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频解释技术在川西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波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和成像,它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方法中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识别薄储层的能力,能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在川西地区陆相隐蔽岩性气藏勘探中,存在调谐陷阱、波阻抗特征不明显、复杂地层结构中的有效薄储层不易识别等问题.为此,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川西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冲积扇相砾岩储层、上三叠统须四段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进行了描述.在多频率振幅叠加图上,冲积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等地质体形态和边界反映清晰;在单频振幅图上,清楚地显示出冲积扇内的辫状河道相薄层砾岩储层,与钻井结果相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侏罗系砂岩储层具有低渗致密的特点,主要为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沉积。河道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砂岩厚度薄、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但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制约着开发目标评价及井网部署。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外形精细刻画至内幕非均质性评价逐步逼近的综合研究思路,重点集成了井-震一体化河道沉积层序识别、河道砂体叠加样式正演、相带空间刻画和递进反演相控储层定量描述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河道期次划分、叠置样式预测、外形刻画和定量描述等多个难题,实现以单河道为单元的气藏精细开发目标评价,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并形成了陆相致密气藏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与描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陆相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和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河道砂体整体表现为厚度薄、宽度窄、多期叠置且岩性致密的特点,单河道相带与储层空间刻画、储层定量预测与描述困难,制约了对该区气藏的开发评价。为此,在地震资料高保真、高分辨率目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域频变能量融合、三维可视化子体追踪多域多属性相带空间融合刻画技术,基于射线参数域的改进三参数反演的砂体定量预测技术和基于孔隙介质渐进方程反演的流体识别技术,围绕沉积相、岩相、物相、流体相开展河道砂岩精细刻画,形成了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系列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河道砂岩气藏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关键技术可实现致密砂岩气藏地震资料高效高品质处理,为区内河道砂岩的边界识别、分期次刻画及精细定量描述等夯实了基础;②多域多属性相带刻画技术可有效刻画不同河道的边界及内部的非均质性,突出地质体空间轮廓,实现复合相位内叠置河道分期次精细刻画;③基于射线参数域的改进三参数反演的定量预测技术和基于孔隙介质渐进方程反演的流体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预测。结论认为,该系列技术提高了川西致密岩性气藏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增强了对复合相位内叠置河道砂期次的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河道砂岩储层外形空间及内幕的精细刻画,突破了薄层岩相、物相及流体相高精度定量预测技术瓶颈,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陆相薄层、叠置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谱分解技术在营尔凹陷长沙岭地区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分解技术就是通过对地震道进行特定的数学变换,形成相应的地震数据体(调谐体和共频体),通过调谐体和共频体的处理解释实现对特定地质目标的地质解释。本文针对营尔凹陷长沙岭构造带下沟组上段砂岩储层特点,采用谱分解薄层识别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实际应用时,利用沿层调谐体,确定了薄砂层调谐频率范围;利用共频体对薄层进行检测,预测了砂泥岩互层发育的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范围,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萨零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三角洲前缘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水下河道窄,砂体厚度小、相变快,河道砂体地震特征不清晰,储层预测困难.为此,提出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首先,结合井、震资料,在精细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逼近地下地质结构的正演模拟,构建窄小河道砂体三种地震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频谱成像正成为一项隐蔽性油气藏识别的重要工具。根据薄层调谐原理,不同频率振幅信息反映了不同厚度地层的调谐振幅,因此地震记录实质上是不同地层厚度信息的叠合,也就是不同地质体的综合反映。对于薄砂层、河道和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由于受其它地质体信息的干涉,在地震数据体上难以清晰识别。而时频分析技术通过频谱分解,对储层响应较好的频率成分进行成像,从而有利于目标地质体的识别。通过对小波包变换时频分析及频谱成像技术的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在对河道砂体的预测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黄龙泽  周晶  王岭 《海洋石油》2015,35(1):36-41
谱分解技术是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变换等数学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变换到频率域,利用振幅谱及相位谱识别薄储层和不连续地质体边界的一项新技术。谱分解主要形成两种调谐体,一种是振幅调谐体,通常用于描述薄层的厚度变化,另一种是相位调谐体,通常可以指示小断层。谱分解已被证明是一种薄储层估算和识别小断层的有效方法。此次谱分解应用区为W断背斜区,该区断裂系统复杂,尤其是小断层比较发育。已钻井揭示油气层很薄,不超过10 m。利用谱分解技术处理后,小断层在平面上表现更加清晰,砂岩储层段在平面上的展布得到了更为精细的刻画描述,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频谱成像技术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凹区砂岩储层厚度变化快、横向相变复杂、薄层储层精细刻画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泌204井井区应用了地震频谱成像技术,并对砂岩储层频谱成像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克服离散傅里叶变换时窗长度选择上的困难,采用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建立薄储层与频率之间的调谐关系。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分频技术生成了泌204井井区不同频段调谐频率下的地震能量数据体,并进行了薄储层分辨能力分析;然后基于地震能量数据体,进行了砂体储层的边界和空间分布检测,提出了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根据薄层调谐原理,不同频率振幅信息反映了不同厚度地层的调谐特征,因此地震记录实质上是不同地层厚度信息的叠合,也就是不同地质体的综合反映。对于薄砂层、河道和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由于受其他地质体信息的干涉,在地震数据体上难以清晰识别,而时频分析技术通过频谱分解,对储层响应较好的频率成分进行成像,从而有利于目标地质体的识别。为此,主要研究了Gabor变换,小波包变换和广义S-变换等几种时频分析方法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和适应性。