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广柱  陈树民 《石油物探》1998,37(1):131-136
在油气田勘探的后期,油气预测是一项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现在应用的一些预测方法有许多符合率并不高。本介绍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双基点油气预测法,该方法中的特征选择来自于实验室岩心地球物理参数测定,精度较高。该方法在SC地区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薄互层油藏层间干扰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间非均质油藏在多油层合采和笼统注水的条件下,表现出严重的层间矛盾,影响着其开采速度以及最终采收率。因此,针对层间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影响层间干扰的7个主要因素,包括平均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平均黏度、层数、单层厚度、井距、压差,设计了3个水平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有隔层情况下正反韵律以及无隔层情况下正反韵律油藏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随渗透率级差的升高层间干扰增大,油藏整体采收率明显下降;探讨了各个因素对多层油藏合采层间干扰的影响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渗透率级差是层间干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为该类油藏进行层系调整及相应开发部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原油田薄互层油气资源埋藏深、物性差、井段长、纵向上存在"两薄"特征,早期大跨度合层压裂改造效果差,需要采用多层压裂改善压裂效果;针对薄互层多层压裂选层、控缝高、管柱安全等难题,通过建立多产层流量分配模型,模拟裂缝延伸状况,确定合层压裂跨度界限为15 m,建立控缝高需要隔层厚度图版,合理利用隔层厚度控制缝高,配套研发了可取式多层压裂管柱及系列工具,大大降低卡管柱风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现场应用40口井,成功率100%,有效率95%,累增油36 117.4 t、气2 244.45×104m3,平均单井日增油6.1 t、气0.26×104m3,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实现了大跨度砂泥岩薄互层油气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薄互层单个含气砂体厚度较小,较难直接分析出含气结果,可利用AVO技术进行正演模拟,以达到识别油气的目的。为此,以苏里格某工区A井和B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测井资料及分层数据,进行了砂岩体薄互层介质AVO正演模拟,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VO正演模拟与实际地震资料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伟  陈小宏  李景叶 《石油物探》2006,45(6):570-573
我国的油气田多为薄层或薄互层类型,薄互层调谐效应使AVO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AVO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薄互层气藏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了系列薄互层气藏地质模型,分析了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的影响。首先,对未考虑调谐效应的双层地质模型和根据测井资料合成的地震角道集的AVO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的AVO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实际的储层和盖层数据,建立了由不同厚度薄层组成的系列薄互层地质模型,分别合成了地震角道集,绘制了不同厚度薄层砂泥岩界面的AVO曲线,对AVO与地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薄层厚度大于1/8波长时,薄层调谐效应会使地震反射振幅相对变大或变小,但AVO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当薄层厚度小于1/16波长时,薄层调谐效应则会导致AVO的变化规律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6.
李景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3):442-451,357,518
本文从时移地震薄互层油藏监测的本质出发,首先提出并试验了地震尺度下基于边界理论的弹性参数计算方法;其次利用模型资料,定量分析了时移地震常规属性(如最大振幅、最大阻抗等)和累积属性响应地震尺度测量结果与精确测量结果的差异,以及薄层厚度、薄层组合结构、饱和度变化对属性的影响;然后利用实际气田时移地震纵波阻抗反演数据计算累积差异阻抗与累积差异阻抗的平均值,得到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气藏压力变化数量因子;最后采用气藏压力变化质量因子与数量因子的交会分析和乘积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实际薄互层气藏压力变化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薄互层正演模拟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对薄互层地质模型的反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实际资料建立地层模型,分析砂岩、泥岩和盐岩的反射特征,并用谱分解法预测盐岩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薄互层地震反射和波场特征的研究是进行薄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的基础。文中从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的理论研究出发,剖析了四类AVO响应特征;通过构建不同厚度、速度、密度及层间组合关系的砂泥岩薄互层理论模型,利用反射率法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波场正演,探究了影响薄互层垂直反射特征(主要是薄互层调谐曲线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薄互层结构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总结出砂泥比和互层结构等因素对薄互层AVO反射特征的影响规律,可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薄互层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9.
