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启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2000年共产生废塑料997万t,其中有效回收利用的为494万t(占总量的50%)。回收利用的方法有再生利用139万t(占14%)、化学回收即油化10万t(占1%),热量回收利用345万t(占35%)。在热量回收利用法中又可细分为固态燃料利用19万t(2%)、焚烧发电191万t  相似文献   

2.
醇醚燃料     
现在许多甲醇生产企业将赌注压在甲醇燃料上。我国石油短缺,发展甲醇燃料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甲醇燃料从经济、安全、环保、技术角度综合考虑,是较好的汽车燃料代用品,特别是M15(即在汽油中掺混15%甲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山西、河南示范成功。2003年我国消耗车用汽油4616.63万t,以掺烧15%的甲醇计,就可增加700万t成品油的供应量,发展甲醇燃料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3.
一、燃料发展现状 1999年我国四大类燃料消费已达13693万t,其中汽油3459万t,煤油690万t,柴油6154万t,燃料油3390万t,柴汽比为1.75:1。2000年我国四大类燃料消费达14715万t,其中汽油3555万t,煤油750万t,柴油6700万t,燃料油3720万t,柴汽比为1.88:1。比上年增长7%,其中汽油增长3%,煤油增长7%,柴油增长9%,燃料油增长10%。据预测,2000~2005年四大类燃料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9%,2005~2010年的需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石油加工工业在世界上列在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之后居第5位,化学工业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日本,居世界第4位。其特点是规模大,品种齐全,质量也属上乘,且因原料缺乏,资源利用充分,效率较高。1 石油加工工业 德国原油产量很少,1993年仅416万t。为满足需求,每年都大量进口原油。1993年原油进口量13390万t,占需求的94%。1989年德国石油和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1),中国化纤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从2004年的1303万t(标煤换算)增加到2006年的1424万t,增加9%;而其间中国的化纤产量,从2004年的1425万t增加到2006年的2026万t,增加42%。可见这一期间,化纤行业进行了大幅节能。使用的燃料以煤炭为主,石油消费量大为减小。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我国消费汽油约2800万t,柴油约3800万t(广东、深圳柴油市场统计不够齐全和准确,实际需求量大于此数),柴汽比为1.36;而计划内企业实际生产汽油为3020万t,柴油为3386万t,柴油和汽油比为1.12。汽油生产量比需求量多200余万t,柴油生产量比需求量少400万t。由于汽油供大于求,限制了原油加工量的进一步增长;柴油求大于供,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柴油,这种产需矛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能源供给率仍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1 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动力资源需求 1992年,工业发达国家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燃料动力资源的需求量占世界总需求量[111.5亿t(标准燃料)]的53%,即59亿t。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6国1992年燃料动力资源需求量占世界的49%,石油和核电的需求量所占比例更高,分别为54%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1994年俄罗斯共生产涂料61.83万t,比1993年产量下降了29%。1995年上半年产量为25.6万t,比1994年同期的产量(29.1万t)下降了12.1%。可以看出,其近几年涂料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周少良 《上海化工》1997,22(4):22-25
1 利用稀乙烯的技术经济背景 目前,稀乙烯主要是指炼油厂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其浓度为15(V)%左右,由于这部分乙烯的浓度低,不能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后续加工,所以这部分乙烯不是作为燃料烧掉,就是通过火炬烧掉,这就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随着炼油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催化裂化的处理量也在不断增加。1990年全球催化裂化实际处理量为51999万吨,1993年在原油加工量减少8000万吨的情况下,催化裂化处理量增加到56548万吨,三年增加了4549万吨,递增8.75%。我国1984年催化裂化处理量为2158万吨,至1995年已达到3950万吨,平均每年增加163万吨。全年有30万吨的乙烯被烧掉。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举行的“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表示,我国工程塑料市场近几年以超过GDP3倍的速度增长,2004年需求量达到113万t,比2003年增加了26%,其中尼龙(PA)需求量为19.2万t,聚碳酸酯(PC)为62.4万t,聚甲醛(POM)为18.7万t,聚酯(PBT、PET)为9.4万t,改性聚苯醚(MPPO)为3.3万t,预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将会突破135万t,2010年将达到264万t。  相似文献   

