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选择雨 水管理、透水铺装和街道植物三类要素阐述 生态街道的设计方向。结合绿色街道的相关 文献,从缩小街道宽度和设置生物滞留池两 方面补充了生态街道的设计方法。以厦门市 环岛路为例,分析其街道生态设计的现状, 提出完善环岛路及其步道范围的生态设计 策略。  相似文献   

2.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街道的空间设计只是城市设计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本文从街道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目前我国街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街道空间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街道空间和街道景观的设计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街道的功能和街道景观的不和谐因素进行了论述,阐明街道景观设计中需要和谐化的设计,并归纳、提炼出构建“和谐”街道景观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磊 《规划师》2009,25(12):94-97
《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是美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产品开发研究领域最全面的参考书,它为街道设计提供了设计标准,是应对城市街道特色丧失的良药,反映出美国街道设计活动的多样性、步行的网络化、视觉的美观性、地域的特色化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五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在智慧街道设计中的全流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街道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还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模式——智慧街道设计。研究总结了世界街道发展的4个阶段:现代城市街道改革、完整街道运动、活力街道运动和智慧街道运动,指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虚拟技术的智慧街道设计将成为未来街道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研究从现状收集、技术分析、公众参与和使用管理4个阶段分析大数据在智慧街道设计中的全流程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街道设计的大数据生态圈,并对智慧街道设计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街道城市设计概念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街道的特性、街道城市设计元素和街道城市设计控制引导框架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街道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编制方法,提出要根据观赏者运动状态,确定街道景观类型和景观元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街道空间承载儿童通学出行与社会性 活动,对其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首先以 儿童通学需求层次为出发点,对关联儿童出行和 活动的公共/街道空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 确立了街道空间质量标准生成的理论依据。然 后,以“12项公共空间质量标准”为基础架构, 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参数”为主要补充,对其 他质量标准和设计特征进行整合操作,生成了 包括4个大类、18个子项的街道空间质量标准 框架。最后,基于它们与儿童通学具体需求之间 互动关系的综合讨论,完成了相应指标因子的提 取,构建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街道空间质量标 准。可以作为学校周边街道空间更新过程中前期 策划、中期设计和后期评估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刘亚文 《山西建筑》2002,28(12):2-3
通过对城市快速成长时期街道空间受到破坏的反思,提出了城市设计中保护和发展城市街道空间需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改善的建议,阐明了城市设计与社会经济、生活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房硕 《建筑与环境》2007,1(5):140-143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并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步行商业街发展,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步行商业街氛围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城市街道的功能及意义,并从街道定位、发展趋势、设计技巧、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了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指出街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街道设计可提升城市片区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李俐 《山西建筑》2004,30(21):13-15
以大同市下寺坡街道改造工程为例,就其改造设计方案,从工程项目设计立意、设计定位及空间表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既保持了古城古风,又完成了街道改造,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局发布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给出了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导则》提出,街道设计要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发展。《导则》适用于南京新建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和既有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整治设计。道路依据交通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此外,根据特色属性还有景观性街道、历史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中,“千城一面”现象在蔓延。虽然有许多小城镇意识到打造自身特色的重要性,但城镇原有肌理、空间形态、街道功能、尺度、界面等文脉信息未得到发掘提炼和延续。街道作为小城镇形象的重要表现,基于文脉设计的街道方法就成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中南路为例,阐述了街道景观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街道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街道景观年存在的问题,提出袖珍公园、增加建筑退线和人性化设计等基于街道景观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美国近年来的街道设计导则的梳理与归纳,文章从街道类型、空间形态与设计元素等三个方面对人性化设计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美国的街道设计正在从机动性转向宜步性与宜居性,充分体现了步行优先的设计理念,强调了街道的公共性、安全性、舒适性、可达性和平衡性,促进了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使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重新焕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余洋  蒋雨芊  李磊 《中国园林》2021,37(3):20-25
在城市生命安全的视野下,城市空间对健康的需求被再次深度思考。基于文献梳理,从健康服务功能的角度,总结国际经验及近10年国内外街道健康绩效实证结果,将健康内涵与街道要素叠加,提出将健康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街道概念和作用机制,明确了体力活动、环境舒适、街道安全和社会交往4个健康影响路径,构建了“内涵-路径-属性-指标”的健康街道量化评估过程,以及涵盖“空间要素、管理实施、街道设计、健康绩效”4项内容的设计实践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量化测度、健康绩效和设计导控的内容。拓展了健康性在街道空间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街道发展新模式,为街道的理论认知、设计导控与评估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思想引导了以机动车为核心的道路模式主导城市建设,街道作为社会公共场所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被逐渐抛弃。从1960年代起,在城市设计领域掀起了回归街道理念的革命,要求重视街道的人性化、街道混合使用以及重塑街道活力等问题。随后伦敦、洛杉矶和上海等城市都颁布了指导和管理街道的设计导则,其出发点都是为推动以人为本的街道建设。本文将从街道使用者的角度,将使用者分为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公共交通使用者、机动车驾驶员、货运经营者和服务提供商、商贩6种人群,比较不同使用者出行工具所占面积和平均速度,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并根据街道使用者提出适合不同出行方式的街道空间分区及街道设计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编制《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了"对话街道"系列沙龙,上期沙龙以"从道路到街道"为主题,探讨了街道的人性化转型。日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哈尔滨路半层书店举行"街道和沿街建筑"规划沙龙,邀请了来自建筑、规划、房企、国外管理部门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者参与研讨。街道与建筑之间,既有矛盾和张力,又有协调与统一。一条理想的街道,如何既保证临街建筑的个性化特征,也能让街道界面遵循一些通行原则?街道与商业综合体是否非此即彼?规划设计应当如何协调各方诉求?上海的几条著名街道,如武康路和大学路,在其活力设计营造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细节?成熟做法又有哪些?本期将分享此次沙龙专家精彩观点。  相似文献   

20.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