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民俗传统丰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历史街区内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落后、业态退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使古城居民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古城,改善环境,延续文脉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案例通过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从建筑、水体、绿化三个方面,对古城景观进行整治保护和有机更新,实现保护古城、活化古城,最终摸索出适合漳州古城景观整治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艽明  陈力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07,25(11):40-42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建筑历史.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从解读城镇空间出发,以传承古城文脉、改善人居环境和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针对泉州崇武古城的历史与现状,该文提出了对建筑的分级整治、对绿地的增设整合、对街道的拓宽修缮和对景点的有机组织等有效措施,以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西安钟鼓楼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欣  苏正则 《地下空间》1997,17(3):162-165
本文试图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深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规划三者的相结合上,从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与保护古城风貌两方面来看,这或许是一个有效的甚至是必经的历史名城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深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规划三者的相结合上,从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与保护古城风貌两方面来看,这或许是一个有效的甚至是必经的历史名城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5.
平遥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历史风貌、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的规划也是全国最早进行的古城保护规划,它最先明确地提出了全面保护古城,开辟新区,新旧分开的方针,并最早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平遥古城的规划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新老城的分离?如何改善平遥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平遥古城的保护还存在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研古城是国家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别具风貌的空间布局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文章从聚落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和合院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古城空间形态与功能协调机制的演变,为古城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文化载体受到较大冲击的现状,通过挖掘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归纳其特征,使信仰建筑空间保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功能,将古城文脉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带动区域活化发展。在前期文献典籍研究、实地调研、信息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得出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在宏观、中观、微观3种不同尺度视角下的文化特征,包含布局特征、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内涵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结果表明: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宏观布局上体现出宗法性与合礼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在中观上体现出了亲和性与节点性、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在微观上体现了信仰对象的融合性与杂糅性特征; 所得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华古代信仰文化,为保护信仰建筑空间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根据,为探索历史城镇的活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取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脉,选址布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形制等对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浅析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军事战争、商业贸易、人口迁移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以期能对丹噶尔古城空间特色的保护与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凯 《山西建筑》2010,36(8):47-48
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介绍,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了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指出平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使古城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萍  陈华 《室内设计》2016,(2):46-51
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的永泰古城以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成为 明长城边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 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 代军事堡城。该文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和对 文史资料的整理,分析永泰古城选址、空间 布局,以及军事建筑、传统建筑、水利设施 等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色;明确永泰古城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文化遗产整 体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社区营造机制三个 角度探讨永泰古城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探索长城沿线军事寨堡文化遗产保护 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即墨古城作为即墨地域文化发展的代表,见证了城市的沧海横流.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的建筑若不能遵循或借鉴古城建筑的色彩,即墨古城及其城市色彩将埋没在现代化的潮流中.通过系统调研即墨古城传统风貌保护区内的建筑外立面色彩,采用实例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建筑色彩并得到各类建筑的色谱和传统风貌保护区总色谱.对于指导古...  相似文献   

12.
湘西百年古城老司城的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玲 《华中建筑》2009,27(3):215-219
基于对已废弃几百年的湘西古城——老司城内现存土家族民居建筑的详细测绘,该文论述了其在选址与环境格局、建筑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及构造上所具有的特性。指出了虽然政府加大力度保护古城,但老司城文物旅游资源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针对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观点和建议,提倡以新的思路走“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姜伟 《城市规划》2022,(S1):5-12
1982年苏州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姑苏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文章从现实背景、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实践探索、总体成效等方面,对苏州古城保护“保护与更新恢复启动”“保护与更新成片实施”“保护与更新全面展开”“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4个重要阶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正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这一城市建设方针的率先提出与一贯坚守,使苏州古城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得到整体保护,保护工作总体框架逐步系统化和科学化,苏州古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亦逐步完善健全,走出了一条从古建老宅修复到街坊整体更新,从重风貌、轻内涵到重民生、重文化的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最后,基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战略,对未来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任洁 《四川建筑》1999,19(2):35-47
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古城老化和衰退也日趋严重。近几年,丽江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新区与古城间的协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古城风貌与现代建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英 《山西建筑》2005,31(1):11-12
借鉴国内一些成功实例,就如何处理好现代建筑与古城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从保护好古建筑、发展现代建筑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古城风貌、发展现代建筑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古城高邮滨水空间更新的目标 (一)积极利用古城资源优化古城空间结构 高邮人文荟萃、资源丰富,地处交通便捷的长三角的江苏中部,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水陆交通都方便,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古城适时地调整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在功能、内涵与形态方面的组合配置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新区作为新行政经济中心,加速居住、文化及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减轻旧城改造和开发压力.而“新旧结合、以新补旧”可使城市功能与空间逐步完善与发展.高邮旧城区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包括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疏散、产业布局,环境设施等.近年来通过古城滨水区形态、功能及交通等构成元素的整合,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新旧间的有机秩序,收到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白少甫 《城市建筑》2014,(11):28-28
传统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古城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以传统商业空间的演化进程和特征为基础,对古城保护中的传统商业空间的利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古城保护的同时,提高传统商业空间利用率的手段进行了简要地探究。  相似文献   

18.
李浈  杨达 《规划师》2012,28(2):44-49
芜湖古城是距古徽州最近的长江商埠,由于贸易频繁带来的人口流动所产生的文化碰撞,芜湖古城的历史文化呈现多元共存的特征。研究在总结古城文化的群体记忆的集中呈现、文化空间的历史传承,以及经典与时尚的时空演绎三方面的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古城的再生策略,即以"三区"(古代典礼文化区、传统民俗风情区和保留整治区)、"三带"(传统商业风情带、现代商业延伸带和滨江生态景观带)为主题架构的古城保护规划,以期达到合理展示及利用芜湖古城的历史遗产资源,再现芜湖古城的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南京古城格局的独特魅力与保护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04,28(12):41-46
简述了南京古城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沿革,从其地形地貌、布局形态、规划形制、空间组织与结构变迁等方面剖析了南京古城格局的形态特征与突出价值,探讨了目前出现的城市急剧扩展、中心高度集聚、高层巨型化及成片危房改造等趋向给古城带来的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高度和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围绕如何进行古城格局整体保护,提出选择适宜空间生长模式,加强古城内部更新改造,建立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遗产保护区,进行精心城市设计与引导等战略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