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大学主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传承和创造出来的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制度、大学环境、大学氛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的各种成果的总和。从功能论视角分析,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构成;大学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大学主体的和谐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从冲突论的视角认识,大学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大学文化冲突具有复杂性;大学文化冲突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互动论的思想对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启迪作用:构建良好的大学符号系统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促进大学文化主体良性互动的前提;重视大学的精神交往过程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大学作用的增强,大学由社会发展的边缘迈进社会的中心,其管理模式演变为文化管理。文化管理通过文化的选择、培植与变革、辐射这三个系统来进行,这些系统相互交织而成为螺旋式上升的三螺旋系统,从而成为大学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西方大学宗教式文化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创建“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过去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内生的力量在大学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大学文化研究也得到了学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对西方大学宗教式文化的内涵和积淀历程进行剖析,以期对我国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大学特质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复杂多变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无论将创新型大学作为一种大学办学理念还是一种发展战略,都是值得探索的,但探索的前提是要明确什么是创新型大学。为此,本文从大学文化、大学组织和大学行为等三个维度来论述创新型大学的特质,试图回答建设创新型大学中的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和谐文化建设则是发挥这种作用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视角,分析论证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建构,是继承文化、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大学文化的生成功能就是指大学文化的创造功能,即大学依据一定文化模式来开展教学科研,创造文化成果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三年来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正是大学文化生成功能的生动体现。中南大学把主动服务国家经济需要作为文化生成的起点,把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作为自己的文化特质,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核,有力地推进了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南大学创造了一种特色文化,文化造就了中南大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大学组织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晶,揭示着大学的本质、塑造着大学形象、凸显着大学的职能。当前,中国大学发展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大学应然价值的偏离与迷失有着内在联系。为此,中国大学应借由文化的内省与反思,捍卫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价值导向方面的使命与角色。应将大学文化建设放置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性构建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好中国高等教育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和后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国特色,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教育、大学发展、变革的内在规律,二是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导文化发展、变革的深刻影响.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还要在激荡交融中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回顾总结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以大学师生关系为研究重心.大学师生关系中,以“知识”和“情感”为中介的传统师生关系面临困境及转型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施形式使得有必要从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大学师生关系.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文化融合,而要实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途径是创设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沟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学教师从事的是以道德养成、授业解惑、价值引导为宗旨的知识劳动。在场域视角下,知识是文化资本的行为惯习,决定文化资本相对固化于教师群体。文化资本体现着大学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不仅是大学分层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内部治理优化的核心资本。直面教师以文化资本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要从参与机会、治理权力及参与环境入手,建构"对话-信任-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强其对顶层设计的信任,提高其参与的主体意识与热情,发挥教师文化资本的优势和权威去广泛参与决策,这是构建良好的大学内部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特别要引起高等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界认真的探索.高等教育要建设和谐文化,首先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把和谐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和谐文化建设含义丰富,高等教育应该为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在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的晚清时期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民国初期茁壮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民国中后期艰难发展,其顽强的生命力除来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活力之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它以显在和隐在的方式,深深地主导并影响着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和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活力.如何向世界先进的大学教育看齐,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发展之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隐形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及疏导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基是建立在隐形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大学应该通过组织的学习来获取大量的隐形知识,再通过隐形知识在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隐形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隐形知识得到全面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但大学隐形知识共享往往要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教师的价值观点、社会传统文化、个体心理特质和大学组织结构等多方面障碍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采取构筑大学内部知识网、实施完善的激励机制、降低人员知识差异、改变大学内部组织结构、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推进知识团队学习等策略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和人文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学理念大致有五个方面。其一,大学的基本使命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大学应把学生当作未来能够领袖群伦的精英加以培养,主要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文学教育。通过哲学掌握人类的睿智,探索存在的奥秘;通过历史学积累人类的集体记忆,把历史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存在的自觉;通过文学理解人的精细深刻的情感世界,使得所有的存在都是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的生命共同体;通过自然科学领悟客观世界的复杂深邃、无穷无尽,以丰富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如此等等。其二,大学理念应慎对知识的价值取向。突出知识生产的大学理念最大的问题是以知识标准规定了大学教学方向,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取向在进行文科教育时,阉割了文科的人文性。哲学只剩下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历史变成了史料学和史实学,文学成了文本和形形色色流派症侯的辨析标签。其三,大学如何服务社会。最好不要低估市场对大学的污染,尤其是那些仍然坚持把大学要服务社会效益当作大学理念的人们。其四,大学的任务是接续文化,弘扬传统。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民间生活方式传承绵延,但是,精致深刻的伟大智慧不通过专门的研究教学是不会代代相传的。其五,大学是社会政治批判的中心。用康德的说法,知识分子是自觉地担当人类道义和责任的人。而中国古代读书人最感人动天的抱负就是“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深刻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天下为公的道义责任,批判社会生活中一切违背人类良知的错误、偏见,乃至政策举措。这些是大学当仁不让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校的理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引文于WTO的文化特征。在拒绝了绝对化思维、对立化思维和形式化思维,明确了教授的工人阶级的政治属性后,参照WTO的生产力文化特征和“三个代表”精神,提出教授治校的3个理由,一是高校科技活动中,教授在促进国家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先进作用;二是高校文化活动中,教授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先进作用;三是高校教育规律和管理效率上,传统的行政系列和官僚体制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已经暴露诸多弊病。实行教授治校有利于促进高校生产力发展。最后联系WTO的文化属性讨论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排名的名次是一个学校的外在表象 ,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是一个学校的水平体现。文章以“2 0 0 3中国大学评价”和“2 0 0 3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前 30名大学的并集和中南大学个案为主要分析对象 ,论述了大学排名的名次与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之间成对应关系 ,从而证实了“大学排名的名次是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的标志”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治理:从制度维度到文化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治理,治,要有法规,要有手段;理,要有制度,要有方法。法律和制度是刚性的张扬的外在的,是强制性的;只有刚性的外壳而没有柔性的人性的、自觉的大学文化和制度文化,大学治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尚在幼年期的中国大学制度,因为未成年、未定型而有发展和创新的潜在优势,我们要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吸纳他人之长,做到从制度维度向文化维度的纵深发展,从而使中国大学在新的治理平台上更好地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减速机箱体相似度大、厂家品牌识别度低的问题,提出将把箱体技术要求、企业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融合在减速机箱体外观的设计理念中。将有限元分析方法引入传统的减速机箱体造型设计流程,运用Creo2.0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并建模;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造型与结构一体化的设计方法,通过此方法达到提高各减速机厂家品牌识别度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产品造型的创新性,提高造型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