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鑫桂 《电工技术》2019,(17):87-88
研究某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分析备自投误动原因,提出防误动改进方案,并在多种多重故障(或异常)情况下验证防误动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电源备自投装置做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保证措施,由于第一代微机保护装置程序不完善,闭锁逻辑不完善,导致在变电站检修中备自投装置误动。分析了备自投装置动作逻辑,误动原因,并对该备投装置现场进行实际试验,确定该备投装置存在程序缺陷,针对该类型缺陷提出了防范该类型微机备投装置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起因保护定值误整定造成的110kV备自投装置失压拒动故障分析处理过程。通过对现场保护装置二次回路、保护定值进行检查,确定原因是保护定值整定不当造成,为规范备自投装置定值整定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4.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用中的误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例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装置误动事故:例1,110 kV变电站内因不同厂家出产的备自投装置间动作不配合造成误动;例2,新投变电站内备自投装置的有流闭锁功能失效造成误动.分析了备自投装置4种工作方式下的工作原理.针对例1,结合实际应用中备自投装置动作时间的整定情况,指出因不同厂家备自投装置的计时逻辑间的差异导致动作不配合,应对措施为采取不同方法统一备自投装置计时逻辑;针对例2,指出因新投变电站负荷电流过小导致备自投装置不能有效闭锁,应对措施为增加第4联空开关的动合节点引入备自投装置的总闭锁开入.  相似文献   

5.
李文书 《江苏电机工程》2011,30(1):14-15,19
为保证对重要用户可靠供电,在终端变电站中常配有备自投装置.但若备自投方案中存在缺陷,则可能因备自投误动而导致全站失电.结合禄口变35 kV备自投误动案例,分析了误动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即采用双节点替代单节点遥信、或采用开关辅助接点信号来判别开关位置,可有效避免因跳(合)闸线圈烧坏而诱发的备自投误动.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110 kV内桥主接线方式下备自投装置的误动或拒动,从设计和应用两方面对常见内桥主接线方式下的高压侧进线备自投、高压侧桥备自投装置功能及动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不同主接线方式下主变压器保护动作闭锁备自投功能的投退原则,有效地避免了备自投误动或拒动对主变压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备自投装置运行中几种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备自投装置运行中不正确动作原因。如:更改设计不当造成备自投误动,厂家调试人员误接线造成备自投拒动,监控不到位造成备自投闭锁拒动,装置采样精度不够(或TA配置不当)造成备自投闭锁拒动,维护时误恢复线造成备自投闭锁拒动,备投装置缺陷造成备自投放电拒动,提出了预防备自投装置不正确动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动作判别逻辑较常规变电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数据品质的正确判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采样品质位无效却没有闭锁备自投装置导致装置误动的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备自投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所常见的分段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和进线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为例,结合现场工程实际,剖析了某公司分段备投装置WBT-821A的备自投装置动作逻辑缺陷,即:其"加速备投"开入如果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备投误动或者无故延长负荷停电时间.为此,分别从软件设计上提出增设控制字和从屏柜设计方面提出备投开入采用"TWJ"的改进方法,另外,详细分析了某公司的进线备投装置CSC-246 的特殊闭锁问题,指出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内桥接线的4种备自投方式,分析当一台主变停运且主变差动保护退出时,备自投装置存在误合于故障点导致故障范围扩大的隐患,提出了引入主变高压侧刀闸常开辅助接点作为备自投装置放电条件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背板总线的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装置设计方案。设计出一种基于多点低电压差分信号的多主通信背板总线结构;基于资源配置和逻辑图分割描述装置功能协作模型,以背板总线为核心,建立模件内虚拟逻辑总线、背板总线、过程总线以及广域通信网等多层次数据集交互及其控制模型。重点分析了背板总线原理、逻辑图实现及功能分割、多层次数据交互实现等问题。该方案在110kV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装置设计中得到应用,可集成实现功能迁移、冗余保护、集中后备保护、安全自动控制类功能等。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内部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化微机保护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在微机保护装置内部,将各功能模块设计为智能模块,具有独立的CPU,各模块之间通过内部CAN网进行通讯。模块的网络化设计大大缩短了硬件开发周期,使基于此平台发计的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同时,硬件平台的网络化提高了软件的可移植性,由于各模块没有直接的电气联系,网络化的硬件平台使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平台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其基础上开发的高压微机线路保护装置证明了该平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母线保护中双母线接线方式,指出当运行方式出错时,传统的微机母线只能在小范围内作出选择,从而会对母线保护的正确动作造成影响的问题。在分析了运行方式的出错原因及影响后,研究提出了正常运行时对运行方式采取刀闸变住校验和刀闸补入,故障后再对运行方式进行二次确认,最后用刀闸补跳收尾的方案。此方案可确保由于运行方式自适应过程中的出错对母线保护造成的影响为零。  相似文献   

14.
