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桑庄险工-孙口断面河段,对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水沙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河势及漫滩情况看,洪峰流量为2600m^3/s的方案1、洪峰流量为4000m^3/s的方案2效果最好,但方案1由于流量较小,因此难以发挥河槽排洪输沙的功能,方案2的河槽排洪输沙功能有所增强;②洪峰流量为6000m^3/s的方案4的水沙过程将形成工程难以控制的复杂河势;③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水沙过程以流量不超过5000m^3/s、含沙量为50kg/m^3的方案3为宜。  相似文献   

2.
赵业安 《人民黄河》2003,25(12):15-16
对黄河下游历年秋汛洪水的降雨、来水来沙特性以及秋汛洪水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作用进行了分析。在天然情况下黄河秋汛洪水发生的几率较大,可占花园口站5000m^3/s以上洪峰总数的1/3。龙羊峡等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秋汛洪水的洪峰与洪量均已大幅度减小,地区来源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上游来水比重减小,渭河、泾河、北洛河及伊洛河、沁河已成为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区,经小浪底、陆浑、故县等水库调节后,黄河下游秋汛洪水的洪峰流量下降到2000—4000m^3/s。秋汛洪水的特点是洪峰流量较小、洪峰历时较长、洪峰水量较大、含沙量较低。秋季洪水一般在下游不会漫滩,冲刷均发生在主槽内,对抑制黄河下游主槽淤积、维持主槽的过洪能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一遇洪水为15700m^3/s。即使发生1958年型22300m^3/s的洪水,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的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也会小于10000m^3/s。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不仅削减了洪峰,同时也使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在运用初期3-5年内水库将下泄清水,  相似文献   

4.
以桑庄险工到孙口断面为研究对象,对黄河下游4种方案的水沙过程(洪峰流量分别为2600、4000、5000、6000m^3/s)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流量增大,各断面平滩流量均明显增大,而平滩流量的增幅均逐渐减小,其中方案1与初始相比,平滩流量增大13%,而方案4仅比方案3增大2%;②从平滩流量考虑,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对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不同洪水粗细泥沙输移和冲淤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黄河下游近十二年不同洪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级洪峰在下游的冲淤特点,指出了不同来源区洪水含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揭河底"冲刷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象分析,在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小流量(1220m^3/s-4600m^3/s)和持续高含沙量(500kg/m^3-790kg/m^3)的情况下也可产生局部揭河底冲刷。小北干流河段河床已经具备了揭河底的边界条件,如果水沙条件具备,很可能再次发生“揭河底”。  相似文献   

7.
李连祥  刘浩泰  鲁承阳  高潮 《人民黄河》2001,23(11):20-21,24
汛期潼关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平水期微淤或处于冲淤相对均衡状态。洪水水沙组合情况是决定潼关河床是否发生冲刷的基本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对洪水冲刷产生影响。1974年以来,使河床发生冲刷的洪峰占69%,潼关高程升降值一般小于0.30m,使潼关高程下降0.5m以上的主要是流量大于5000m^3/s的各级含沙量洪峰,使潼关高程上升0.5m以上的,以流量小于5000m^3/s,含沙量大于200kg/m^3的洪峰居多。近期潼关洪峰少,流量小,含沙量高,导致洪水期潼关高程下降值比前期偏小50%左右,是河床逐年淤积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沙过程调控与塑造下游中水河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河流域来水来沙过程的大幅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通过对黄河健康的内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大型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塑造黄河下游河道中水河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对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认识,并认为在目前实际的黄河水沙条件下,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节,黄河下游河道经过5—8年的努力,是可以塑造出一个平滩流量为4000m^3/s左右的中水河槽的。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概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河口的演化环境极为复杂,为定量分析其演化过程,通过概化模型试验,对黄河河道和河口的悬沙组成变化以及沿程含沙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沿程悬沙由粗到细,在河口附近受潮流影响,粒径又变粗,随着水流离开口门的距离增大,动力分选效果越差,致使水流悬沙粒径越来越细;在径流段,含沙量沿程减小,但在径流的潮流区(口门附近),含沙量达到最大值,此后在较短的距离内迅速降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汛期,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明显减少,干支流来水来沙普遍偏少,属枯水少沙年份,黄河上游主要水库蓄水偏少,黄河下游断注严重。8月初药园口站出现1997年黄河下游唯一一次编号洪水,洪峰流量4020m^2/s,该次洪水峰最小,是汛期常遇的小洪水,其主要由晋陕区昨泾河来水组成,含沙量较大。洪水在下游演进过程中,淤积量大,水量沿程锐减 水位表现也偏高。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泥沙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沙密度是河流泥沙的主要物理特性之一。本项试验研究采集了黄河干支流23个水文站526个泥沙样品,基本覆盖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及主要支流泥沙来源区,泥沙样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泥沙密度与垂线上不同位置处的泥沙颗粒级配无关,与含沙量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自上游至下游,泥沙密度沿程略有变化,年际间比较稳定。最后建议泥沙密度值上游区选用274g/cm3,中游区选用273g/cm3,下游区选用271g/cm3。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调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沙条件,即随流量大小和含沙量高低而变化,含沙量越低则泥沙淤积比越小、单位输沙水量越大,反之,含沙量越高则泥沙淤积比越大、单位输沙水量越小。在黄河水少沙多、水资源日趋紧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条件下,为兼顾河道少淤和减少输沙水量,可通过水库调度,优化水沙搭配、塑造高效输沙洪水。以黄河下游实测场次洪水为基础,建立洪水期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比与水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求得流量为4 000 m~3/s时冲淤临界含沙量约为50 kg/m~3;基于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泥沙输移规律,以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为约束条件,分析单位输沙水量随含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高效输沙洪水泥沙优化配置指标,即洪水流量为4 000 m~3/s、河道淤积比为0~15%时,相应的高效输沙洪水含沙量配置区间为50~75 kg/m~3。  相似文献   

