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低碳烷烃作为石油的替代物用作化工原料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低碳烷烃的C-H键活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在温和液相条件下的低碳烷烃(特别是甲烷)的C-H键的催化活化。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详述了低碳烷烃催化脱氢用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载体及常见助剂。  相似文献   

3.
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反应中催化剂动态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反应中氧化物催化剂的动态结构 ,对于准确揭示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构 效关系 ,设计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反应中氧化物催化剂动态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2016,45(12):1411
低碳烷烃深加工脱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大规模生产纯烯烃的方式。主要综述了低碳烷烃深加工脱氢制烯烃技术的特点及市场份额较高的两种代表性脱氢工艺;详细评述了国内外低碳烷烃深加工脱氢技术现状和商业化的脱氢催化剂体系;总结了丙烷脱氢和异丁烷脱氢的区别和联系;展望了这一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具有经济吸引力的低碳烷烃深加工脱氢技术是最佳的催化剂设计与反应器工程之间的良好的协同作用,而国内目前开发这一技术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脱氢催化剂的国产化,率先在引进技术的装置上实现脱氢催化剂的替代。  相似文献   

5.
������Zn/ZSM-5�ϵ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轻烃芳构化是采用油气加工后生成的液态烃(C3~C9),在Zn改质的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500℃,常压)发生脱氢、芳构化反应,生成苯(B)、甲苯(T)、二甲苯(X)等混合芳烃,实现低碳烷烃改质的过程。这些混合芳烃既可作高辛烷值汽油的调合剂又可作为化工原料,反应后的副产物还可以综合利用,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轻烃的应用价值。这种用低碳烷烃制取芳烃的工艺过程不仅为芳烃合成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而且也为油田轻烃的高附加值综合加工利用拓宽了途径。为此测试了催化剂的基本物理性质,在100ml试验装置上评价了轻烃(C3~C9)在Zn/ZSM—5上的芳构化,并进行了反应条件的试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Ȼ����Һ���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揆常 《天然气工业》2003,23(1):98-103
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中,除甲烷我,常含有不同数量的C2-C8等低碳烷烃以及二氧化碳,氮气,硫化物等非烃类。天然气既可清洁能源,又可作为优质化工原料。为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提高经济效益,除重视甲烷的合理利用外,积极拓展天然气中其他低碳烷烃的综合利用,不仅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平湖油气田是我国东海第一个正式投入开发的油气田,为了综合利用从其天然气中回收的凝胶,对该凝胶的组成特性,利用方案,产品开发等进行了课题研究,并调查了上海地区市场需求,进而制定燃料-溶剂的利用方案:以生产环保型气雾剂推进剂,塑料发泡剂以及特种溶剂等为主,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焦化石脑油资源,对比研究了烷烃、烯烃、环烷烃同系物及相同碳数不同结构烃在Cu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材料上的裂解性能。结果表明,同系物烃类裂解性能随着碳数增加,裂解生成低碳烯烃的性能增强,高碳数的烯烃和烷烃的转化率和低碳烯烃收率较高,是较好的催化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原料。在相同条件下,烷烃和环烷烃的转化率明显低于相同碳数烯烃的转化率。复合催化材料A中的金属氧化物与Cu改性ZSM-5分子筛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活性。  相似文献   

8.
乙烯和丙烯等轻烯烃是当前化工行业的战略产品,因此,开发低碳烷烃直接氧化脱氢制低碳烯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化无氧脱氢技术具有热力学平衡限制、反应温度高、催化剂容易积炭等缺点,使得氧化脱氢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Ni基催化剂上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制烯烃的研究进展,希望借此可以为将来进一步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收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拓宽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焦化石脑油资源,对比研究了烷烃、烯烃、环烷烃同系物及相同碳数不同结构烃在Cu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材料上的裂解性能。结果表明,同系物烃类裂解性能随着碳数增加,裂解生成低碳烯烃的性能增强,高碳数的烯烃和烷烃的转化率和低碳烯烃收率较高,是较好的催化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原料。在相同条件下,烷烃和环烷烃的转化率明显低于相同碳数烯烃的转化率。复合催化材料A中的金属氧化物与Cu改性ZSM-5分子筛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活性。  相似文献   