11.
1 需求 1992年:335.66万 t;1993年340.20万t; 1997年:362.88万 t(包括出口99.79万 t,但不包 括总共18.14万t的进口)。 匡图姆公司在1993年底退出市场,PD乙二 醇公司,由氧化石油化学公司和杜邦公司各以 50%组建的一家公司,在1991年年中增加4.99 万t生产能力,壳牌公司可能在格尔夫(Gulf) 建一套新的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联碳公司与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底,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7149万t/a,比1990年增加能力1700万t/a以上,增长约32%。1993年世界乙烯需求量为6500万t,其中美国占29.6%、西欧占24.2%、东亚占11.7%、日本8.9%、其它地区占25.6%。1994年,世界乙  相似文献   

13.
法国是石油资源不多但炼油能力、石油消费量较大(分别居世界第十和第七位)的国家,国内用油的96.4%依靠进口。炼油能力9179.6万t/a。1992年石油消费量达8425万t,原油进口7202.3万t,成品油净进口1535万t。  相似文献   

14.
1 国际供需预测1.1 设备能力 世界乙烯设备总能力,1993年为7500万t,计划新建的装置开工后,估计1998年将增加到8900万t,平均年增长率为3.6%。能力增加的1400万t中,亚洲地区660万t,占46%,其中中东240万t,占17%。此外,亚洲地区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能力增加190万t,中国增加180万t,占有较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北美、西欧乙烯设备能力,估计到1998年各自增加120万t、100万t,相对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国家全面放开计划外原油及成品油的最高限价后,1993年四大类油品特别是汽油、柴油随行就市,起跌频繁。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活跃。认真研究这一年汽油、柴油市场起跌趋势及其根源,对于进行市场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石油加工的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中,汽油和柴油居重要地位。据统计,1992年我国四大类油品总产量为6458.0万t,其中汽油产量为2695.7万t,占四大类油品总量的41.74%。柴油产量为3147.1万t,占四大类  相似文献   

16.
1我国醋酸工业状况1.1生产概况 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醋酸的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我国冰醋酸的产量为12.46万t,1992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为44.37万t,比1980年增长了2.6倍,1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1.2%。1993年和1994年产量略有下降。1995年产量为42.5万t。近年我国冰醋酸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韩国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计划兴建的石化装置已大体建成投产。1993年度乙烯的生产能力已达355.5万t/a,产量为3326241t,开工率93.6%;丙烯的生产能力为206.9万t/a,产量为1888485t,开工率91.1%(韩国1993年度石化产品生产状况详见附表)。 1993年,由于继1992年向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出口激增,韩国石化工业保持了极高的开工率。但效益却继续恶化,导致其国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报道     
东亚地区的石化工业 东亚地区石化工业在世界石化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乙烯需求将从1993年占世界总需求量(6500万t)的11.7%提高至2000年(9000万t)的15.3%,增加600多万t,因此尽管亚洲的乙烯装置多建在东亚,但这一地区将仍为乙烯及其主要衍生物的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19.
英国石油公司(BP)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也是世界石油巨头——七姐妹之一,1993年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居13位。在石油公司中产值排在壳牌集团、埃克森公司之后居世界第3位。1993年底英国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有炼油能力9820万t/a,居世界第6位。BP公司还是  相似文献   

20.
8月7日起,茂名石化大处理标量(满负荷运作测试)结束,日加工量下降到约为3.1万吨,比大处理标量时期的日加工量3.8万吨下降18%,目前的开工率为84%。但据炼厂人士透露,目前3.1万吨的日加工量不能代表茂名石化的8月平均日加工量水平,因为在稍后时间,3.1万的日加工量还将继续下调,从而保证本月原油加工量保持在8月96万吨的计划量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