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檀炜  闻德普  张琦 《湖南电力》2007,27(1):49-51
2台国产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在实际运行中锅炉过热汽温一直存在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个问题对2号机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改造方法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燃煤锅炉在低负荷时,若脱硝入口烟温低于脱硝催化剂正常工作温度窗口,会导致脱硝系统退出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发电厂纷纷开展脱硝烟温提升改造。改造后,基本实现机组正常调峰负荷内脱硝不退出,但是机组启动和停机过程仍然无法实现全负荷段脱硝投入。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机组启、停机操作过程的烟温提升技术,并应用于某发电厂启、停机过程中,实现了脱硝全负荷投入运行,为燃煤锅炉实现全负荷脱硝投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伯春  赖海兵  肖胜 《发电设备》2019,33(4):268-272
针对燃煤锅炉排烟温度高的问题,设计出分段式烟气冷却器方案,并以某电厂630 MW机组增加烟气冷却器改造为例,采用了低温段烟气冷却器控制排烟温度、高温段烟气冷却器控制电除尘器入口烟温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改造后能有效控制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对同类型机组的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伟锋 《中国电力》1997,30(4):70-71
针对北仑发电厂1号炉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锅炉的设备、运行和燃煤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对1号机组热效率的影响,认为影响机组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炉效和汽温。  相似文献   

5.
结合一台50MW燃煤机组的老机组改造项目,对排气助燃锅炉型联合循环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估算了选用燃气轮机的功率,计算了燃煤机组改造前后燃烧制粉系统主要参数的变化,并给出了可行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600MW超临界锅炉卫燃带改造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由于燃煤煤质较差导致再热汽温偏低、燃烧不稳及燃尽程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在炉膛四壁水冷壁敷设卫燃带的改造方案。对改造前后的炉内燃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敷设卫燃带对煤粉气流的着火、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吸热比例、焦炭的燃尽等影响,并与现场改造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这种敷设卫燃带的改造方案有助于解决该锅炉现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袁力 《广西电力》2003,26(1):32-36
针对珠海发电厂700MW机组锅炉存在的过热器、再热器热偏差及超温问题,与三菱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受热面改造工作,使问题得到解决,锅炉运作可靠性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290t/h锅炉受热面超温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力 《中国电力》2003,36(1):82-85
分析珠海电厂700MW机组锅炉存在的过热器、再热器热偏差造成的超温爆管问题,介绍为减小热偏差而采取的改造措施,对解决大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热偏关芨超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多以燃劣质煤为主,采用低循环倍适合我国国情。文章对采用低循环倍率锅炉过热器存在的超温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从理论上重点分析了影响过热器汽温的因素:燃烧份额;燃煤颗粒度及烟气中颗粒浓度;负荷及调温方式。介绍了某台75t/h低循环倍率流化床锅炉为解决过热器严重超温问题采取的措施:①在其二级过热器系统中设置自制冷凝式喷水减温器;②改造制粉系统,使燃煤粒径达到设计要求;③增大锅炉蒸发出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保政策对燃煤机组的要求越来越高,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当机组启停或以低于50%BMCR负荷运行时,锅炉尾部烟道烟气温度不符合SCR投运要求,致使无法实现机组全负荷工况投运脱硝,直接影响NOx排放值。针对某电厂650 MW机组在锅炉低负荷工况时脱硝入口烟温偏低,无法满足脱硝装置投运要求,及自身锅炉换热系统特点,从技术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各种方案优缺点,比选出分级省煤器改造方案。改造后,锅炉低负荷烟温提升20℃以上,在满足深度调峰机组负荷40%BMCR以上时,脱硝系统SCR反应器进口烟温均满足催化剂规定的安全运行温度,SCR装置运行稳定,有效地延长了催化剂使用寿命,满足了NOx排放标准,同时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了7台不同炉型和燃烧器型式的600 MW、660 MW机组燃煤锅炉性能和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结构和燃烧器型式对锅炉性能、NOx排放浓度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锅炉性能和NOx排放浓度与锅炉结构和燃烧器型式关系密切。大容量机组燃煤锅炉燃烧效率都比较高,但其NOx排放浓度差别很大。W型火焰锅炉燃烧贫煤燃烧温度高,过量空气系数大,其NOx排放浓度最高;燃用高挥发分烟煤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浓度最低;其它机组,采用不同的燃烧器型式和低NOx燃烧技术,燃烧的煤种也不同,锅炉NOx排放浓度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大。煤种变化、锅炉运行参数变化对锅炉性能和实际NOx排放浓度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某300 MW亚临界锅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计算误差仅为7%.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增大,炉膛整体温度降低,CO燃烬率提高,NO排放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炉膛内断面温度场与辐射参数同时重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站燃煤锅炉中,可以通过检测边界辐射信息重建炉内的温度场,炉内介质辐射参数则根据MIE理论分析得到。该文提出用CCD拍摄炉内火焰辐射图像,通过黑体炉标定得到火焰辐射强度图像和辐射温度图像,用正则化方法从辐射温度图像中重建介质温度场,介质辐射参数从辐射强度图像中更新,两者交替迭代,直到收敛。在1台300MW机组燃煤锅炉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给出了4种负荷工况下炉内介质辐射参数与断面温度场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14.
