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勇  高云 《科普研究》2012,7(5):46-50
在气候变化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表现为与政治立场有关、与行业发展有关、与学术观点有关以及与媒体宣传有关的利益冲突等。为加强和改善气候变化科学传播,应进一步坚持以公众利益为优先的科学伦理;推动科研机构资源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要求科学家要为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的全过程负责;建立完善包括利益冲突公开和回避在内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道德规范;强调科学严谨的媒体职业操守;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从根本上夯实科学传播的能力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琦来  普宏  孟雷 《科普研究》2013,8(4):46-53
本文以"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为分析框架,尝试了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科学传播教育表现为培养目标聚焦不足;在"如何传播"上没有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虽然集中在理论层面,但对"为什么传播"和"传播什么"的问题并没有系统、深入的课程体系来对应。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教育界、科技界、媒体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科学传播的认识不足以及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PM2.5议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为例,探讨社会化媒体对科学传播模式的影响及因应策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用户参与科学传播内容生产”、“传播路径社群网络化”、“沟通不确定性与谣言自我澄清”等方面,并提出改造科学信息话语形态、凝聚科学网络社群、培养科学传播意见领袖等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简讯     
在气候变化领域促进科学传播3月10日-11日,由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英国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和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处协办的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次媒体研修班是英中两国气候酷派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数据库中能够检索的近400篇相关文献及部分中国国内研究,系统考察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近20年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公众不接受转基因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的研究。本文指出,科学家在转基因传播中忽视了公众的关切,媒体的偏见性报道及科学信息传播与媒体传播的错位,知识在塑造转基因态度方面发挥的有限作用,以及公众对体制的不信任,是造成他们无法接受转基因的主要原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科学传播学者在探究和解决转基因这类科学争议题材方面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和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为帮助传统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本文阐明了媒体深度融合与传播创新对于媒体行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传统媒体在传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以解决当前媒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增强传播效能,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乐乐  任磊  何薇 《科普研究》2016,11(3):45-52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从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分析我国公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认知和态度,并描摹出我国公民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城乡、地域等因素上的差异性认知,探索影响公民知识正确度、参与意愿及信心、环保行为参与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知识、态度、行为的一致性状况。最后简单讨论了我国的气候变化传播特色及政府和媒体在公众认知态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传播体系背景下,应结合现阶段县级媒体融合报道的多样化内容,进一步发掘县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全新方向。本文主要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下的县级媒体融合状况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全媒体传播体系下的县级媒体融合价值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信息内容、体制机制、服务属性三个方面深入说明县级媒体融合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结合媒体传播,创新媒体内容;深化价值改革,革新盈利形式;凸显媒体责任,增强服务效果;创新节目形式,迎合全媒传播等路径。本文研究不仅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用"climate change"作为搜索词,检索《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期刊中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献,并从文献的类型、出版年份、国家/地区分布、作者背景、发表机构、研究主题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用定量的数据反映科学传播领域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传播》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共计33篇;科学传播领域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在全球分布是极不平衡的,欧美论文占据了论文总数的90.9%;科学传播领域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视域极其广泛,除社会科学之外,还涵盖了环境科学和健康科学,表现出较强的跨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和充分发挥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媒体传播在医患关系中起到的双刃剑作用.提出对于与群众紧密相连的医患关系的诸多问题,媒体应该秉着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目的不仅要暴露出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也要弘扬其中好医生的医德医术等,要确保公民享有对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尽出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吴睿  张增一 《科普研究》2016,11(6):14-20,77
本研究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例,试图了解科学事件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上传播的情 况。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对此类科学事件的关注度 较高,较传统媒体有更强的时效性,但热点话题消退也非常快。而两者所关注此次事件的议题也大相径庭,传统媒体 更偏向祝贺赞扬类及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社会化媒体平台则更加倾向于科学传播中“人”的参与及争议性的话题, 同时,社会化媒体上的科学传播文本也呈现了优质、深度的内容,并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议题,其在科学传播上的作用 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任杰  刘萱 《科普研究》2016,11(2):24-30
科学传播受社会语境中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作用程度及效果在 不同的时间和区域中存在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当前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共同经历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转变、科学与 公众的关系转变,以及新媒体崛起带来的挑战。我国,一个地理多样性颇丰的国家,其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的发 展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上述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使得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在具有各国科学传播 社会语境共性问题的同时,带有着突出的本土特征。我国公众的科学传播需求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新媒体技术 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的跨越性变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我国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特色的科 学传播策略,逐渐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公众科学传播体系。本文关注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建议将 社会语境因素纳入科学传播研究视野,拓展多元社会语境中我国科学传播体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牛桂芹 《科普研究》2014,9(3):23-28
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在内容上始终存在着失衡现象,技能性较突出。究其原因,技能性的科学传播理念应该起着决定性的引领作用。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对科学观、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国家意识形态及西方思想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论述中国技能性科学传播理念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终诉求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传播实践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黎明  钟琦 《科普研究》2016,11(4):27-34
聚焦科技文本的媒体监测可以反映出媒体上的公众科学的基本结构,并揭示出大众媒体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围绕这些媒体监测目标,可将针对科技文本的结构分析作为实现途径,其中基于主题索引和特征词筛选的文本编码和特征降维是主要的技术手段。基于对《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部分科学传播文本的结构分析,笔者对国内大众媒体上的科学议题分布取得了基本理解,并建构了一套初步的科学传播语料库和特征词库,为后期全面开展科普信息化监测奠定了理论和工具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两会”,作为国内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两会”报道在传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国内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内容质量的高低、传播形式的优劣决定着受众对于“两会”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探索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別从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和充分发挥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媒体传播在医患关系申起到的双刃剑作用。提出对于与群众紧密相连的医患关系的诸多问题,媒体应该秉着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目的不仅要暴露出医疗机构申存在的不良现象,也要弘扬其中好医生的医德医术等,要确保公民享有对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尽出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日益到来,媒体的报道方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它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但是随着新媒体报道形式的日益增多,以全新的面目体现在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方面,而对于以往传统的政府报道类型来说,依然需要不断进行政务报道形式革新,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传播到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8.
李浩鸣 《科普研究》2012,7(5):17-21
经过25年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在基础科学多个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支撑着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持续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基金管理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管理制度。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由项目申报到结题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人才、平台等信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信息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学传播应以政府管理层、科学家群体、社会公众对科学基金信息的诉求为出发点;运用现代科学传播方法和不同传播媒介,有效构建新型的科学传播体系,以科技新闻报道为主体,多种科学传播形式综合运用,向社会广为传播;在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加速发展。同时,使政府、科技界和全社会对科学基金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推动科学基金未来更好地发展;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保密原则;科学传播要注重多种媒体组合宣传和宣传时机及时段,强调"内宣"与"外宣"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科技媒体的组合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写意”中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实地考察引发了作者一个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科学传播与普及的事业放到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争取在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上有所建树呢?本文是作者对此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作者用写意的标题和手笔,对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基本概念、科普和科学传播与普及二者的关系,及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源流与走向进行了论述。本刊刊登此文,希望它能引发更多对科普理论研究的思考,这也是作者所愿看到的。  相似文献   

20.
江昀  黄晓欢 《科普研究》2017,12(1):22-26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山东毒疫苗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以期揭示报 道主题、报道频率和报道互动程度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在健康风险传播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且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效果。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丰富报道主题;重视后期跟踪报道;加强 媒体与受众互动,进一步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风险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