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业 《人民珠江》2007,(6):22-23,26
珠江枯季水量调度模型是2006-2007年度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关键技术之一,为骨干水库实时调度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在珠江2006-2007年长达6个月的骨干水库调度中,依托水情预报,提出各骨干水库的出库流量方案,预测各方案实施后梧州、思贤滘的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2.
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思想,建立了满足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的模型框架,对龙刘(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模型、宁蒙河段冲淤计算模型、中游水库调度和泥沙冲淤计算模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计算模型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等5个模型进行整合,构建了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模拟模型,为评价已建水库的综合效益和进一步完善水库优化调度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洁钊 《中国水利》2007,(2):56-58,51
据预测,珠江流域2006-2007年度枯水期来水依然偏枯,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因成潮继续面临严峻的供水局面。为保障2006-2007年冬春该地区供水安全,经报国务院同意,国家防总向珠江防总下达了《今冬明春珠江骨干水库调度方案》,珠江防总于2006年9月6日启动了珠江骨干水库调度。本文陈述了调度方案的形成及理由,并对实施好今冬明春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及今后的工作谈了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桃山水库二期工程提出了供水优化调度初步方案。从来水分析、用水方案确定、供水调度和优化的供水调度来阐述其水库对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调度方案,采用规划理论分析了供水优化方案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珊溪水库洪水特点及洪水预报情况,选取不同调度方式,进行洪水计算和发电效益分析,并从水库安全、水库淹没和下游防洪影响等方面,对珊溪水库的洪水后期优化调度进行研究,提出洪水后期的优化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在珊溪水库实际调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确保大坝安全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发电效益;2007年8月台风“圣帕”期间的珊溪水库实际调度运行情况也说明了水库具备在主汛期进行洪水后期优化调度的条件,证明珊溪水库洪水后期优化调度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珊溪水库洪水后期优化调度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6.
白山、红石、丰满是第二松花江上游的3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红石水库迄今为止没有编制过调度方案,白山、丰满水库的洪水调度方案不同时期已经编制多次,2010年大洪水发生后,使得编制红石水库调度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二松流域白山、红石、丰满设计洪水进行复核后,按照白丰联调方案的原则,进行了红石水库调度方案研究,确定了红石水库调度方案,并对典型年洪水在新的调度方案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3年松花江流域骨干水库洪水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松花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流域性洪水,嫩江尼尔基水库以上、第二松花江上游先后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文章介绍了2013年松花江流域气象水文特点、暴雨洪水特性和骨干水库调度依据,对松花江流域骨干水库洪水调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并对流域骨干水库洪水调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流域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洪水灾害频繁,不仅危及中下游广大地区,而且直接威胁齐齐哈尔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哈尔滨市等城市的防洪安全。科学运用流域内现有骨干水库和蓄滞洪区工程防洪库容,统筹优化联合调度运行方案,是提高抵御流域特大洪水风险的关键。选取尼尔基、丰满、白山水库和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为对象,通过搭建防洪联合调度模型及洪水演进模型,分析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情况下,骨干水库调度和蓄滞洪区联合运用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骨干水库与蓄滞洪区联合调度,有效的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提高了抵御洪水风险的能力,对于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厚军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11):1012-1013
水库防洪调度是一项多目标的复杂决策过程,在水库防洪调度多方案分析评价的层次分析决策中应用模糊一致矩阵方法,有效地避开了模糊综合评判中隶属度确定问题。为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决策这类定性与定量因素并存、正相关与负相关混杂的多因素、多层次评价提供了另一类有效的评判方法,通过水库防洪调度方案的分析得到洪水调度方案的排序结果,实例分析证明可拓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例,论证了水库调度运行方案的风险性,并给出了水库调度运行方案风险性分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