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波束形成技术是智能天线领域的核心技术,利用各种波束形成算法,根据空域信息来产生空间定向波束,将波束的主瓣对准期望的来波方向。DBF技术(数字波束形成)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及其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智能天线领域的核心技术,其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根据用户的空域信息来产生空间定向波束,将波束的主瓣对准期望用户的来波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结合FPGA的波束形成器的实现形式,该系统能够实时地处理数据,并很好地完成预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宏瑞  惠晓威  姜仑 《通信技术》2009,42(5):265-268
对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智能天线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阐述了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列举了智能天线技术采用的波束优化滤波算法和用来定位及波束形成的DOA算法,并重点说明了现今智能天线技术采用较多的几种自适应算法;同时,还叙述了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DS/CDMA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提高抗干扰性能.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波束形成算法,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算法采用了内插和外推两种交叉算子,克服了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提高了全局收敛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可用于DS/CDMA系统抵抗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利用自适应算法调整阵列权向量,使天线主瓣指向有用信号,干扰方向对准零陷,尽可能地提高阵列输出所需信号的强度,同时减小干扰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阵列输出的信噪比.运用MATLAB仿真对LMS算法收敛性能进行常规研究,但重点研究了收敛因子、阵元个数、阵元间距等阵列系统因素,以及阵列接收信号过程中两波束夹角对LMS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的形成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自适应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抑制干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目的。文章研究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FPGA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QPSK的智能天线固定多波束基带DBF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永权  魏月 《电子学报》2003,31(7):1114-1117
射频(RF)波束形成算法,难以直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实时完成数字波束形成(DBF)计算.对于相移键控(PSK)调制方式,本文认为RF波束形成算法可等效在基带实现.针对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天线固定多波束基带DBF算法.与RF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可实现同样的辐射方向图,但需要的计算量却大幅度地降低.基带DBF算法,使智能天线的实现更为简单、应用更为灵活、性能更为优良,对推动智能天线技术实用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和智能天线的应用两个方面,并已提出了不少高效的智能天线算法,智能天线的理论已经很成熟。对智能天线应用研究最多的是它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智能天线在GPS(全球定位系统)中的一种应用方案,它基于功率倒置算法,用DSP实现。  相似文献   

9.
综合、详细地论述了智能天线工作原理、信号模型、波束形成算法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在智能天线技术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波束形成算法在智能天线中的应用,包括直接加权波束形成算法、旁瓣抑制波束形成算法和零点抑制波束形成算法。在研究各种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对比了每一种算法。详细分析了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波束形成算法在智能天线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