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一、8701环氧树脂涂料的组成及性能1.涂料的组成8701环氧树脂涂料是由环氧树脂(基料)、溶剂、助剂、颜料所组成,并分底漆和面漆两种。使用时,只要在底漆和面漆中分别加入7%左右的固化剂即可。2.涂料的特性(见表1) 相似文献
3.
双亲性聚(丙烯酸-co-苯乙烯)的制备及其自组装行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二氧六环介质中,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不同的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丙烯酸-co-苯乙烯)(P(AA-co-St)),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P(AA-co-St)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表征。在选择性溶剂(二氧六环/水)中,对一系列组成不同的P(AA-co-St)进行自组装,制得粒径不同的P(AA-co-St)胶束。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光散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P(AA-co-St)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AA-co-St)在选择性溶剂(二氧六环/水)中可实现自组装,形成规则球状胶束。P(AA-co-St)中AA的含量及胶束化条件的改变对P(AA-co-St)胶束的形成、胶束流体动力学半径(Rh)和临界聚集水含量(CWC)均有影响。CWC随A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AA)<44.8%时,Rh随A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x(AA)>44.8%时,Rh随A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缓冲溶液的pH从4增加到10时,Rh从170nm减至50nm。 相似文献
4.
分散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7(4):1-4,12
比较了3种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的分散性,发现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共聚物的分散性能最好。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合成的共聚物的最佳使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BA与从质量比为0.6:1、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用量(质量分数)均为3%、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具有最佳分散性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在乙醇中的分散性优于在水中的分散性,在乙醇和水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和1.4%时,可获得最佳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型丙烯醛和丙烯酸催化剂单管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工业生产装置上,研究了新型丙烯(C3^=)氧化制丙烯醛(ACR)、ACR氧化制丙烯酸(AA)催化剂的性能,确定了催化剂的操作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C3^=氧化制ACR在空速800-1000h^-1,盐浴温度310℃,C3^=、空气、水的体积比为10:73:17时,C3^=转化率高于98%,ACR收率高于81%,ACR+AA总收率高于92%,COx收率低于4%;ACR氧化制AA在空速为1420h^-1,盐浴温度为258℃时,ACR转化率高于98%,COx收率低于3%。催化剂运行1000h后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中沉积钒的自催化活性、自催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以及体相或负载型V-S、Ni-V-S、Mo-V-S催化剂的加氢脱金属催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高吸水性树脂。测定了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模拟尿、模拟血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并研究了产物的吸水速率和保水能力。较好的工艺条件为:丙烯酸30mL,淀粉3g,25%NaOH溶液40mL,水18mL,2.0%K2S2O8溶液3mL,0.9%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1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h,真空干燥温度70℃,产物的吸水倍率为515.8g/g。 相似文献
8.
9.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无规共聚物 P(St-co-tBA)(St 为苯乙烯,tBA 为丙烯酸叔丁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P(St-co-tBA)水解得到无规共聚物 P(St-co-AA)(AA 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 P(St-co-A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P(St-co-AA)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光散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 P(St-co-AA)的自组装胶束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临界聚集水含量随 P(St-co-AA)中 AA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 P(St-co-AA)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P(St-co-AA)胶束粒径随 AA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 P(St-co-AA)溶液中水含量的减小而减小。初步探讨了聚合方法对 P(St-co-AA)自组装胶束化的影响,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 P(St-co-AA)的胶束粒径(250 nm)比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St-co-AA)的胶束粒径(150 nm)大。 相似文献
10.
11.
传统涂料在内防腐的应用上存在着诸多缺陷,而且内补口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液体性无溶剂涂料是一种高性能、高固体份含量的内防腐专用涂料,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涂料的种种缺陷,解决了内补口问题。详细介绍了液体性无溶剂涂料的技术关键、研究过程和结果,以及在油、气田内防腐应用上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简单介绍了国外适于三层结构防腐用热熔胶的概况,重点叙述了作者对用于三层涂层结构的ESH型热熔胶粘剂的研制,给出了热熔胶的配方设计原则和主体材料、增粘树脂以及其它组份如降粘剂、填料、抗氧剂与增塑剂等的选择原则。最后介绍了ESH型热熔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含有防腐剂的润滑油和轴承珠进行模拟吸附实验,通过紫外光谱的测量方法对吸附实验前后的润滑油进行吸光度测量,发现了吸附实验前后润滑油紫外吸光度的区别, 利用郎伯-贝尔原理对润滑油与轴承珠接触界面膜中的吸附量进行了计算,证实了防腐剂在摩擦副表面的吸附作用;对含有抗磨剂和防腐剂的润滑油进行吸附实验,并测量了实验前后润滑油的紫外吸光度,发现了相同防腐剂质量分数、不同抗磨剂质量分数润滑油紫外吸光度有较大区别;通过紫外光谱测量和界面膜中防腐剂吸附量的计算方法,表征了抗磨剂对防腐剂在摩擦副表面吸附量的定性影响规律 ,证实了抗磨剂与防腐剂的竞争吸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性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性防腐涂料的保护机理,重点介绍了水性丙烯酸涂料、水性环氧涂料、水性无机硅酸富锌涂料体系,并分别讨论了他们的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水性防腐涂料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钢制储罐罐底边缘板腐蚀机理进行研究,对比目前常用边缘板防腐路线的使用效果,选取防腐效果较好的精蜡带边缘板防腐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储罐边缘板防腐材料选择要求,为储罐边缘板防腐材料的开发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2016,45(5):521
采用两步法,在金属铝表面通过浸涂法制得一层致密的SiO_2涂层,再以此为基体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类水滑石(LDH)薄膜,得到LDH/SiO_2复合薄膜。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iO_2涂层干燥温度、LDH薄膜生长温度、生长时间等条件对LDH薄膜形貌及结构的影响,在适宜条件(SiO_2涂层干燥温度150℃、LDH薄膜生长温度120℃及生长时间24 h)下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LDH薄膜。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LDH/SiO_2复合薄膜的防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保护下金属铝的维钝电流低达10-9 A/cm2,阻抗值高达105 Ohm。同时,该复合薄膜对金属铝表现出较稳定的防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煤焦油瓷漆是一种良好的金属管道防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城市供水、供气等管道的防腐,具有化学性能稳定,抗细菌腐蚀,抗植物根系穿透,抗阴极剥离,抗盐、碱、酸腐蚀,与钢管表面粘结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了特级(T-120型)、普通级(P-105型)以及底漆(JCD-1型、JCD-2型)瓷漆产品的技术性能与使用价值和国内实际使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