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家屯油田S142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东北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较强,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慢,含水上升率较大,自然递减较大,油井受效不均一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注水开发评价、动态分析、储量复算、剩余储量复算等分析,确定通过补孔、压裂、完善注采层位等手段,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华夏  张健  孙阳 《广东化工》2013,40(4):57+68
秦家屯油田SN106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梨树断陷东北部,投入注水后,出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含水上升率大,自然递减大,油井受效不均一等问题,文章通过注采井组分析、地层压力评价、注水特征评价,提出补孔、封层开采、酸化等手段,以达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葛建华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13):62-62,59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142-2井的单井基础资料、动态数据及井组注采等基本资料,确定纵向、平面吸水不均衡,对应油井已出现水淹现象。同时,该井套变无法分注,因此,对这两口井开展调剖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和平面矛盾。通过调剖,缓解了纵向吸水不均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秦家屯油田注水井压降资料对比分析,了解注水井在不同注水时期呈现出不同储层模型特征。利用压降测试资料确定油藏类型,求取地层压力、有效渗透率、表皮系数、流动系数、油水边界等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5.
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导油田初期布井的关键决策参数,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该块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为研究秦家屯油田SN122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考虑到油田低孔低渗油藏特点,应用原油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合理采油速度法、注采平衡法、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关系等4种方法计算出该块井网密度,并结合秦家屯油田已开发区块的统计资料对4种方法计算的井网密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合该块的合理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6.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对于非自喷井而言,如何降低采油成本,提高泵效,是每个油田面临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科学合理确定间抽时间,通过示功图及液面的测量数据研究,快速、科学确定间抽井工作制度,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郑天龙 《广东化工》2013,40(10):35-37
秦家屯油田SN106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东北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水淹严重、注水利用率低、纵向矛盾突出等问题,文章通过分层系井组动态分析、措施评价等工作,达到对水驱效果评价,进一步提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朋  郭新军  梁生  孙京一 《广东化工》2011,38(9):282-283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经过10余年开发,油藏在不同方向的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有效的改善吸水剖面,使油田稳产,2010年在秦家屯油田进行了分层注水措施,油藏吸水状况良好,水驱控制、动用程度有所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剖面的吸水差异,同时使油藏对应油层得到了充分的能量补充,油田采收率有所提高,自然递减同比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萌  张营  张立亚  李雯 《山东化工》2015,(7):108-110,114
秦家屯油田构造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东北部,为一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分为5大构造区块,目前SN142区块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采油井含水率上升明显,农V3单层突进,水淹严重,为改善层内平面矛盾,利用“铬冻胶+核壳体”的组合段塞方式对SN142区块部分注水井进行深部调剖,从而达到增加驱油效率、提高产量、延长稳产期的目的。本文对调剖后的注水井以及周围的油井进行动态追踪和分析,对调剖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调剖改变了注入水流入方向,有效地驱动剩余油产量,提高了中低渗透部位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秦家屯油田SN77-78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西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注采对应关系差,储量动用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部分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区块开发历程,区块开发现状,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评价等分析,确定通过压裂、完善注水层位等手段,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文  李建山  刘祥 《化学工程师》2011,(3):48-50,55
以吴起油田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储层岩心的矿物成分,优选了用于储层岩心酸化体系的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粘士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考察了HCl、HF和有机酸用最对储层岩心溶蚀率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吴起油田酸化的酸化体系配方.模拟岩芯酸化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用于吴起油出酸化的酸化体系配方可有效的溶蚀岩心空隙间的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2.
注水井出砂问题在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日益凸显.以渤海油田典型的疏松砂岩储层锦州9-3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为例,对注水井的出砂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统计结果表明注水井总体出砂比例在28%左右,风险较大.进一步结合储层物性、流体物性、生产现状以及开发历程等,对出砂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高强度注水引起的冲蚀破坏以及水质问题是注...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国内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如何提升油田开发质量和效益,在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明确效益开发对策及方向,为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陆上油田注水井结垢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水性不稳定或与储层流体不配伍,以及修井液高矿化度性等因素,易造成注水井井筒及注水层结垢。通过对陆上油田高尚堡地区历年注入水水性变化研究,分析成垢离子增加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南海某海上油田在2013年4月发生首次腐蚀失效事件。通过对腐蚀残余物进行热分析、x射线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结合水质分析对腐蚀形貌特征和腐蚀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测试分离器闭排管线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硫酸盐还原菌引起的点蚀,该细菌的营养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硫酸根离子,应该是通过降解原油来获取营养的。周期性对系统进行杀菌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快速滋生,从而有效的预防腐蚀失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HH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油田。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对注水开发方案设计极为重要。通过开展HH油田注入水与C8、C9储层地层水的水质测定、结垢趋势预测和静、动态配伍性实验以及注入水与储层原油的配伍性实验,明确了HH油田注入水与C8、C9储层流体配伍性。结果表明,HH油田注入水与C8、C9地层水不配伍,存在碳酸钙垢趋势,且随着注入水比例的增加、温度的升高,碳酸钙结垢越严重,注入水与地层水比例为9∶1时结垢指标SI值为2.354,SAI值为2.873,结垢程度严重;注入水与地层原油之间配伍性良好。该研究结果对HH油田注水水质指标标准制定、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及水质处理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SZ36-1 F19等注水井油管内垢样和泵头垢样的含水率、含油率、酸溶物含量、能谱仪(EDS)分析,确定了垢样的基本组成。在室内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的酸液的溶垢效果和静态挂片腐蚀速率,选出了一种适用于清洗注水井垢样的清洗剂。通过在渤海油田辽东作业区现场应用,注水井无机垢清洗剂清洗增注效果明显,作业后平均吸水指数增加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纳微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调驱剂,由于其良好的注入性在低渗透油藏已展开应用。为了指导现场纳微米微球注入参数以达到更好的调驱效果,用纳微米微球进行了室内低渗透岩心调驱参数优化实验。以采收率的变化趋势为主要参考标准,综合考虑采油速度、成本与收益等,优选的注入参数为:最佳注入浓度为2 000mg/L,最佳注入量为0.2 PV,最佳注入速度为0.3 m L/min,并以优选出的参数注入低渗透天然岩心进行调驱效果评价实验,采收率提高值能达到1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