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核心区的孕灾环境(地形、河网)、承灾体(社会经济)、致灾因子(日降雨量)以及灾情等信息,系统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与成灾过程,并探讨了鄱阳湖流域的洪灾防治措施。结果表明:6月以来高强度的降水是2020年鄱阳湖1号洪水爆发的前期基础,土壤湿度较高,趋近饱和;7月1—8日短时间内异常强降水(致灾因子强)和鄱阳湖流域核心区高程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的共同作用下,洪水漫延快,短时内淹没了湖区的社会经济系统(承灾体),形成洪涝灾害。从灾害系统角度对典型洪涝灾害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区域洪涝灾害的风险识别与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宁国市城区历史洪水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宁国市城区的防洪现状和流域特点,利用安徽省山洪及洪涝灾害调查评价信息平台,选择典型洪水为代表洪痕进行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计算得出成灾水位、成灾流量及预警雨量:宁国站水位达47.5m,流量达2050m3/s,宁国市城区有可能发生洪灾,为当地防汛抗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与预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冯平  崔广涛  钟昀 《水利学报》2001,32(8):0064-0069
本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承灾体、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市洪涝灾害成灾模式的变化趋势,及城市化对洪涝灾害成灾特性的影响。在探讨城市灾前价值评估和洪灾经济损失率确定的一般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洪灾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与预测模型,并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洪涝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实际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49~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成灾和农业生产变化情况。采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幅比法,直观表达了洪涝灾害对流域及全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反映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急需加强建设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骨干工程、增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1994年东北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并生。6月份之前整个东北地区干旱严重,部分地区成灾。7,8月份松辽流域部分地区连降大暴雨,发生洪涝灾害。总结了1994年防汛抗旱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东北地区降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点。②东北地区已尼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934座,在汛期拦蓄了大量洪水,但总的说,还远远不能满足调节径流的需要,很多支流上还没有拦蓄工程。松辽流域共兴建堤防378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图们江流域洪涝灾害状况,分析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阐述了布尔啥通河流域洪涝灾害状况,分析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汉生  汪山 《治淮》1997,(3):28-29
一、治理现状 洪汝河流域是豫南地区主 要粮棉油产区,流域横贯驻马 店地区9县1市。控制流域面 积1238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 面积84%。由于洪汝河流域 位于北温带和南温湿亚热带之 间,受季风影响明显,为暴雨多 发地带。加之地处山前平原, 区域坡降偏陡,稍遇大雨,极易 成灾。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 频繁。仅在80年代以来的十  相似文献   

9.
变化环境下洪涝风险演变特征与城市韧性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陶  刘昌军  李昌志  俞茜  李娜 《水利学报》2022,53(7):757-768,778
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增大,同时洪涝威胁对象、致灾机理、成灾模式、损失构成与风险特性均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水灾的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的剖析,阐述当代社会洪涝风险连锁性、突变性、传递性的演变机理与趋向,结合国际社会与水共存、韧性提升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变化环境下与新时代基本国情相适宜的洪涝灾害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应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需以流域为单元做好综合治水的统筹规划;韧性城市只有建成不怕淹的城市,才有利于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下,完善与健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不仅在于保障安全,而且要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是全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发生区,洪涝灾害频繁.文中对东北地区1856年以来成灾洪水,基于大数据思想,应用8种有统计关系的预测方法,得出了2017年东北地区有成灾洪水的预测结论.从成灾区域上,相似2010年.2017年7月至8月,东北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成灾洪水,验证了该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东平湖作为蓄滞洪区对当地生活和生产经济带来一定限制,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京杭运河复航又为东平湖创造机遇,从而对东平湖老湖区功能需要调整提出要求。通过分析蓄滞洪区与水库的差异、东平湖蓄滞洪区运用机率以及模拟运行水位、实际运行水位等,探讨了东平湖老湖调整为综合利用水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认为把东平湖老湖调整为防洪、调蓄、航运、生态景观旅游、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利用的水库,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梳理流域水灾特性入手,针对最近20年太湖流域城镇化进程空前迅猛、洪涝风险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防洪减灾面临新的巨大压力与挑战等问题,指出积极推进洪水风险管理是太湖流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太湖流域洪水风险管理实践,分析了太湖流域洪水风险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并展望了未来太湖流域洪水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设计指标.结果表明:①洪水威胁仍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出现1 000 a—遇洪水时,仍需要北金堤或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水;③东平湖滞洪区的潜在淹没损失仅为北金堤滞洪区的14%,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地位重...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自1994年以来相继发生洪水灾害,由于上游缺乏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堤防工程数量较少、标准低,洪水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防洪规划、建设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加快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及保护河道安全行洪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郝金之 《中国水利》2006,(17):49-51
黄河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5年进行了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明显冲刷,河道行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东平湖也加大了治理力度,大大改善了防洪工程的薄弱环节,排蓄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山东省黄河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山东黄河、东平湖排洪能力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山东黄河、东平湖滞洪区的防洪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汛期,湖南省降雨频繁,总量偏多,共发生15次造成较大汛情和灾情的强降雨过程,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值,多条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洞庭湖地区水位全面超警戒,灾害损失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省上下,积极应对,获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通过总结2016年度雨水灾情概况、防汛抗灾成效、防灾减灾措施、 经验与启示以及防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防洪思想的历史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世纪初叶以来,迅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来防洪的新形势和新观念。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进程中,尽管调控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洪水灾害的损失仍不断增长。世界各国为此都在进行减灾战备的新探索。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中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要适应洪水规律的认识,今天仍然散发着科学的光芒。水利史研究提出了灾害双重属性的科学概念,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人们应当积极寻求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建立社会化的防洪减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国家防办2012年、2013年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和各省上报的灾情信息,对2013年有人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进行了整理,通过统计分析和现场调研的方法,从区域分布、历史对比、灾害类型、灾害等级、发生时间、人员构成等方面对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全国2013年山洪灾害等级分布图和山洪灾害类型分布图,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及其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比例情况以及与2012年山洪灾害灾情的对比。结果表明:2013年共发生了181起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共有560人死亡、221人失踪。2013年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774人,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例为72.4%,山洪灾害仍然是洪涝灾害死亡的主因,溪沟洪水仍是山洪灾害中主要的灾害类型。全国山洪灾害事件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7、8月。2013年山洪灾害灾情区域性差异显著,局部省份山洪灾害较重。多地外来务工、务农、旅游人员频遭山洪袭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占总死亡人数比例较大。极端强降雨、流动人口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淡薄、预警信息失效是造成2013年山洪灾害频发并造成较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贵州成灾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它可分为河道型、中小流域山洪型及岩溶洼地洪涝等三种典型。在我省历史上及近年来发生洪涝灾害的暴雨洪水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成灾洪水发生的情况、特性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科学地认识成灾洪水的特征和发生规律,为今后的防洪、减灾、水利水电和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