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饮用水余氯在进树脂柱前的终止与否以及终止液对Ames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余氯的终止与否对Ames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甚至有可能发迹水样的致突变性;余氯终止液硫代硫酸钠会分解或掩盖一部分致突变有机物,使致突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玉米须对小鼠急性毒性及致突变作用。利用最大耐受量法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采用常用的小鼠精子畸形,骨髓微核,Ames试验考察玉米须/玉米须水提液对小鼠是否有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须的LD50≥15g/kg,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属于实际无毒物质;玉米须对抑制小鼠精子畸形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对小鼠雄性器官、摄食量及体重变化无影响;骨髓微核试验及Ames试验均表明玉米须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有机物和Ames致突变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和Ames致突变物,以臭氧化-活性炭与膜工艺对某地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原水高锰酸盐指数由2.78mg/L降至0.96mg/L,去除率为65.4%,A254由0.096降为0.012,去除率为87.5%,DOC由2421.3μg/L降为1136.3μg/L,去除率为53.1%;Ames试验TA98 S9和TA98-S9的MR值由原水的8.450和8.065降为出厂水的1.600和1.550,说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Ames致突变物的能力.O3氧化去除了较多的Ames致突变物,活性炭单元Ames致突变物的去除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4.
膜法处理工艺去除微污染有机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选择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以CODMn,UV254作为水质参数,以Ames试验这一致突变性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对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法的饮用水深度净化的效能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F膜和RO膜对饮用水中CODMn,UV254为致突变物质有良好的去除,CODMn的去除都在0.5mg/L以下,去除效率在50%以上,对UV254的去除率为75%-100%,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且NF膜处理好于RO膜处理,表明纳滤膜法能够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作为小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而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不高,分别在12.5%-49.0%及20%-36%,并且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UF膜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效果较小,仍有致突变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5.
活性蛋黄抗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及大鼠30d毒试验来评估蛋黄抗体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7d内小鼠和大鼠均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也均为阴性.大鼠30d长毒试验中临床检查、血像、生化、脏器组织病理学等项目测定均无异常.结论为IgY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属安全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去除效果,解决目前预氯化工艺不能有效控制摇蚊幼虫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孳生的难题.方法进行了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预氧化工艺下,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其水样的有机浓集物进行了Ames试验,比较了两种饮用水的致突变性.结果二氧化氯与液氯相比对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1.5 mg/L,接触30 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二氧化氯投加量0.51 mg/L,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可以完全去除原水中的第1龄期摇蚊幼虫.Ames试验进一步表明,采用二氧化氯作为预氧化剂可明显降低饮用水的致突变性.结论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是去除饮用水中摇蚊幼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氯化消毒出水中的卤代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化消毒出水中普遍检测出有机卤代物,氯化水样的Ames致突变研究结果表明为致突变阳性,八个自来厂水样的微核试验表明,氯化消毒出水对小鼠微核的发生产生了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管网水质监测现状,对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多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选择余氯为预测指标,以在线监测水质指标为影响变量,建立在线-人工监测系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管网末梢余氯达标与否进行概率预测.经实例验证,预测结果达到了较高的准确度,可通过少量在线监测点预测并了解整个管网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供水管网内生物膜与余氯衰减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生物膜与余氯衰减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模拟方式,在自制供水管网模拟装置内进行实验.选择铸铁、PE、不锈钢3种管材及1,3,4 mg/L 3个投氯量,多角度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余氯存在条件下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差异,以及生物膜作用下的余氯衰减情况,探讨管网内余氯和生物膜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余氯质量浓度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物膜作用下,余氯衰减呈现不同的规律,二者之间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投氯量升高,PE和不锈钢管内生物量均逐渐降低,而铸铁管内生物量反而升高;在生物膜作用下,余氯衰减分为快速消耗阶段(0~30 min)和稳定消耗阶段(30 min之后);铸铁管内生物膜对余氯衰减状况影响较大,PE管次之,不锈钢管对余氯衰减影响最小;生物膜的生物多样性对余氯衰减影响不大,而生物量与余氯衰减之间关系密切;流速和初始氯质量浓度对余氯衰减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供水管网氯消毒的控制以及氯衰减模型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强化管网水质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ClO2消毒涉及毒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氧化氮ClO2消毒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和氯酸盐ClO3^-来源进行了分析,高浓度的ClO3、ClO2^-和ClO3^-的毒性主要与血液 关,在相当于人饮用ClO2、ClO2^-和ClO3^-混合溶液160倍的动物血液常规检测中未发现,Ames试验显示试验浓度的ClO2、ClO2^-和ClO3^-水溶液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Aems试验研究了D市饮用水的致突变活性。结果表明,D市水源水仅对菌株TA99产生阳性诱变结果,而A,B水厂的净化水则均能诱导菌株TA98和TA100呈致突变阳性反应。饮用水致突变活性与传统的氯化工艺以及水源水污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饮用水源及经传统工艺处理的出水进行Ames试验及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本文提出了两种水质的致突变性及水中所含有的有机污染物成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产性试验,探讨了氯化消毒过程对水中有机物及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氯化消毒致使自来水中的次生有机物种类和浓度明显增加,水中除了产生卤代有机物外,还生成了多种其它有机物,如酮、酯等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14.
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对微电解消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探讨水中Cl^-质量浓度对微电解消毒效果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微电解法消毒的效果主要归因于水体中氯离子的电解。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余氯,具有持续消毒能力。为取得可靠的消毒效果,待处理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应不小于20mg/L,所需微电解时间应不小于60s。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了余氯在管道中与管道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反频,与管壁附着的细菌膜的反应,在管壁腐蚀过程中的消耗及管壁与水流之间余氯的质量传输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余氯在配水管道中的消耗动力学方程。结合配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计算,给出了配水管网中余氯浓度的计算公式。该模型被用于实际的配水管网,计算值与观测值取得了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预氯化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2-MIB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预氯化和粉末活性炭(PAC)联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嗅味物质2-MIB(2-Methylisobomeol)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静态试验考察PAC的吸附容量,同时采用比表面积仪、红外光谱等对氯化前后PAC的比表面积、孔径尺寸、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氯化后,水中的2-MIB浓度降低很小,而余氯对后续PAC的进一步吸附去除2-MIB的影响很大.余氯的存在对等温吸附曲线影响较大,PAC对2-MIB吸附过程更接近于Freun-dich吸附等温式.氯化前后PAC的比表面积、孔径尺寸没有明显变化,但氯化后PAC表面的含氧官能团-COOH、-OH峰值明显增强.以松花江原水试验发现,余氯与水体其他有机物反应,降低了它们被PAC吸附,从而增加了2-MIB被PAC吸附的可能.余氯改变了活性炭吸附2-MIB的能力,同时也导致已被吸附的2-MIB重新解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龙江省宾县水源水质现状,通过GC-Ms测定及Ames试验,分别对预投加ClO2与Cl2处理的饮用水副产物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原水相比,预投加ClO2水样中有机物的种类降低了42.3%,而预投加Cl2的水样则升高了7%;预投加ClO2水样的有机物含量也少于预投Cl2的水样和原水水样,并且不含有三氯甲烷和酚、醛类等重点控制的有机污染物质;采用ClO2作为预氧化剂可有效减少致突变物质含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Cl2预氧化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ClO2预氧化产生的无机副产物是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