10.
原油最大化生产化工原料是当前石油化工研究热点。基于国内外原油生产化工原料技术方案和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积累,概括总结原油最大化生产或直接生产芳烃(BTX)或多产低碳烯烃的5个技术方案,以生产BTX为主要目的时,渣油加氢裂化工艺为核心技术;以生产低碳烯烃为主要目的时,催化裂解工艺为核心技术。当需要多产低碳烯烃特别是丙烯时,采用高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工艺,可大幅度提高丙烯收率。在原油最大化生产化工原料技术路线中,溶剂脱沥青和焦炭气化工艺是必备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我国推动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需求,应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体系完整、运维智慧的现代化天然气市场体系,以保障天然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根据国外天然气市场建设经验与启示,基于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集成创新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天然气市场体系的架构,即由天然气产业链资源市场、要素市场、市场基础设施、市场结构、市场机制、市场制度(规则)和市场管理等7个子体系构成。进而提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1)切实推进天然气市场改革深化,为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2)强化天然气市场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推进市场智慧发展;(3)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体系,完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4)积极发展天然气科技与技术装备市场;(5)健全和完善天然气金融市场体系,规避市场风险;(6)健全天然气行业相关法律体系,保障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结论认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已迎来大发展的新时代,应按照国家和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实现现代化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实现优质天然气清洁高效利用,以促进天然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等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储量、产量、钻井和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二叠盆地是美国页岩油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主要产区为Spraberry和Wolfcamp区带...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海西湖凹陷地质特点 ,研制了测井自动评价地层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在钻遇地层中能自动追索地震反射界面、划分地层 ,识别测井相 ,对钻遇地层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含油气储集层的产能特征进行自动评价。用测井自动评价地层方法对西湖凹陷苏堤构造带的残雪构造的三口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的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水溶相天然气及其在盖层孔隙中低速渗流特征的基础上,对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的封闭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吸附作用是造成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形成封闭的主要机制。当孔隙中自由水完全排出后,盖层才能对水溶相天然气形成封闭作用,且随压实成岩作用增加,对水溶相天然气的封闭能力增强。建立了一套利用压实成岩程度与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泥岩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研究中,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十分吻合,表明该研究方法研究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阶段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3个关键问题:①强超压层系内天然气是否可以成藏;②中深层沉积体系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③储层评价和烃类检测技术遇到瓶颈,储层含气性不易识别。经深入分析近年中深层高温高压钻井和勘探实践,认为烃类气已在中深层聚集成藏,但储层物性较差,因此,寻找优质储层是当前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策略上,一是要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思路寻找有利相带,预测优质储层;二是要进行储层类比研究,充分认识储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物性变化,探索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三是要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和桥梁,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尝试叠前地球物理反演研究,增强烃类检测的可靠性,提高气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桂中坳陷及周缘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坳陷及周缘原始生油条件优越,但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制约本区勘探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从动态演化角度对盖层、构造作用以及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油气保存条件演变的地下水化学-动力学行为响应特征等与油气保存条件有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桂中坳陷及周缘主要发育下、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4套泥质岩盖层,盖层封闭性属中等-好,且坳陷东部泥质岩更发育。燕山运动与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桂中坳陷东部、东南部遭受强烈抬升和剥蚀,断裂发育,大气水下渗强烈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对坳陷中西部影响较弱。现今坳陷中西部地层埋深小于800m的浅部地层,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地层水普遍为低矿化度水,属于自由交替带;800m以下地层进入交替阻滞带,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推测交替停滞带在2000m以下。坳陷东部和东南部大气水下渗深度更大。总体上,桂中坳陷及周缘现今油气保存条件整体已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坳陷中西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Oil sand, which is found in various deposits around the world, consists mostly of sand, surrounded by up to 18 wt% bitumen. The largest deposits known are situated in northern Alberta, Canada, where reserves of bitumen are estimated to be 1.7 trillion barrels. Bitumen is similar to heavy oil, but with much higher viscosity and density. The two main commercial oil sand operations in Alberta are surface mines and use aqueous flotation of the bitumen to separate it from the rest of the oil san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up to 95% of the bitumen can be recovered, but occasionally ores are mined that create problems in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can drop to 70% or l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ies of various bitumen and heavy oil strea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rocess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microscopic work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tumen in an oil sand ore is the phase most susceptible to oxidation and that the resulting chang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particular microscopic structures. The presence and type of these structures can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ing behavior of oil sand ore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found in froths from commercial opera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froths from laboratory-prepared sample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found in froths of oxidized ores have been categorized and quantified for a variety of samples and are referred to as degraded bitumen structures. Experiments in which fresh oil sand ores were subjected to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showed that bitumen froth morphology changed dramatically compared to that of nonoxidized ores for identical bulk compositions and extraction water chemistries.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在水淹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用于水淹层测井评价,建立了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求解反映地层静态和动态特性的一系列参数,描述不同开发期储集层性质。系统的各分析处理模块在集成环境下由菜单统一管理运行,也可以单独以命令方式运行。应用该软件对辽河油田沈84块S34Ⅱ油组开展了地质、沉积微相、水淹层测井解释,处理了不同开发期120多口井测井地质资料,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储集层描述和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进而求取剩余油参数及储量,分析了该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域,为该区块油藏精细评价和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图2表1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9.
延迟焦化加热炉炉管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不同时期加工的延迟焦化原料的四组分含量及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以及对辐射炉管结焦前后加热炉操作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延迟焦化原料是一种饱和烃、胶质及沥青质含量高、芳烃含量低的易结焦渣油,在操作中宜采用较大循环比来提高芳烃与沥青质的比例,保证辐射炉管内冷油流速,控制好炉管壁温度,减缓加热炉炉管结焦,同时要对原料性质进行监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选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塔中地区钻遇奥陶系的60余口探井油气成藏及失利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①中、上奥陶统(相当于黑土凹组—萨尔干组的层位)主力烃源岩控制了塔中地区的油气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塔中凸起北部斜坡区;②4套碳酸盐岩储层(志留纪—泥盆纪古潜山岩溶储层、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古潜山岩溶储层、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埋藏溶蚀储层及下奥陶统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及其非均质性对成岩—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③二叠纪—早三叠世是塔中地区现今工业性油藏的主要成藏期;④圈闭及其封盖—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藏的规模。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选区及勘探步骤,提出具体的勘探工作可分3个层次进行:①近期主攻塔中I号断裂带南侧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成岩圈闭特大型岩性油气藏,兼探中央断垒带东段(塔中401—塔中9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②对塔中10号构造带及其与中央断垒带之间的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及塔中1—塔中7—塔中48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进行勘探;③在存在沟通油源断裂的前提下,对满加尔凹陷区上奥陶统浊积砂岩—陆棚—三角洲—滨岸潮坪砂岩的构造及岩性圈闭油气藏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