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羽 《工程研究》2021,13(1):18-26
通过梳理中国大科学装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技术可供性演变情况,指出不同的行动者与大科学装置发生互动,使得大科学装置持续发生了"为自然科学探索提供极限研究条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举措"和"支撑区域性创新体系建设"等三种技术可供性演变.进一步地,指出建构大科学装置特定技术可供性的行动者共同体应当成为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2.
3.
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哲学中罕见的直言技术来源的观点之一。“形”范畴作为人参“象”悟“道”、制“器”造“物”的关节点,却未得到更为深入的探究。20世纪初,在人-外部世界界面——这个技术的缘起之地——出现了“可供性”范畴,可供性作为环境中蕴含的行动可能性,表明了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彰显了“形”范畴的深刻内涵。将“形”作为研究技术起源的逻辑起点,展开对技术本体的哲学追问,不仅可以开辟新的技术哲学追问之路,也将有可能就此开启中西方关于技术的更广泛的、超越各种思维传统的思考与对话。  相似文献   

5.
6.
Ma Ainai 《工程研究》2010,2(4):333-340
This paper discusse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proposed by Qian Xuesen, and investigates the position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 such a system. By taking Qian Xuesen’s Shan-Shui cities as a cut in poin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virtual science. Virtual science could help the practitioners coordinate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virtual condition before practice in reality. Virtual science enriches the system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7.
陈强强 《工程研究》2021,13(3):258-268
以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项目和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项目为案例探讨大科学的求真-求善困境.对还原论、超对称模型及大科学认识限度的怀疑使其深陷求真困境;难以满足来自其他科研领域、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诉求使其深陷求善困境.科学实践中求真困境与求善困境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尚智丛  张伟娜 《工程研究》2009,1(2):143-151
大科学工程是实现国家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科研设施,在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国家目标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大科学工程的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建设、运行和改造都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在推进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此为案例讨论大科学工程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蕴韬 《工程研究》2009,1(2):100-101
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散射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自己的一点思考和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项目的立项、执行和应用。对于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其投资的多少,首先应该解决一个定位问题,也就是要明确该工程的技术指标是什么,在国内国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一般工程的立项建设都出于需求的牵引。  相似文献   

10.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工程(Engineering)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但不完全是上下游关系。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技术在先,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只是对石料进行了人为的加工,成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器皿或武器;到了青铜器时代才有了人工合成的材料(青铜是铜与锡共熔的合金)。即使我国古代对世界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四大发明,也都属于技术的范畴。这些技术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社会文明的发展愈来愈快。  相似文献   

11.
栾恩杰 《工程研究》2014,(4):323-331
从工程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角度,在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劳动与劳动工具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入手,讨论了工程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认为三者处于“无首尾逻辑”的不断循环的融合体状态,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工程直接联系着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基础,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扳机”和载体的作用.以中国航天经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发展阶段以及开始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58 年发展历程为例,论述了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成功之路.提出在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通过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将基础科研按其本身的特点并吸纳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讨论了工程成果对于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提出工程成果不仅是现代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手段和基础,还牵引着诸多基础学科的生成,完善和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工程设施所提供的成果,既是设计成果、验证结果,也是运营的伴行装置;既是对象的物理表现,也是模型化认识的基础科学.对工程师的使命强调了三点认识:一是要依据系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指导工程实践,一项重大工程系统在其运行中,必然要包括“非拥护性评审”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权衡;二是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工程需求论证,而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论证必须是全域性的,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推到高科技时代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为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而付出的各种代价之中,工程师要与科学家携手,通过“科学一技术一工程”无首尾逻辑的综合运用,共同解决当代民生难点课题,这是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12.
大飞机工程的战略意义、实施瓶颈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ge Aircraft Project is a major ongoing strategic engineering project of China. This project will have historical impact on China's future society, economy,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as a whole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Large Aircraft Project o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as well as insititutional bottleneck of this Project. At last, in response to these bottleneck, the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 for change.  相似文献   

13.
14.
邵龙  赵晓龙 《工程研究》2009,1(4):327-335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文化景观受到破坏,文化“物种”正在逐渐消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与保护工业文化景观,实现工业文化景观的科学转换和永续利用,已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基于这一事实,本文认为,工业文化景观有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关键特质就在于作为其核心的工业技术,而工业技术遗产的价值却被忽略了。本文提出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工业技术景观价值重塑策略.以揭示工业遗产保护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