黄文韬 《广东电力》2010,23(5):58-61
广州供电局110kV三江变电站采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技术的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装置频繁发出"装置内部故障"及"通信故障"信号,为此,介绍了基于GOOSE的备自投原理,对该装置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是由于负荷在"无流"定值临界点时主变压器后备保护频繁启动而引起的,修改"无流"定值后解决了故障问题。此外,若装置损坏,更换装置并下装配置数据后需对装置进行有关GOOSE的保护功能测试,测试通过后才能将装置投入运行,以避免出现因GOOSE配置错误而带来的保护误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由人机界面实现备用电源自投动作逻辑编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在人机界面以动作元素构成备用电源自投动作逻辑方程的方式,实现备用电源自投动作逻辑编程.实现该方法的备用电源自投保护装置采用MOTOROLA公司新推出的MC56F8346混合控制器为保护中央处理器,ARM7为人机界面管理的中央处理器.该备用电源自投保护装置具有硬件先进、实现备用电源自投动作逻辑编程简单和直观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母线比率差动保护的大差元件在区内故障有汲出电流情况下,由于元件动作灵敏度下降可能导致保护整组动作速度减慢或拒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判据及具体实现方案。首先,分析了对于双母线及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形式母线汲出电流对常规母线保护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新型比率差动判据中制动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区内、区外故障时新判据的特性。最后提出了与小差元件配合的具体实现方案,并通过动模实验验证了算法及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某110 kV单母接线变电站发生110 kV母线故障时,因未配置110 kV母差保护,靠电源侧开关动作将故障点与系统隔离。线路重合于故障后加速跳闸,110 kV线路备自投动作,将故障点再次引入系统,导致另一回进线跳闸,造成全站停电。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的改进措施能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热倒母线操作中的隔刀可靠拉合检测与防误操作预警一直是变电站日常运维中的难题。提出基于差动原理的隔刀电流计算方法,研究不同系统运行方式、隔刀接触电阻对隔刀电流分配、三相不平衡程度的影响,充分利用母联间隔、线路间隔的状态信息,构建基于隔刀电流、母联间隔三相不平衡度的预警判据,结合母差保护、后台监控系统等研究热倒母线操作远程预警技术,通过改进常规站、智能站母差保护模型,五防系统对热倒母线操作中的隔刀拉合不可靠问题进行预警,通过仿真、实际变电站运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电压源换相HVDC站内交流母线故障特性及保护配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是一种以电压源换流器、自关断器件为基础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其换流阀价格昂贵,需要进行必要合理的保护来保证换流阀的安全运行。内部交流母线故障是换流站内部一种严重的故障形式,因此,有必要对该故障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保护设计。分析了内部交流母线故障的故障机制,同时针对故障换流站不同控制方式、不同运行模式下,非故障站的动作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在PSCAD/EMTDC中建立相应的电磁暂态模型,对内部交流母线故障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给出了分析验证。结合不同应用下的系统运行要求,提出了故障后相应的两站保护动作配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汪可询  向玲 《电力设备》2006,7(7):59-61
利用控制器局部网(CAN)总线的灵活、高速率、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性能研究开发了一套在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总线型的拓扑结构和分布式的框架结构。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述了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实现方法。实践证明,系统实现了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能提供设备运行参数的准确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