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绝缘材料发生摩擦时,因为电子的转移会产生静电电荷。包装印刷工业在进行印刷、复合、复卷、分切等表面加工工艺时,由于高速摩擦极易产生静电积累并放电。文章介绍了静电的产生机理、危害以及常用的抗静电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东京 《中国包装》2011,31(10):34-37
在复合膜软包装生产的各个工序中,印刷、复合、制袋往往因技术性强、工艺复杂而受到重视,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而分切工序常常被忽视。其实分切是软包装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生产卷膜成品的最后一道工序,负责成品的控制,卷膜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用户使用。分切又是制袋的前一个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分切膜的质量不好,会影响到制袋的质量和损耗,甚至会出现因分切的错误而导致整单产品报废的情况。所以软包装企业非常有必要重视分切工序。  相似文献   

3.
陈全东 《中国包装》2005,25(1):83-84
塑料包括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塑料薄膜印刷包括制版、吹塑、电晕处理、印刷、复合、分切、热封、制袋等过程;塑料制品印刷包括制版、火焰处理、印刷等。塑料印刷不是一种工艺方法,而是以承印物来划分的印刷种类。塑料印刷的特点塑料印刷的承印物是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其分子结  相似文献   

4.
廖启忠 《塑料包装》2006,16(3):49-53
复合软包装的文稿设计是复合软包装的设计制造的第一步,文稿设计的不合理会增加印刷难度,降低印刷成品率,还可能会造成分切、制袋等工序困难,甚至造成整批产品报废。复合软包装的文稿设计一般有二类。一类是美术性设计,另一类是技术性设计。美术性设计属于艺术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技术性设计和制版。  相似文献   

5.
静电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主要通过各物体表面的相互接触摩擦表现出来。而印刷就是在物体表面进行的.印刷过程中由于不同物质之间频繁撞击.摩擦以及接触——分离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发,容易产生静电,使得参与印刷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带有静电。在包装印刷过程中,有时出现的纸张、薄膜或印品相互吸附在一起,这就是静电现象。  相似文献   

6.
上期已简要地介绍了挤出复合设备中的一些主要装置。这里再介绍一下静电消除器。一、静电去除器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各类塑料薄膜和合成纸不断地在市场上涌现。由于这些聚合物薄膜一般而言是一种绝缘性材料,同传统材料相比较只有非常少的导电性,因此它们大部分都有放电的倾向,难以去除静电。当薄膜在印刷、复合或分切等的加工中在高速同  相似文献   

7.
周德桥 《塑料包装》2005,15(2):36-40,13
在涉及塑料软包装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塑料软包装的生产工艺流程:包装设计——工艺审核——制版——印刷——复合(干式、挤出)——分切——制袋——检验——入库——交客户  相似文献   

8.
方方 《上海包装》2011,(4):44-45
塑料软包装产品,一般都是在各种塑料薄膜上印刷,然后通过复合上阻隔层和热封层组成复合薄膜,经分切、制袋成为产品。印刷是生产的第一工序,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工序,产品的质量问题大多数都出现在这一工序,衡量一个包装产品的档次,印刷质量是第一位的。因此,了解和控制印刷的工艺和质量就成为软包装生产的关键。凹版印刷是当今塑料薄膜印刷的主要印刷方法,塑料薄膜采用凹版印刷具有速度快,色彩丰富,清  相似文献   

