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局部异常检测(Local outlier factor,LOF)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倾斜分布下的异常检测问题,在很多应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异常检测效果.本文面向大数据异常检测,提出了一种快速的Top-n局部异常点检测算法MTLOF(Multi-granularity upper bound pruning based top-n LOF detection),融合索引结构和多层LOF上界设计了多粒度的剪枝策略,以快速发现Top-n局部异常点.首先,提出了四个更接近真实LOF值的上界,以避免直接计算LOF值,并对它们的计算复杂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结合索引结构和UB1、UB2上界,提出了两层的Cell剪枝策略,不仅采用全局Cell剪枝策略,还引入了基于Cell内部数据对象分布的局部剪枝策略,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区域的剪枝问题;再次,利用所提的UB3和UB4上界,提出了两个更加合理有效的数据对象剪枝策略,UB3和UB4上界更加接近于真实LOF值,有利于剪枝更多数据对象,而基于计算复用的上界计算方法,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最后,优化了初始Top-n局部异常点的选择方法,利用区域划分和建立的索引结构,在数据稀疏区域选择初始局部异常点,有利于将LOF值较大的数据对象选为初始局部异常点,有效提升初始剪枝临界值,使得初始阶段剪枝掉更多的数据对象,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在六个真实数据集上的综合实验评估验证MTLOF算法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相比最新的TOLF(Top-n LOF)算法,时间效率提升可高达3.5倍.  相似文献   

2.
IncLOF:动态环境下局部异常的增量挖掘算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在欺诈甄别、贷款审批、气象预报、客户分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以前的异常检测算法只适应于静态环境,在数据更新时需要进行重新计算,在基于密度的局部异常检测算法LOF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动态环境下局部异常挖掘的增量算法IncLOF,当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时,只对受到影响的点进行重新计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异常的挖掘速度,实验表明,在动态环境下IncLOF的运行时间远远小于LOF的运行时间,并且用户定义的邻域中的最小对象个数与记录数之比越小,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数据挖掘中异常检测算法在数据量增大时的准确度、灵敏度和执行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框架和Local Outlier Factor (LOF)算法的并行异常检测算法(MR-DLOF)。首先,将存放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上的数据集逻辑地切分为多个数据块。然后,利用MapReduce原理将各个数据块中的数据并行处理,使得每个数据点的k-邻近距离和LOF值的计算仅在单个块中执行,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同时重新定义了k-邻近距离的概念,避免了数据集中存在大于或等于k个重复点而导致局部密度为无穷大的情况。最后,将LOF值较大的数据点合并重新计算其LOF值,从而提高算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通过真实数据集验证了MR-DLOF算法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虚拟机进行异常检测是提高云计算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云环境中虚拟机的性能指标数据具有维度高、信息冗余等特点,会降低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传统异常检测方法难以定量刻画系统的异常状态,而局部异常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算法虽可量化其异常程度,但它以相同权重计算不同维度变量对系统状态的影响,导致算法对异常的区分能力减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异常检测策略。该策略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性能指标进行筛选降维,提高了异常检测的效率;为LOF算法中不同维度的变量赋予不同权重,强化了不同指标对异常的区分度。实验表明,该策略相对于传统异常检测方法,效率和检测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健  阎保平  李俊 《计算机工程》2009,35(19):94-96
介绍LOF算法、记忆效应以及MELOF算法,对记忆效应进行理论证明,验证MELOF算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该算法的不足和记忆效应的一些特性。针对MELOF算法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介绍未来的研究方向,即参数自动选择和利用分而治之思想提高运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异常检测在现代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则是组成异常检测系统的重要工具。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目的是找到和大多数流量数据不同的流量,并将这些离群点视为异常。由于现有的基于树分离的孤立森林(iForest)检测方法存在不能检测出局部异常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提出一种基于iForest和局部离群因子(LOF)近邻集成的无监督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改进原始的iForest与LOF算法,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控制算法时间;然后分别使用两种改进算法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融合以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最后在自制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隔离出异常,获得良好的流量异常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NLOF:一种新的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LOF)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且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和高维数据集的离群点检测。通过对LOF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NLOF,该算法的主要思想如下:在数据对象邻域查询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已知信息优化邻近对象的邻域查询操作,有关邻域的计算查找都采用这种思想。首先通过聚类算法DBSCAN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初步的异常数据集。然后利用LOF算法中计算局部异常因子的方法计算初步异常数据集中对象的局部异常程度。在计算数据对象的局部异常因子的过程中,引入去一划分信息熵增量,用去一划分信息熵差确定属性的权重,対属性的权值做具体的量化,在计算各对象之间的距离时采用加权距离。 在真实数据集上 对NLOF算法进行了充分的验证。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提高离群点检测的精度,降低时间复杂度,实现有效的局部离群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达邻域的异常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辉  龚薇 《计算机工程》2007,33(17):74-76
