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城镇的合理发展规模 城镇合理规模主要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城镇的性质和具体条件、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从低消耗、高效率、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达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而制定的规模。一般用两个指标进行衡量,一是人口规模,二是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2.
何薇  官江  王冬梅 《四川建筑》2004,24(Z1):46-47
城镇规划指导城镇建设,是政府宏观策略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城镇建设及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规划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规划作用在中小城镇建设中的力度释放.  相似文献   

3.
杨扬 《城市建筑》2014,(17):37-3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镇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的经济水平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各类“城市病”也逐渐显露。惟有科学的规划建设小城镇,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莉 《山西建筑》2005,31(20):44-45
就小城镇近几年的发展,从撤并乡镇和村庄、抓紧制订城镇建设规划、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从而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浙江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布局现状和规划实例的分析,引入了相应的理念并探讨了浙江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6.
孙文中 《山西建筑》2001,27(3):105-106
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和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因地制宜促进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依托产业,规范市场,,加快城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增强城镇的活力,有利于农村城市化进程,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走科学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德国小城镇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印象 德国是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其城镇建设与发展既遵循了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考虑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做到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阆中市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农村经济还相对落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致使乡镇工业无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蓄水池”,城乡交流没有枢纽,农村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最佳的城镇规划至少要达到四个目的: 一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要公平地分配现有和可能的资源; 三是要对自然界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是要营造和谐的生存空间,体现地方特色和以人为本意识。但是,一些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目前小城镇规划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 镇区建设规模盲目扩张、盲目攀比 由于区域间的利益矛盾、领导任期政绩目标等因素的推动,小城镇镇区建设存在“政绩化”、“短期…  相似文献   

11.
苏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作为乡村中心,对区域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域的组织带动作用举足轻重。但在小城镇发展中,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硬件、轻软件,小城镇无序放任,功能单一,设施薄弱,进而活性不足、竞争力衰退、辐射力弱化。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小城镇是自然、社会、经济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故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小城镇发展迟缓,是多种障碍性因素耦合的结果,有如下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规划与建设的关系 规划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确定规模和方向,是小城镇建设的先导和依据。建设是实现规划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两者是一种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关系。规划可以有一定的适度超前性,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不能强求“一步到位”。据  相似文献   

13.
祁爱玲  赵会才 《规划师》1999,15(1):26-26
目前,沿过境交通干道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种典型模式。应该看到,过境交通给小城镇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恬力。但是,在交通干线的轴向作用下,城镇建设用地沿公路线扩展,导致小城镇用地布局分散,城镇建成区紧凑度不高。这种带状的城镇布局模式给过境交通与城镇自身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给城镇的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街道建设以及市场管理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立夫 《四川建材》2012,38(1):59-60,63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自身条件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小城镇建设获得了空前发展,城镇规模是改革前的几倍甚至上10倍,许多小城镇远远突破了规划编制所预计的规模。如1989年经湖北省城市规划院编制的《利川市城区总体规划》至2010年预计人口规模为7万人(当时城区现状人口为2.2万人),可是至1995年末仅6年时间城区人口规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而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又是小城镇建设的实质与内容;它们之间可以理解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小城镇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它们的统一与协调发展。 一、小城镇工业区建设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小城镇工业区可以有效地实现小城镇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效地改善小城镇招商引资环境,有效地推动农村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生产要素向工业区集中可产生集聚效应,其对小城镇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集聚。在工业园区由于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企业工业群,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城镇和枉村集镇体系结构 当前我国城镇的基本分类除城市外,还有县城、县属镇(非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乡集镇和一般农村集镇。从城镇的职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成份以及设施和建设等方面来看,县城和县属镇相类似,属于城市型城镇.我们统称它们为小城镇。乡集镇和非乡政府所在地的一般集镇属于乡村型城镇,统称为农村集镇。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以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网络。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就是这个体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注重推进城镇化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把小城镇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小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强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重要补充的坝区小城镇是城市联系农村的重要纽带。我省农村人口多,小城镇数量大,规模小是长期客观存的,所以应在城镇体系规划思想的指导下做好坝区小城镇的整体规划.让其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特殊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规划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篇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小城镇发展历程,结合近年来小城镇规划的实例,对小城镇规划中遇到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小城镇的定位、新址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展望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前景。发表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