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探讨隔夹层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以岩心、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1735口测井资料,利用电性及物性测试分析,按照岩心标定测井曲线,编制5种参数(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感应电导率、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将研究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两类,并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和识别模板。研究区隔夹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洪泛期沉积、局部区域水动力减弱、多期河道切割侵蚀、前积(侧积)和河床滞留沉积的综合作用。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滨浅湖和分流间湾处,物性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支处及分流间湾的局部;在靠近物源区,隔夹层分布较少且较孤立,仅在两期河道叠置间发育,而在远离物源区分布明显增多且厚度增大;隔夹层在垂向上的分布与所处的基准面旋回关系密切,在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的3个阶段,隔夹层自下而上数量增多、厚度增大。最后提出隔夹层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展布特征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对辽河油田稠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油层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方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油层分布特征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兴Ⅰ组油层主要分布于XⅠ1—2及XⅠ2—1小层内,为典型的边水油藏;兴Ⅰ组空间上受构造高部位、断层及不整合面的综合控制,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及储层岩性差异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3.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技术 ,结合矿场试验 ,进行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研究。目的 优选该块油藏开发方式 ,为经济高效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创造条件。结果 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按照目前注采参数实施蒸汽吞吐开采 ,除遵循一般的蒸汽吞吐开采规律以外 ,还表现出单周期产油量高、周期长、回采水率低的特点 ;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 ,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选择合理的注汽参数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 ;采取配套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以现有的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高柳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东营组共发育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各个层序的沉积特征,认为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及不同地理位置,其沉积体系类型及分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白音干凹陷桑合油田识剐出2种短期基准面旋回、5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及7个旋回界面.对小级别的砂体和单砂层进行高分辨率等时划分和追踪对比,以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同时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分析,从而建立层序地层模式,为下一步的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沾38断块经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地层往往呈残余状态.通过地震相、沉积相、岩石相及测井相综合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沾38断块东营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并对地层缺失层段和层序进行了确定和恢复,共识别出了1个长期、3个中期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的滩坝砂体等分布广泛,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30多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类砂体具有储集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主力含油层段——沙四上亚段划分为2个中期地层旋回和7个短期地层旋回,并指出:短期旋回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砂体的类型;中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控制了砂体的叠加样式及横向展布。  相似文献   

8.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曙北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根据对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在该地区古近纪同裂谷沉降超层序中识别出4个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层序,包括11个体系域。该地区Ⅰ型和Ⅱ型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之间常发育大段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可视为凝缩层,是主要的油源层和盖层;各体系域的边缘相均可发育良好的储集层。高升油层为层序Ⅰ水进体系域沉积,杜家台油层为层序Ⅰ高位体系域沉积,莲花油层为层序Ⅱ水进体系域沉积。高升油层是曙北地区最好的油层,说明最大规模水进期发育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图4参13  相似文献   

9.
以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性质,类型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在渤中凹陷及其周围东营组内划分出了长期,中期和短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其中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SA,SB,SC等3个中期旋回,钻井上可划分出MSC1-MSC4等4个中期旋回;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骨架单元的东营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各旋回单元在不同A/S值(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之比)背景下的演化规律及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区域上东营组有利储盖组合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准面旋回理论,通过对研究区内4条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建立起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至二段3亚段(C1)、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至1亚段(C2)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界限是基准面上升到基准面下降的转折点。C1旋回纵向上为一个水体由深变浅的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和二段3亚段的沉积;每一个中期旋回当中可再细分为小的短期旋回。C2旋回纵向上不完整,仅由一个基准面下降的半旋回组成(相当于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到1亚段的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MSC3,MSC4,MSC5和MSC6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层序划分,将有助于泌阳凹陷白云岩区的微相研究,从而可预测与油气藏形成有紧密联系的裂缝和溶孔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以及33~37个超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详细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分布模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格架内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油气分布,为储层研究和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辽河油区曙一区杜84块兴I组水平井蒸汽吞吐规律及生产特点发现,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注采参数、油层非均质性以及井间干扰.针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采取了优选水平井注采参数、改善水平段动用程度、组合式注汽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井优势,明显改善了蒸汽吞吐效果,对今后实现水平井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凯 《特种油气藏》2002,9(5):22-2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西部凹陷西南地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该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I型三级层序,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组成,沉积作用以加积为主;湖侵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浅湖组成,以退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湖相组成,以进积为主。同时认为,低位体系域成藏条件好,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地表剖面等资料对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类型、性质、规模大小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2类旋回结构。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形成于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和下降晚期。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综合运用标准层对比法、沉积旋回对比法、厚度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黑油山油田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为黑油山油田的油藏精细描述提供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期陆相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基准面旋回层序级次的划分为依据,将石千峰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4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等形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详细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7.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沙一、二段对应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5个准层序组,各准层序组全区地震可识别追踪,砂体展布规律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低位期砂体沉积具有"填平补齐"特征,砂体广泛发育;水进域早期砂体在研究区北部较发育,晚期整体向岸收缩;高位期砂体规模有所扩大。利用录井、测井解释成果及试油成果对各准层序组含油气性进行统计分析显示,SQ3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Ⅱ(沙二上)和水进体系域准层序组Ⅰ(沙一下)是主要的含油层系,寻找岩性圈闭有利。  相似文献   

18.
刘小亮  王超勇 《岩性油气藏》2013,25(1):45-50,125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川中潼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旋回层序2种结构类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时间单元,详细探讨了须家河组二段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了主河道侧向迁移对沉积相展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 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分析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性质、类型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在渤中凹陷及其周围东营组内划分出了长期、中期和短期 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 ,其中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 SA、SB、SC等 3个中期旋回 ,钻井上可划分出 MSC1~ MSC4等 4个中期旋回 ;建立了以中期地层旋回为骨架单元的东营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 ,分析了各旋回单元在不同 A/ S值 (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之比 )背景下的演化规律及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 ,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初步探讨了区域上东营组有利储盖组合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起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响应模型,通过对钻、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腾格尔组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和LSC3,建立了腾格尔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基准面旋回与砂体发育规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