实际资料试验表明,这些技术在对河道砂体的预测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温吉桑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类型以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其致密砂岩"甜点"型储层主要受裂缝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在综合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正反演、频谱分解、地震属性切片、多参数储层反演技术以及裂缝预测技术,刻画和描述了温吉桑区块三工河组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情况,指出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分布有利区和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盐湖断陷盆地,砂泥岩薄互层是常见的沉积叠加样式,同时西南洼地区沙二下储层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单层砂体薄,岩性横向变化快,且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储层边界刻画不清.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相控储层反演技术流程:首先,通过精细岩性标定及井震统计分析,优选反映砂岩厚度的敏感地震属性;然后,运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刻画地震相,并以地震相进行约束,建立反演低频模型,开展叠后反演;最后,通过坐标旋转与叠前反演技术相结合,实现储层的精细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流程能够有效解决薄储层砂体边界刻画不清以及垂向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为东部其他区域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柴10、阿探1井古近系碎屑岩获得油气突破,为了实现勘探扩展、寻找新的接替区带,亟需进行沉积砂体精细刻画及储层特征研究。利用重矿物、岩心、薄片、物性、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沉积物源的重新厘定、砂体类型与分布及储层特征等研究,进而提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前带发育8个物源区,精细刻画8个物源区的边界及分布;研究区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为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及滨浅湖滩坝微相;储层分选中等—差,泥质杂基含量中等—高,受沉积相带控制,冲积扇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物性差,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储层物性好,自山前带向盆地储层物性表现为“差—好—差”的特征;油气自生烃中心向山前带运移,在构造高部位受冲积扇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储层遮挡,易于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优质储集体中成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分布区是下步研究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据此部署风险井阿探2井及探井红北2井。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前哨低凸带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油气显示活跃,勘探程度低,潜力较大,为中深层储层,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针对该类储层埋藏深、砂体薄、侧向叠置,预测难度大的问题,结合去砂技术储层预测方法,利用逐层去砂实验、模型正演、迭代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行目标识别,对岩性体边界进行精细刻画,识别出14个岩性圈闭,部署预探井1口,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姚家组萨尔图油层和长垣安达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为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与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采用薄储层识别的频谱分解技术和楔状、非平卧地层储层识别的地层切片技术,很好地刻画了西斜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长垣地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等砂体的展布,指导了这2个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松辽盆地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该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盆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  相似文献   

16.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应用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可有效指导窄小河道砂体识别,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走向,提高河道砂体预测精度,重新认识砂体发育状况,指导动态分析调整及挖潜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优化叠加识别砂体、叠前AVO预测有效储层、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检测油层为手段的扶余油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和流程。在研究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曲流河点沙坝砂体得到清晰刻画,为该区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依据。共建议井位18口,已完钻10口,均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试油9口,7口获工业油流,2口获低产,探井成功率达77.8%,是研究前成功率43.9%的1.78倍,较研究前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张辉  林春明  崔颖凯 《石油物探》2005,44(6):557-562
东委内瑞拉盆地卡拉高莱斯地区主要目的层为一套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相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决口扇构成区内主要沉积骨架砂体,各种微相砂体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小,在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首先对该地区的主要目的层梅雷库莱组和奥菲西纳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地区北部断裂发育、构造破碎以及钻井密度大等特点,采用了测井约束反演方法来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但该区的声波资料少,为此分析了各种测井曲线对储层响应的敏感性,选择了对薄砂层分辨能力较高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声波曲线重构.反演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区内的储层分布特点,对河道砂、决口扇等沉积微相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部署的I-GV井在梅雷库莱组钻遇河道砂体5.2 m,测试产油82m^2/d.针对该地区中部和南部构造简单、断裂相对不发育且测井数量少等特点,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对三角洲各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边缘特征和调谐振幅特征很好地描述了河道、废弃河道等沉积微相体.经钻井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处理、解释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沙溪庙组目的层的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体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体特征更突出,断层成像更清晰,道集质量明显提高,为后续叠前地震储层及含气性检测提供了可靠数据;(2)在明确砂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河道砂组地震层序划分及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可以确定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空间期次、重点砂体及单河道横向展布,岩性预测吻合率100%;(3)形成针对重点河道致密砂岩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及高产井部署地震模式,定量预测储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的误差均小于10%,高产井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水平井部署。结论认为,形成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较为成熟,获气井成功率大幅提升,单井产气量不断获得新突破,该技术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