300 MW燃煤机组锅炉再热器高温腐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电厂锅炉的高温腐蚀是发生锅炉爆管事故的原因之一,锅炉高温腐蚀产生的原因较多,分析难度较大。针对张家口电厂7号锅炉发生的再热器腐蚀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机组的稳定运行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电煤价格节节攀高,燃煤发电厂为了降低成本,燃用偏离设计煤种的劣质煤,导致锅炉制粉系统出力受限,安全、经济性能降低。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1 036 MW火电机组制粉系统对煤种的适应性,确定了磨煤机在燃用不同煤种时的最大出力,针对实际情况对磨煤机风煤比进行了调整,并提出应定期标定一次风量及在计算磨煤机最小运行风量时,要考虑燃煤水份、粘度等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常规燃煤机组在进行甩负荷试验期间,一般需要投油稳燃;广东国华粤电台山电厂3号机组采用等离子燃烧技术,在100%甩负荷后,保留1台装有等离子燃烧器的磨煤机运行,不需要投油即可维持锅炉稳定运行,锅炉不超温、不超压。这个试验扩展了等离子燃烧技术的适用空间,同时也为同类机组使用等离子燃烧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朝君  冯炳全  庞毅  胡波  赵伟 《中国电力》2012,53(10):224-230
依托煤电机组高效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置生活污泥是较优的技术选择。针对燃煤锅炉改造同时具备掺烧湿污泥和干污泥(含水率分别约为80%、30%)能力的工程实例,研究耦合掺烧带来的臭气和干化污水问题,并对其处理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污泥接收、干化、输送等环节产生的臭气采用车间整体微负压控制和干化系统局部抽负压方式收集,集中送入二次风箱系统后,进入炉膛,利用高温燃烧除臭。污泥处置过程中的污水与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厂区生活污水混合,进入后续生化处理环节,最后送至现有工业废水中间水池回用,不发生外排。通过上述改进,避免了污泥耦合掺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为其他同类燃煤锅炉耦合污泥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朝君  冯炳全  庞毅  胡波  赵伟 《中国电力》2020,53(10):224-230
依托煤电机组高效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置生活污泥是较优的技术选择。针对燃煤锅炉改造同时具备掺烧湿污泥和干污泥(含水率分别约为80%、30%)能力的工程实例,研究耦合掺烧带来的臭气和干化污水问题,并对其处理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污泥接收、干化、输送等环节产生的臭气采用车间整体微负压控制和干化系统局部抽负压方式收集,集中送入二次风箱系统后,进入炉膛,利用高温燃烧除臭。污泥处置过程中的污水与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厂区生活污水混合,进入后续生化处理环节,最后送至现有工业废水中间水池回用,不发生外排。通过上述改进,避免了污泥耦合掺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为其他同类燃煤锅炉耦合污泥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130t/h煤粉锅炉排烟温度高的问题,从设计、运行、检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尾部烟道省煤器受热面提出了改造措施。实施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平均下降了20K,有效地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350MW超临界机组降低NOx排放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华能瑞金电厂一期2×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设计初期在降低NOx排放方面采取的设计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将两台350 MW机组投产一年以来的NOx排放值进行了汇总,通过与国内各机组NOx排放值进行比对,体现出了华能瑞金电厂一期2×350MW超临界锅炉在设计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得出结论,为今后新机投产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