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已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型城市设计向立足于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转型也将成为重要趋势。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研究从品质、活力、民生三个方面探索基于建成环境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念与路径,通过对现存城市空间结构的补救性干预,纠正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从偏好"宏大场景"的展现转向关注"平民叙事",从而实现城市环境和日常生活空间品质的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文龙  孙澄 《当代建筑》2021,(12):21-24
韧性理念是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应对气候灾害等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因其固有的模糊性,经常被误用而难以有效落地实施.为此,本文对韧性理念的发展及其在城市领域的融入过程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对韧性理念作为发展目标、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融入城市设计领域的三种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解析,继而从价值取向、思维范式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当代韧性导向城市设计需要实现的关键转型,以期为相关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庄宇 《时代建筑》2021,(1):16-21
城市设计是通过整体地研究和组织不同城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实现其价值的.文章梳理了城市设计涉及的要素及其发展中的空间关系组织方式,提出了"秩序"和"效能"是决定空间关系的关键,结合当代城市设计实践案例,详细分析了组织要素的逻辑既要考虑建构整体和单元两个层次的空间秩序,也要通过要素组织或重构关系以提升城市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当代城市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茂川  李沁茹 《新建筑》2012,(1):118-122
为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必须唤起场所认同,增强参与性,这已成为当代设计师关注的热点。引介语言文学领域中"叙事"这一概念,从语汇、结构、表达媒介三个方面入手,将文学叙事手法引入空间设计,融合文学与空间。通过类比分析法,提出当代城市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策略。该项研究以独特的视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化研究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探索相应的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设计的深入发展,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研究物质实在层面的"显性"的城市设计,更多的目光也注意到了蕴涵在空间表象之下、内在的"隐性"的城市设计.文章通过对这两种设计观的对比分析,以及实例性分析,探索当今城市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标志着郑州城市的建设内涵进入了新的阶段.二七广场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是郑州城市内涵"名片"的重要体现.在文化与商业因素制约下的有限地块内,通过存量型城市设计方法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活力,推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为郑州市二七广场中心区空间环境的优化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策略和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韩晶 《世界建筑导报》2007,(2):100-104,F0003
摘要:伦敦金丝雀码头是大型城市商业开发的典型案例,也是通过城市设计重塑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复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运作过程、整合机制和多基面的立体化形态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探索当代城市设计把握城市要素,实现空间经济价值、解决多要素混合的矛盾、产生整体形态控制力和动态应变力、并创造富有活力、特色和高效城市空间的规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广君  刘堃 《新建筑》2006,(3):8-13
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问题的复杂化决定了当今的城市设计需要从产品型的空间美学设计向过程型的空间管理工具的转变,决定了城市设计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代城市设计概念的重新梳理,提出了城市设计应注重设计的四方面内容,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城市设计成果的表达形式,并介绍了近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汪芳 《建筑师》2023,(5):126-129
与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相伴,《城市设计(第4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回溯城市设计历史与理论的同时,增补了近年来相关技术与方法的进展,来拓展城市设计领域的时空经纬,为新时代下的城市设计给予了全景式的体系建构。本文结合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下的空间需求,从将自然融入多尺度城市空间、将空间转化为社会文化场所、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等三个方面,解析该书呈现的城市设计之道。本文认为:自然同行、人文相伴、数字赋能,是符合新时代空间需求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将帮助城市设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实践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创造空间的过程,被越来越多地视为一种推动"城市复兴"的有效手段和媒介.本文在借鉴Jon Lang归纳的四种城市设计实践策略--即"整体式城市设计"、"整体-局部城市设计"、"局部-局部城市设计"、"插件式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们运用于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实施过程和实践特点;指出针对区域、市域、局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必须灵活选择最适用的城市设计策略,充分发挥不同策略的设计效能,以推动复兴项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2006,(12):158-159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是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时期,因而这一词汇出现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人们毫无保留地迅速接受它,并对其寄予无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设计城市     
齐康 《城乡建设》2004,(4):54-55
为什么要设计城市?城市那么大,又该如何设计?城市规划是个需要远见的工作,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控制和把握,而绝不是忽发臆想.我们认识城市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这一路上教训与经验并存,其中有些弯路要几十年才能摸回来.城市设计中的错误,有的是方向错了,要花很长时间来修正,有的错误甚至是不可挽救的.如苏州历史名城的保护,一会儿"组团"式,一会儿"一梯两翼"式,一会儿"带形"发展,来一个长官,换一种指点江山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张剑龙  任绍斌 《规划师》2007,23(11):61-64
现代城市设计已逐步从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走向过程控制设计,并成为城市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公共管理的职能,而其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在现有规划体制下,城市设计应协调好与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完善编制内容,规范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5.
都市乐队的指挥--城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的完成,并不能保证建设工程就会有序推进,特别是只有总体规划没有详细规划的城市,或只有修建性详规而没有控制性详规指导的城市;在规划和具体工程之间,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普遍地缺少城市设计这一环节.呼吁并从苏州工业园区来说明城市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和必须.  相似文献   

16.
交互式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苏柳  鲁明 《规划师》2011,27(7):89-92
技术主体的设计活动与文化主体的参与性活动是在交互的过程中完成对城市形态的设计和决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主体将设计目标及公众的情感需求与自己的设计知识相结合,将构思转化成有形的形态及信息,给公众一种启发和引导;公众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所具有的知识,借助经验的或想象的方式,以语言表达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与设计者相交互.只有运用交...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的发展观.运用五个统筹,体现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通过各级政府和我们去认真地领会.真正落实其内在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势不可挡的今天.对这一问题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盲目求大、求快、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长率普遍较高一般每年都会提高15~20个百分点。这个速度不仅远高于世界城市化的一般速度,而且也超过过去几年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我国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回顾城市设计的起源入手,揭示其实践价值观的演变,进而介绍当代主流学术界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及其在宏观层面的实践原则,最后归纳出当代城市设计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王一 《新建筑》2005,(3):53-56
从探讨城市构成要素和城市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出发,围绕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提出了城市设计要素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安全城市设计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当今城镇建筑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文章从现代城市设计的视角,阐明开展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安全城市设计的概念,并尝试探讨其基本内涵和内容构成,初步建立安全城市设计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