薄互层油藏模型井间地震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中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对正演过程中每一时刻的弹性波场求散度和旋度实现了弹性波场分离。其散度场以纵波场为主,旋度场以转换波和横波为主;采用模型多尺度网格化、参数化技术,建立了薄互层油藏2D井间地震弹性介质模型。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井间地震的波场。正演模型与偏移成像结果剖面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
薄互层油藏模型黏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质心频率法和小波瞬时衰减系数法反演计算了薄互层油气储层的Q值,建立了薄互层油气储集体黏弹性介质模型。采用非均匀介质中黏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黏弹性波和弹性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试验表明,黏弹性波模拟的油气水AVO响应与弹性波模拟的油气水AVO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黏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真实模拟实际地震波场。纵波和转换波偏移剖面与正演模型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涉及裂缝检测方法研究的内容很广泛,从裂缝的弹性理论到裂缝的定量解释,国内外都有研究。从国内外各向异性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了目前裂缝性储层检测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纵波AVO检测裂缝性储层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纵波的AVO属性,尤其是方位AVO属性、井孔或VSP和井间地震的转换波属性,对检测裂缝发育程度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AVO技术在裂缝性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裂缝性油气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裂缝性地层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勘探难度很大.而AVO技术从早先所认识到的一种现象已发展成一种完善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油气勘探领域.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地层的弹性参数会表现出方向性差异,这种差异能被AVO方法有效地检测.理论上讲,裂缝对地震属性参数的影响在垂直裂缝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最强,在水平裂缝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最弱,对AVO属性参数的影响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薄储层的反射特性及其AVO属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利用Gassmann流体置换方程分析了薄储层的孔隙度和含油、含气饱和度等因素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根据薄层反射动力学和粘弹各向异性理论,利用AVO技术研究了薄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使气体的可压缩性发生改变,P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由急剧降低转为缓慢升高;孔隙度的变化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含油、含气饱和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孔隙度薄层的AVO响应差异明显;孔隙度增加,AVO属性中的截距和梯度对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比对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敏感;薄层反射的AVO响应与薄层厚度有关,薄层厚度增加时,对其含油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梯度属性比截距属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特殊的温压环境和形成机制,稠油油藏的密度与水非常接近,导致含稠油地层与含水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十分相似,致使应用AVO技术识别稠油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稠油油藏AVO敏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AVO技术开展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分析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基于Zoeppritz方程和Biot-Gassmann理论的岩石物理分析,以岩石弹性参数为桥梁建立反射系数与储层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基于流体替换和孔隙度替换的AVO正演模拟,依次分析了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对饱和稠油模型AVO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是影响AVO响应特征的敏感因素,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在锦州A油田的应用,对目的层孔隙度横向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与钻井数据较为吻合,证实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普光气田为长兴组一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特大型气田,储层综合预测技术为气田勘探关键之一.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进行AVO属性处理,较好地解决了AVO异常的归位问题,使AVO响应更清晰,提高了AVO资料的分析质量.在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演模拟,建立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气层AVO异常的识别模式,开展AVO属性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在四川盆地川东北区油气勘探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庆地区的三维AVO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野外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不断改进,野外采集的道数逐渐增多,炮检距、覆盖次数也随之增大,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明显提高,尤其是AVO技术的日臻完善,有必要对大庆地区地震资料的AVO特性进行重新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岩性识别及油气异常检测。本次AVO研究的区域选在宋站升81井三维工区,通过对升81井的Inline142线进行AVO处理分析,得到了明显的AVO异常,并利用与升81井相关的测井曲线进行了AVO正演,结果证实升81井确实存在AVO异常。利用三维AVO分析技术还发现了深层火山岩,初步确定了火山岩喷发的通道位置。  相似文献   

17.
AVO正演模拟分析通常采用固定的岩石物理模型参数,而在实际勘探过程中不同岩石物理参数存在一定重叠,致使正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以苏里格气田测井数据为基础,采用概率、信息熵等方法表征岩石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典型的岩性反射界面,分析不同反射界面上下层介质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比、密度比对正演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CMC)开展不同岩性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和AVO属性响应特征的模拟,并采用信息熵估计AVO分析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概率密度和信息熵在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参数上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岩性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增强了岩性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AVO响应特征表明上下层介质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和下层介质含气性的不同导致AVO反射系数具有不同的响应,且随着下层介质含气饱和度的增加,AVO属性表现“双负”特征,即负截距和负梯度。通过统计学手段解析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有效的先验认识,从而降低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HTI介质的方位AVO正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红  杨强  石展  周巍  郑四连 《石油物探》2010,49(3):232-239
根据Schoenberg的含裂隙介质的线性滑移模型理论,建立了1个两层模型,模型的上层为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下层为含垂直定向排列裂缝介质(HTI介质)。然后在不同裂缝密度下,针对干裂缝和饱含流体的裂缝两种情况,分别对模型分界面上的地震波方位AVO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裂缝密度、裂缝方位、裂缝填充物对AVO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上覆各向同性介质的含垂直裂隙介质界面AVO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岩性,其次是裂缝流体,然后是裂缝方位,裂缝密度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利用振幅变化信息预测裂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AVO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67届EAGE年会上AVO技术的进展情况,主要涉及AVO理论新进展、AVO正演模拟技术、AVO参数反演技术及应用实例等。其中,利用改进的近似公式提高AVO分析及参数反演的精度依然是AVO理论的研究热点,多尺度速度函数及薄层AVO模拟方法在AVO模拟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反演方法及应用实例方面,主要讨论了弹性参数反演、同步反演、随机反演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效果。从这些方法的思想和应用效果上可以看出AVO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K—L变换在AVO交会图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VO属性交会图分析是进行AVO解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由于AVO属性参数之间具有统计相关性,因此利用AVO属性交会得到的解释结果有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对原交会图的属性空间进行K-L变换,再利用新空间的交会图来辅助识别交会异常。文中简要地介绍了离散K-L变换基本原理及实现步骤,并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AVO属性交会图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