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铜阳极泥湿法处理流程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东 《黄金》1989,10(4):30-32
  相似文献   

2.
3.
铅阳极泥湿法处理设计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庆新 《有色冶炼》1999,28(1):28-30,34
本文就在铅阳极泥湿法处理车间的设计中遇到的及生产中应注意问题作一总结。着重论述了影响工艺的因素、设备的选择及工艺配置等。  相似文献   

4.
贵溪冶炼厂阳极泥处理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黄金》1990,11(6):22-25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湿法铜阳极泥处理改造前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改造后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贵溪冶炼厂一车间是从铜电解阳极泥中回收金银的生产车间,1987年建成投产。阳极泥经硫酸化焙炼后,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粗金粉和粗银粉。目前,生产能力已达日产  相似文献   

7.
高碲铜阳极泥湿法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溪冶炼厂铜阳极泥处理原设计采用国内某冶炼厂湿法工艺流程,但该流程不完全适应贵冶阳极泥变化情况,1987年7月建成投产后,生产比较被动.为完善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流程,1988年进行了联合攻关,经过试验摸索,终于获得了比较适合贵冶特性的高碲铜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流程,并已付诸于工业生产.本文着重介绍高碲铜阳极泥湿法处理的试验情况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湿法处理高碲铜阳极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铜阳极泥处理原采用富冶式湿法工艺流程,1987年7月投产。但经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流程难以适应贵冶阳极泥。其主要原因是贵冶阳极泥啼含量高(表1),碲无法回收,影响粗金粉,粗银粉质量;其次,采用氨浸法分离银,氨害严重,环境恶劣;再者,采用硝酸浸出分离铅,盐酸浸出分离金,试剂腐蚀性强,影响设备作业率。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贵冶高碲铜阳极泥湿法处理的试验工作。试验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流程探索比  相似文献   

9.
铜阳极泥处理湿法工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文 《有色冶炼》1999,28(4):15-17
介绍金昌冶炼厂阳泥处理湿法工艺改造过程的目的,对改造前后的工艺及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铅阳极泥湿法处理二次浸出工艺,与原一次浸出工艺相比,该工艺废水量锐减,阳极泥处理成本降低,金银回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铜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溪冶炼厂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投产后,因生产实际情况与设计条件差异较大,生产不稳定,技术指标较差。经对其技术改造完善后,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可靠、指标先进、工作环境好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贵冶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技术改造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铜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的改进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高平 《有色冶炼》2003,32(4):28-30
分析了金昌冶炼厂铜阳极泥湿法处理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采取的改进与优化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铅阳极泥是提取金、银等贵金属的重要原料.控制电位在400~450 mV,使铜、锑和铋等贱金属优先于贵金属氧化浸出,贵金属得到富集.采用亚硫酸钠二次分银、甲醛还原银的工艺,得到品位98.86%的粗银,经银电解精炼,可得到99.99%的纯银.采用常温氯化分金、SO2还原得到粗金、粗金二次溶解以及草酸煮沸还原等工艺,得到纯金粉,金粉质量达到国标Au-1的标准.从铅阳极泥至金粉、粗银粉,金、银的直收率分别为95.65%和98.08%.整个工艺设计简短合理,技术指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铅阳极泥湿法处理二次浸出工艺,与原一次浸出工艺相比,该工艺废水量锐减,阳极泥处理成本降低,金银回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盐酸浸出法处理铅阳极泥提取金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浸出铅阳极泥,银直收率大于92%,总回收率大于95%,粗银品位高于99.6%。副产铅渣、锑渣、铋渣和铜渣等中间产品可供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20.
铅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天足  水承静 《黄金》1996,17(11):33-38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铅阳极泥湿法处理工艺和进展进行简要述评。湿法工艺有直收率高,生产周期短,劳动条件好,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等特点,有取代火法工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