13.
论三门峡水库在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家瑞 《人民黄河》2004,26(10):8-9,32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运用40余年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负面影响的论述,分析了三门峡水库在未来黄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讨论了潼关高程淤积抬升的主要原因及降低潼关高程的综合治理措施,指出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决定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主要因素仍是黄河下游和渭河下游的防洪减淤问题。同时,给出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阶段的水位控制运用指标的建议:①继续做好三门峡水库335m防洪水位和326m防凌水位运用的准备;②汛期平水期保持库水位不超过305m,当入库流量大于1500m^3/s,实施敞泄排沙,并控制北村断面1000m^3/s流量相应水位不超过310m;③非汛期运用水位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18m,遇调水调沙等特殊情况,需要短时间调蓄时,最高水位不得超过320m,非汛期平均运用水位按照不超过316m控制;④实施渭河下游综合治理,降低潼关高程。  相似文献   

14.
1988年8月9日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问内,黄河下游连续发生了4次洪水。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400、6300、6900、6620m^3/s。洪水的特点是。洪峰连续出现,中水持续时间长,花园口站流量大于3000m^3/s时间达18天,大于5000m^3/s时间达8天多;总水量较大,8月份总水量较多年平均偏多32%。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7,(2):4-7
小浪底水库即将由拦沙初期转入拦沙后期,水库降水排沙会使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积,给维持下游一定过流规模的主槽带来困难。通过对比4个不同含沙量与泥沙级配方案下游河道的冲淤量及泥沙沿程淤积情况,认为:1含沙量低且悬沙粒径细的非漫滩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相对较少,且各河段淤积较为均衡;2非漫滩高含沙洪水含沙量沿程调整迅速,含沙量越高,衰减幅度越大,中粗沙含量沿程明显减少,细沙含量沿程衰减得少;34个方案均以中粗沙淤积为主,淤积主要发生在花园口以上河段,粗沙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比例分别为58.0%、46.9%、48.5%、58.8%,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内各粒径泥沙淤积分配比例基本均等,夹河滩—高村河段淤积量小,粗沙淤积量相应较小,细沙淤积比例稍大。建议在小浪底水库降水冲刷期尽量避免下泄小流量、高含沙量的水沙过程,若不可避免,则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悬沙粒径。  相似文献   

16.
洪水期水库调水调沙与黄河下游河道排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3~1990年期间,选取了60个洪峰时段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和排沙比,得出结论为,如果洪水期三门峡出库平均含沙量为100~200kg/m3时,出库洪峰流量在4000~5000m3/s之间,可把50%~80%左右0.025~0.05mm和0.05~0.1mm的两级中粗沙排入海里;洪水期出库平均含沙量为50~100kg/m3,出库洪峰流量为3500~4000m3/s左右时,可把50%~190%的0.025~0.05mm和0.05~0.1mm的两级中粗沙排入海里.  相似文献   

17.
修建束水引沙工程控制4000m^3/s以下洪水不分洪、黄河调水调沙漫滩洪水不出河槽,按从上而下把滩区分为若干个区分级使用,引沙淤滩清水入河。改变黄河下游中小洪水传播时间长、洪峰波动小,提高水流输沙能力,逐渐缓解“二级悬河”的严峻形势,减少控导工程至大堤之间广大滩区淹没受灾几率,利于沿黄滩区群众工农业生产,实现黄河滩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黄河下游治理开发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梁济运河是南四湖流域的骨干排水河道,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一段,北起梁山县路那里村东,南入南四湖,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市中区及郊区等5县(区),全长87.8km,流域面积3306km^2。梁济运河除担负着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50%除涝任务外,主要承担着防御黄河洪水的任务。为保证黄河下游安全,当花园口出现46300m^3/s洪水时,经渠村闸泄洪1万m^3/s,东平湖不仅新湖启用,而超标准分洪将达8800m^3/S,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中常洪水调控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塑槽径流条件、水流动床阻力、河道整治、滩区及防洪等方面,论证了未来黄河下游主槽目标过流能力采用4 000m3/s左右的合理性,提出了黄河下游发生明显淤滩刷槽的临界流量。同时,根据不同量级洪水河道的冲淤特点,提出了小浪底水库控制下游流量、含沙量指标。即在目标主槽过流能力条件下,控制漫滩洪水流量不低于6 000m3/s,含沙量不大于250-300kg/m3;小漫滩洪水和非漫滩洪水,尽量按流量2 300-4 000m3/s、含沙量20-50kg/m3的水沙搭配控制,避免出现4 000-6 000m3/s8、00-2 300m3/s两个量级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2,24(11):1-4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协调的强大功能。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的关键部位,该水库控制了黄河径流量的91%,控制了近100%的黄河泥沙,2002年7月4日进行的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控制花园口断面流量不大于2600m^3/s,平均含沙量不大于20kg/m^3,小浪底水库泄流历时不少于10天,黄河下游河道共冲刷泥沙0.362亿t,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共取得测验数据520万组,这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试验证明,利用水库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