提出了可达邻域的概念,定义了基于可达邻域的异常RN-Outlier。给出了RNOF异常检测算法,克服了异常检测算法常被参数依赖和参数扰动所困扰的缺点。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性能超过了经典的LOF和LSC算法,降低了参数依赖和参数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梯联网采集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帧,提出一种基于Pearson-LOF算法的异常帧检测方法,有利于为电梯状态监控和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首先,分析各电梯运行特征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将存在强相关性的特征相除,将得到的最大比例系数作为一个电梯运行特征。然后,使用局部异常因子(LOF)算法实现对异常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Pearson-LOF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较低的误检率,能有效解决设备运行特征间存在强关联性的多维数据采集中异常帧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冷水机组微小故障的检测率,提出一种核密度估计的局部异常因子算法(KDE-LOF)结合孤立森林(iForest)的冷水机组故障检测策略。该策略通过使用孤立森林对实验数据异常值进行剔除,计算正常数据的LOF值作为统计量,并使用KDE确定控制限来完成模型的训练。通过监测数据LOF值是否超过设定的控制限进而判断是否出现故障。采用ASHRAE RP-1043数据集进行验证,并分析了该方法与主元分析和单类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模型,该方法在微小故障下检测率超过80%,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王飞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12):233-238
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网络入侵检测、电信和信用卡欺诈侦察等领域.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LOF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和适用性,但其计算量较大,运行效率不够高,且在进行对象之间的距离计算时忽略了不同属性对异常值的不同影响.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LOF改进算法iLOF*.该算法利用网格进行数据约简,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同时,在进行对象之间的距离计算时,引入信息熵,给不同属性赋予不同的权值,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率.另外,用MapReduce计算框架将iLOF*算法并行化,进一步提高了算法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运行效率.最后的实验结果验证了iLOF*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不平衡数据分析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分类问题已成为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不平衡数据过采样策略中人工合成数据边缘化且需要降噪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和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的过采样算法。首先对整个数据集进行[K]-means聚类,筛选出高可靠性样本进行改进SMOTE算法过采样,然后采用LOF算法删除误差大的人工合成样本。在4个UCI不平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平衡数据中少数类的分类能力更强,有效地克服了数据边缘化问题,将算法应用于磷酸生产中的不平衡数据,实现了该不平衡数据的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13.
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基于密度的方法LOF是目前常用的主要方法。然而LOF方法进行检测时需要设定参数k和MinPts,检测结果对参数非常敏感,容易造成检测错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异常检测算法VOD,采用Voronoi图来确定对象间的邻近关系,解决了基于密度方法存在的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从O(N2)降低到O(NlogN)。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因子算法(LOF),需要计算距离矩阵来进行[k]近邻查寻,算法时间复杂度高,不适合大规模数据集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网格查询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算法利用距离目标网格中的数据点最近的[k]个其他数据点,一定在该目标网格或在该目标网格的最近邻接网格中这一特性,来改进LOF算法的邻域查询操作,以此减少LOF算法在邻域查询时的计算量。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LOGD算法在与原LOF算法具有基本相同的检测准确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离群点检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局部空间离群点算法的改进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OF算法是一个著名的局部离群点查找方法,该方法赋予了表征每一个空间点偏离程度的数值。但LOF算法存在效率低和性能差的问题,为此对该算法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提出了降低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两步改进方法,并对这两步改进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也进行详细分析,第二,使得该算法在查找局部离群点时,不仅考虑了空间属性,也考虑了非空间属性。另外还通过实验测试了LOF算法及其改进方法的时间效率,以及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情况下的查找离群点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具有更好的时间效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LOF(Local Outlier Factor)是一种经典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为提高算法的精确度,以便更精准挖掘出局部离群点,在LO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的改进LOF离群点检测算法。通过对数据集每一维的属性值应用数据场理论,计算势值,进而引入平均势差的概念,针对每一维度中大于平均势差的任意两点在计算距离时加入一个权值,从而提高离群点检测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并且拥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