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RAX-3000型吸附剂的物化性能及在某企业的工业应用情况。该企业600 kt/a芳烃联合装置平稳运行5年以上,并在设计负荷的110%原料流量下进行标定,对二甲苯平均纯度为99.8%,平均收率为98.3%,超过了技术合同保证值。生产过程中,水平衡(装置排出的水量与注水量之比)控制在0.8~1.0之间,有利于提高吸附选择性。与参比剂的数据比对表明,RAX-3000型吸附剂在原料适应性、极端工况、吸附容量和压降等方面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国产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小型模拟移动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齐鲁石化和扬子石化吸附分离装置混合二甲苯为原料、对二乙苯为解吸剂,对国产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进行3.2L小型模拟移动床评价实验。通过调整装置区域回流比,优化操作工艺参数,考察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性能和各区回流比操作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100%进料负荷下,以齐鲁石化高乙苯含量的混合C8芳烃为原料时,对二甲苯产品的纯度大于等于99.6%,收率大于92%;以扬子石化混合C8芳烃为原料时,对二甲苯产品的纯度大于等于99.7%,收率大于97%。国产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的性能能够满足工业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3.
RAX-4000是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对二甲苯吸附剂,其吸附容量、吸附选择性及原料处理能力较上一代吸附剂有显著提高。RAX-4000吸附剂于2020年1月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分离单元成功应用,长周期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对二甲苯纯度(w)为99.84%,单程收率为99.0%,运行剂油质量比为1.05,吸附塔平均压降为0.21 MPa。开工近3年来RAX-4000吸附剂运行平稳,技术指标先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产RAX-2000型芳烃吸附剂首次工业化应用试验,在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芳烃装置取得成功,生产出合格对二甲苯产品,国产芳烃吸附剂通过了100%负荷下的性能考核,在原料组成稳定情况下,对二甲苯产品纯度平均为99.59%,收率平均为93.13%。RAX-2000A型吸附剂由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由长岭催化剂厂生产。试验结果和国外大公司的产品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国产RAX-2000A型吸附剂在芳烃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RAX-2000A型对二甲苯(PX)吸附剂在齐鲁股份有限公司烯烃厂64 kt/a芳烃联合装置上工业应用试验表明:RAX-2000A吸附剂性能稳定,优于国外同类吸附剂性能指标,而且吸附室压降保持较低,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于2004年10月21日生产出纯度超过99.50%的PX产品。经过半年时间的平稳运行,于2005年4月在两个不同负荷下进行了标定,PX平均纯度和平均理论收率大大超过UOP提供的认证值和R IPP的保证值,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产RAX-2000A型对二甲苯吸附剂在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Parex装置上首次工业应用,装置运行半年进行了标定考核,在装置设计负荷的102.9%和111.4%原料流量下,分别取得了PX产品平均纯度99.77%、99.81%,平均理论收率99.05%、98.56%的运行结果,远远超过了技术合同预期值,工业试验取得成功。RAX-2000A开工至今两年有余,运行平稳,表现出良好的原料适应性和较低的床层压降,有望实现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7.
国产RAX-2000型芳烃吸附剂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芳烃装置首次工业化应用试验取得成功,并生产出合格的对二甲苯产品。国产芳烃吸附剂通过100%负荷下的性能考核,在原料组成稳定情况下,对二甲苯产品纯度平均为99.59%,收率平均为93.13%。国产吸附剂工业应用试验的成功,对我国芳烃生产技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吸附剂是当前国际催化剂领域极具竞争力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其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大公司垄断。国产RAX-2000型芳烃吸附剂在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芳烃装置的首次应用成功,将有助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剂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20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分公司(简称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单元换剂后已平稳运行2周,生产的对二甲苯产品纯度始终保持在99.7%以上,标志着耗时65 d的换剂工作圆满完成。此次吸附单元换剂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RAX-3000 PX吸附剂。至此,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全部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2000年9月建成投产的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包括预加氢、连续重整、芳烃抽提、二甲苯分馏等7套装置  相似文献   

9.
