发策略优势与解决的问题。最后,以苏州苏纶厂地块作为实例论证,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结合后,对于工业遗产保护所可能产生的四种改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大量涌现,地下商业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地下商业用地租赁交易频繁发生的同时,国内关于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见,这使得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实践没有相应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支撑。本文以南京市地下商业用地为研究对象,将基准地价的概念扩展到地下土地,试图建立地下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与地表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立了地下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近似推算公式。本文中演示的方法对于今后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启发性意义,也对现实中的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会经常提到利用地下空间的优点,以及除公共设施以外地下空间作为其他用途时的不便,甚至是地下空间的隧道施工方法。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提到地下空间的规划,也几乎从来没提到过地下空间开发的制度措施。除了蒙特利尔,也许只有日本使用规章制度对地下空间用途逐层地实行管理。最近,上海编制了第一个关于地下空间的规章,成为中国首个采取类似措施的城市。新的规章第一次明确了地下空间的定义,并且对土地审批和所有权注册等事项进行了说明。上海决定给城市所有区域的地下空间编制一个总体规划,成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洪亘伟 《规划师》2012,28(7):72-7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城市绿地与其他城市功能用地存在着严重矛盾。研究在分析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各自功能后,提出复合开发的模式;在分析其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包括功能有机整合、空间构成立体聚合、渗透互动3个维度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实现了绿地与地下空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实现了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对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土地利用矛盾、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