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亮  王超勇 《岩性油气藏》2013,25(1):45-50,125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川中潼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旋回层序2种结构类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时间单元,详细探讨了须家河组二段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了主河道侧向迁移对沉积相展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期陆相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基准面旋回层序级次的划分为依据,将石千峰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4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等形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详细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吉木萨尔地区仓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仓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仓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4.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地表剖面等资料对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类型、性质、规模大小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2类旋回结构。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形成于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和下降晚期。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以及33~37个超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详细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分布模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格架内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油气分布,为储层研究和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建卿  林承焰  董春梅 《特种油气藏》2011,18(3):20-23,135,136
利用钻井及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相储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基准面旋回界面。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将短期旋回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向上变浅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和向上变深再变浅对称型短期旋回,从而最终建立起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发现砂体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半旋回均有发育,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附近砂体较发育,处于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的从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即初始湖泛面附近砂体发育,单层较厚,物性较好;由上升到下降的最大湖泛面附近砂体不发育,短期旋回地层在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A)、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B)、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论述了每个基本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并指出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刻画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为该区隐蔽性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证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以及区域地震资料,识别出六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样式,建立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进而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砂体发育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泉三、泉四段内部可划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Q3-LSC1—Q4-LSC1)、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Q3-MSC1—Q4-MSC3)、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Q3-SSC1—Q4-SSC7)。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发育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结构(A1、A2、A3)、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接近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结构(C2)、以上升半旋回或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结构(C1,C3)。泉三、泉四段垂向上表现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变规律,发育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纵向沉积演化序列,河道砂体发育样式从较少叠置到较多垂向或侧向叠置型,再逐渐过渡到孤立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下,解剖曲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剖面及内部旋回结构特征,其中Q4-SSC1和Q3-SSC5沉积时期河道砂体普遍油浸,砂体连续沉积厚度相对较大,为最有利的砂体分布层位。由于储层内部存在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进行河道砂体精细解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赵红娟  张金亮 《特种油气藏》2011,18(1):48-50,13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赤岸油田韦2断块阜宁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阜一段由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组成,并划分出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为主;在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基础上,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建立了韦2断块阜一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该研究为进一步的储层物性预测及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沉积相、测井、钻井和岩心资料,以Cross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及其方法为指导,采用多级旋回层序划分方案,结合测井相分析技术,将研究区长8 段划分为中期、短期和超短期3 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又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 “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3 种结构类型。该文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 并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 建立了长8 段高分辨率地层-时间格架,为本区砂体纵、横向展布规律的认识及下一步勘探开发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Ⅰ油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文中以该油组的3砂层组为例,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对基准面变化与沉积演化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产状和发育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Ⅰ3砂层组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类型包括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其中,非对称型可以细分成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而对称型也可以细分成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和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近似相等的对称型。基准面类型划分为泥质、物性和钙质界面,基准面高时,可容空间较大,河道宽度窄,平面上呈条带状。基准面低时,河道宽度大,平面上呈连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的精细描述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成因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一个不完全对称型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基本类型,可识别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区及沉积演化的不同阶段,其类型和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胜一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坨油田的西部,沙二段上部油层主要属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基于基准面旋回理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把胜一区沙二段上部1~3砂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层序,5个短期和14~16个超短期旋回层序。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建立了超短期、短期和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的叠加样式;按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序列,超短期旋回层序、短期旋回层序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高邮凹陷缓坡带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MSCI-MSC3时期,研究区持续湖进,湖盆面积不断扩张,到MSC4时期趋于稳定。中期基准面旋回由一系列具有进积、加积和退积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叠加而成,旋回结构以对称型(C型)为主,代表了较大幅度的湖进一湖退过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层超覆油气藏发育于MSCI-MSC3沉积期内基准面上升时期的中下部,断层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不但与层序地层有关,而且断层也是该类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的低部位,而研究区透镜体圈闭主要发育于基准面下降时期或者向上变浅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内部。  相似文献   

15.
地层基准面原理在湖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0,自引:5,他引:75  
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层段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分别响应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短期旋回内,识别出可容纳空间增大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浊流溢岸沉积、可容纳空间减少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水道间溢岸沉积4种相序类型;在中期旋回中,识别出进积-退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指出在不同的基准面旋回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中、短期旋回。通过对比,建立了该区二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前梨园洼陷南部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及成油条件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的萨、葡、高3个油组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14个短期旋回,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划分出向上"变深"不对称型、向上"变浅"不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对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背景下,中期基准面旋回对砂体的发育和展布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剖面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3个中期和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2大类3种结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通常以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拐地区T2k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克拉玛依上亚组(T2k2)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微相相序叠加样式与界面特征,共识别出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共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发育的特征.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连井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对砂体进行对比,提高了砂体对比的精度,并通过分析确定层序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与基准面旋回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靖边气田马五1—5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特征、岩石组分特征、物性变化特征及地层高频旋回样式分析,在靖边气田马五1-5亚段识别出地层不整合面、海泛面和岩性界面等3种层序界面.以其为约束,将马五1-5亚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地层格架内探讨了储层发育规律,表明储层分布宏观上受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而优质储层(次生溶蚀孔洞缝型储层)主要处于中期旋回晚期的短期旋回中.  相似文献   

20.
陈戈 《断块油气田》2007,14(5):21-2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IV油组2^1-2^3。(H3IV2^1-3)小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在层序界面和地层叠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在该层段识别出2个级次(1个中期和6个短期)的基准面旋回,进而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建立研究层段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在格架内讨论了研究层段的沉积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