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着重对8-羟基喹啉重量法测定钼铁中的钼进行研究,对影响羟基喹啉钼[Mo O2(C9H6NO)2]沉淀形成的8-羟基喹啉溶液加入速度、持沸时间、反应溶液的总体积和沉淀反应温度等进行探讨和试验,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为分析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分析方法、控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羟基喹啉重量法测定钼铁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对各分量进行量化,明确不确定度产生的原因,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氯酸分解试样,8-羟基喹啉重量法测定钼矿中的钼,试样分解快速彻底,且不会产生溅跳,减少了测定误差。同时加入柠檬酸络合钨等干扰元素,减少了干扰,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文采用硫代乙酰胺(TAA)于0.5M硫酸中分离杂质,加EDTA络合,调整pH为3.5~4,加8-羟基喹啉,以8-羟基喹啉钼重量法测定之。下列元素(mg)不干扰测定:钨(45)、镍(75)、钛(15)、钒(15)、铌(10)、钴(15)。对含钨钢不需分离即可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耐热腐蚀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中2~8%钼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1M 的 NaNO_3-0.01M 的 HNO_3中,8-羟基喹啉-Mo(Ⅵ)络合物还原半波电位为-0.380伏(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铁只有在样品中波度高于1.5×10~(-4)才有干扰,可用醋酸避免这种影响。本文介绍了根据8-羟基喹啉-Mo(Ⅵ)络合物的催化还原来测穿钢中钼的方法。浓度在10~(-8)~10~(-6)范围内,获得了线性标准曲线。检测极限为10~(-10)M 钼(Ⅵ)。 相似文献
9.
10.
11.
萃取分离8-羟基喹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萃取分离8-羟基喹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Al~(3+)发生显色反应的条件,对该法的原理、酸度、还原剂的选择及用量、波长、灵敏度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试剂与Al~(3+)在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可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络合物在波长39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7×10~3L·mol~(-1)·cm~(-1),在10 mL萃取液中,Al~(3+)浓度在0~25μ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可稳定4 h以上,回收率98.1%~101%。该法较传统的铬天青S法影响因素少,稳定性好,可用于工业硅及高纯硅铁等样品中微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螯合滴定法测定钼精矿,钼铁中的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用Mo6+-NH2OH-DTPA螯合物,滴定法测定钼的含量。CX-PAR-MG为混合指示剂、Cu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格外敏锐。一般常见金属离子都不干扰,该法已用于测定钼精矿、钼铁中的钼,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3.
钼铁中钼的测定方法已有重量法、容量法、光度法,均难兼顾准确、快速、稳定等特点。铜盐催化,硫氰酸盐为显色剂差示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钼已有报导,为了进一步提高显色速度和稳定性等,本文又对高量钼的硫氰酸盐显色过程进行了探讨,从而揭示了其过程中的部分特性,并试验了钼铁中钼的双向差示光度分析法,其简便。快速、易掌握、测定范围广、稳定性好、准确度和 相似文献
14.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钼铁中的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一定酸度下,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对钼铁中钼元素的络合滴定分析方法,在干扰元素W含量较高时,Mo的测定进行了探讨,该方法用于一般厂生产的相铁,和加入高工钢铁鳞,金属热法生产的钼铁的分析,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钼铁中的钼含量,采用酸分解试料,以硫酸肼还原钼(VI)为钼(V),以偏钒酸铵标准溶液滴定,严格按此方法操作,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钼铁中钼、硅、磷、铜元素的含量,对铸件的产品质量和冶炼成本影响很大,而钢铁中这些元素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别测定法。本文在参阅有关技术文献[1-5]的基础上,并通过试验,提出采用硫硝混合酸一过氧化氢溶解样品,铜盐催化氯化亚锡还原钢成五价铂测定钼,亚铁还原-硅钢蓝测定硅,铋磷钥蓝(三元络合物)测定磷和双环已副草酰二踪测定铜的快速联测光度法.其中银:02o~o.物吗尔几,硅:0.20—2.0pg/InL,磷:0.050—0.80ug/InL,铜:0.20—2.5()ug/In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适于日常检… 相似文献
18.
19.
计量检测中心三车间标原组经多年实验研究,找到了一种准确、快速测定钼铁中钼含量的硫氰酸盐光度法。该方法使用二价铜离子作催化剂,使用稀硫酸或稀高氯酸作为显色介质,以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该方法显色速度快,稳定时间较长,操作简便,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皆≤5%,优于国标≤7%~8%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