使用NJ型载铜吸附剂,以丙烯-丙烷-氮气为原料气,对变压吸附法回收本体丙烯聚合装置尾气中的丙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丙烯、丙烷、氮气3种单组分气体在NJ型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不同压力、停留时间和顺放过程对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压力为0.6 MPa、停留时间为2.4 min的条件下,丙烯、丙烷在NJ型载铜吸附剂上的分离系数为1.72;三塔循环变压吸附结果表明,在常温下NJ型载铜吸附剂具有稳定的变压吸附性能,丙烯回收率大于96%,纯度大于88%(φ)。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化长岭催化剂分公司等承担的“RAX-2000A型吸附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RAX-2000A”型吸附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于2004年9月在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芳烃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试验,装置一次投料开车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和提高轻质油收率,对0.8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反应器催化裂化技术的改造。改造中除反应沉降器和提升管反应器改动较大外,其余设备改动很小。改造后装置采用了汽油回炼方式。改造后装置的标定结果表明,两段提升管反应器与LBO-16L降烯烃催化剂配合,在保证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小于35%的前提下,产品分布较好,轻质油收率和柴汽比较高。但是在汽油回炼量较大(20t/h)的情况下,汽油烯烃含量才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2.
辽河石化分公司应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改造,并增设了两种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汽油和全馏分汽油)回炼改质措施。工业应用表明,在汽油烯烃含量接近目标值(目标值为体积分数39%)时,汽油回炼量小,此时回炼轻馏分汽油有利于目的产品收率的提高;当汽油烯烃含量与目标值相差较大时,汽油回炼量大,此时回炼全馏分汽油有利于汽油辛烷值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催化裂化反应多区协控技术从优化油剂混合、提高反应过程催化推动力出发,有效地抑制提升管反应器中的热裂化反应,可实现产品分布的显著改善,现已在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350kt/a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该技术实施后,在原料油转化率基本相近的条件下,液体收率和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2.5和1.6个百分点,干气和焦炭分别下降了1.2和0,6个百分点;同时,与采用该技术前相比,柴油质量基本不变,而汽油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从31.2%降低到23.6%,而辛烷值不变,硫质量分数从500μg/g降低到300μg/g,工业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技术--FDFCC工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催化裂化过程中烯烃转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并联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体系——FDFCC工艺,其中一根提升管用于重油裂化,另一根用于汽油改质。工业实施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显著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0~30个百分点,硫含量下降15%~20%,改质汽油诱导期增加,MON和RON略有增加,芳烃中苯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芳烃含量虽有所提高,但远远小于规定指标。与常规FCC工艺相比,FDFCC工艺的汽油产率下降4~5个百分点,液化气和柴油产率均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焦炭 干气)产率增加小于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针对催化裂化(FCC)汽油清洁化开发的深度加氢脱硫和烯烃定向转化相耦合的FCC汽油加氢改质GARDES技术的工艺配置、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工业试验情况及满足国IV排放标准兼顾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的中试评价情况。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可作为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调合组分,在烯烃体积分数降低16百分点的情况下,辛烷值损失为1.0个单位。对于不同硫含量FCC汽油的中试评价结果表明:在目标产品为满足国IV排放标准要求的清洁汽油调合组分时,脱硫率为69%~89%、辛烷值损失为0.3~0.5个单位;在目标产品为满足国V排放标准要求的清洁汽油调合组分时,脱硫率为88%~96%、辛烷值损失为0.7~0.9个单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丁艺及催化剂,包括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两反应区(MIP)工艺、两段提升管工艺(TSRFCC)、多产柴油液化气并降烯烃(MGD)技术等.对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如毫秋催化裂化工艺、下行床反应器催化裂化技术、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以及以多产烯烃为目的的催化裂化家族技术等。并对目前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有待开发的技术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降烯烃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新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在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1.0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该技术实施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55%降低到35%左右,除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比预提升段回注下降0.3个单位外,对产品主要性质影响不大,成功实现了重油裂化主提升管和催化裂化汽油改质辅助提升管的平稳运行,与改造前采用的催化裂化汽油预提升段回注措施相比,液体收率和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5和5.7个百分点,干气和焦炭产率分别下降了0.8和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焦化汽油的催化裂化改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改质的工业试验结果,将11%-15%的焦化气油注入提升管预提升段与胜利管输VGO,CGO和VR混炼,经催化改质后,辛烷值可以达到90号汽油指标的要求,并可获得满意的产品分布,同时催化汽油的改质可明显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为焦化汽油利用找到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止石脑油中的硅对加氢工序和重整工序使用的催化剂造成危害,提出了一种催化裂化流化床处理高硅石脑油的方案。采用中型提升管试验装置对高硅石脑油进行脱硅处理,通过调整掺炼比例、反应停留时间和原料油性质初步确定工业试验工艺条件,并探究其反应机理;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的2.80 Mt/a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案在石脑油脱硅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高硅石脑油以终止剂的形式回炼、掺炼比例小于1%、反应停留时间大于3 s时,处理效果最佳。该方案具有极佳的石脑油脱硅效果,可避免使用捕硅剂或脱硅保护剂带来杂质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