9.
包装印刷行业静电的产生、消除与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彬 《包装工程》2004,25(4):43-43,97
印刷是在物体表面进行的,静电现象也主要表现在物体表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刷过程中由于不同物质之间频繁的撞击、摩擦以及接触,结果是使参与印刷过程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带有静电.然而,静电在包装印刷过程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静电之危害测试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亚彬 《塑料包装》2004,14(3):43-45
大家知道,印刷是物体表面进行的,静电现象也主要表现在物体表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刷过程中由于不同物质之间频繁的撞击、摩擦以及接触,结果是使参与印刷过程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带有静电。然而,静电在包装印刷过程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软包装材料(包括单质薄膜与复合膜)的生产工序中,分切作为承上启下的“特殊”工序,直接影响下道制袋工序的质量及正品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产品外观。在现实中,有关在分切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顾客退货现象。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就分切工序常见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新技术和新工艺。真空包装技术便是其一,并已经被广泛应用干食品、医药、日化、化工、精密机械、电子及军工等行业。从真空包装产品实现的流程来看,真空包装工艺印前的双向拉伸、流延、吹膜,到印后的干式复合、分切、制袋乃至抽真空、密封都日趋成熟。作为软包人,应对真空包装工艺过程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制订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海宁市浙宁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注重不断开发新品 ,以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拓宽市场。近年来该厂开发的配有进口电脑、国产电脑的六色凹版印刷机引起了用户极大兴趣。在 10月 2 3日至 2 5日举行的秋季凹印机演示会上 ,有些客户当即签订购买合同 ,有些表示出购买意向。三天的演示会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场面。浙宁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即海宁伊桥轻工机械厂 )是一家有着 33年历史的老企业 ,生产复合、分切、制袋、印刷等软包装设备也已经有近 2 0年的历史。十几年来 ,厂长於金龙的指导思想是 ,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 ,要不断开发新产…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包装世界》2004,(4):56-56
塑料薄膜是塑料中用量最大的一种,约占塑料用量的35%.塑料薄膜难印刷、难粘接、难复合、产生雾滴、生产静电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在国内塑料薄膜表面处理采用电晕技术,但对许多大宗用途不适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性技术至今尚未有技术性突破,主要原因是该技术要求的真空高度,使其很难用于大宗工业产品的表面改性技术.因此,开发新的表面改性技术,扩大塑料薄膜的应用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纸张作为承印物,由于其成份的不均匀性造成纸张在制造、运输中产生摩擦静电,在印刷工作中在供纸过程中产生剥离静电,由于纸张具有较好的绝缘性,一旦静电产生很难消除。纸张静电会给印刷生产的工作效率及印成品质量带来许多影响,本文通过实践,对静电产生原因,存在的危害及处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就玻璃丝印技术来说,其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呢?问题一:糊版1.糊版亦称堵版,是指丝网印版图文通孔部分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转移至承印物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无法进行正常印刷。丝网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糊版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糊版原因可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分析:1玻璃的原因:玻璃表面没有处理干净,还存在水印、纸印、油印、手印、灰尘颗粒等污物。因而造成糊版;2车间温度、湿度及油墨性质的原因。丝网印刷车间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20℃左右和相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电气起火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其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隐患爆发时就会造成供电系统的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发热、接地不当等;从而产生引火现象,即电火花、电弧、静电、接触高温、点聚热辐射烘烤等;进而引发煤矿井下电气火灾;而该文对煤矿井下电气火灾的形成、预防、救治方法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公司简介     
《软包装商情》2008,(6):67-67
温州华南印业有限公司 温州华南印业有限公司从事塑料彩印复合软包装多年,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从原材料、辅助材料到印刷、复合、制袋、分切层层严把质量关,杜绝有质量隐患的包装流入市场。公司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引进先进十色高速电脑全自动套色印刷机、高速电脑干式复合机,高速静态画面电脑记忆检品机、自动高速分切机、多功能制袋机等。可生产三边封袋、中封袋、自立袋、带嘴自立袋、真空袋、高温高压蒸煮袋、自动包装卷膜、大幅广告膜、收缩膜瓶标等医药、食品、日用品、工业品包装。  相似文献   

19.
物体的绝缘性愈高,愈容易产生静电,因此塑料包装薄膜,在加工、应用中,产生静电并造成种种弊端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例如在采用薄膜包装粉末状商品时,常常因为热封合面的静电吸尘,导致封合强度大幅度下降,是造成商品储存、运输过程中包装严重破损的重要原因;又如透明塑料包装袋所包装的商品,在上货架陈列销售时,也会因静电吸尘降低包装的透明性,降低商品的展示效果;包装薄膜在印刷加工时,也可能由于薄膜的静电效应:静电吸尘影响油墨转移,印刷品上出现‘花、点’油墨带静电产生上墨不均的所谓‘静电墨斑’以及静电‘墨须’,造成印刷图案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类骨磷灰石的结构分析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民  王晨  田杰谟  昝青峰  李兆新 《功能材料》2004,35(Z1):2397-2400
采用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材料的方法,在致密羟基磷灰石(HA)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利用XRD和FT-IR分析表面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面化学组成及其价态.结果表明,表面新生相为含PO43-、CO32-和OH-的低结晶度的类骨磷灰石微晶.其形成机制属于溶解-沉淀型,HA陶瓷浸泡与SBF液中,首先产生表面溶解,使表面附近Ca2+、PO43-等离子浓度升高,然后通过静电吸引,在其表面吸附、成核、长大,形成类骨磷灰石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