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串联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TSACRLI)的双幅控制策略 ,该方案不仅保持了原电路结构简单 ,软开关等优点 ,而且有效降低了直流环节损耗 ,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频率 ,加快了输出动态响应速度。文章分析了换流工作过程 ,讨论了双幅控制的实现条件 ,并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证明了双幅控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双幅控制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幅控制策略。通过直流环节采用母线电压双幅控制和逆变桥采用带有三态滞环电流调节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可以降低直流环节的损耗,改善逆变器的输出特性。它具有控制简单,输出电流脉动小,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等优点。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了串联型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变器(TSACRLI)的母线电流双幅控制策略,该方案在原有的简单拓扑上,即实现了软开关,又有效降低的谐振直流环节及箝位开关损耗,改善了逆变器的输出性能。通过对换流工作过程的分析,讨论了双幅控制的实现条件,并掉控制方案进行了对照,仿真和试验有力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祁晓蕾  阮新波 《电源学报》2006,4(4):317-321
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双幅控制策略。通过直流环节采用母线电压双幅控制和逆变部分采用带有三态滞环电流调节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可以降低直流环节的损耗,改善逆变器的输出特性。它具有控制简单,输出电流动态响应好,脉动小,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等优点。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给出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双滞环控制的三相双幅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双幅控制技术大大降低了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损耗,提高了其工作频率,并将其应用领域扩大到大功率场合。该文实现了6kW三相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系统。直流环节采用双幅控制,逆变侧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双滞环电流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简单可行,适用于纯正弦输出的电压源逆变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双幅控制的串联有源钳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该方案不仅保持了原电路结构简单,软开关等优点,而且有效降低了直流环节损耗,改善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给出了换流工作过程分析和双幅控制的实现条件,仿真和实验证明了双幅控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幅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技术的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案,以改变传统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只能采用离散脉冲调制(DPM)控制的现状,在保持原电路结构简单,软开关等优点的基础上,使逆变器具有更高的效率,明显改善了输出频谱.给出了PWM控制方案的工作原理,通过3kW实验系统的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双环控制双幅有源钳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双环控制下的双幅有源钳位谐振直流环逆变器,它具有开关损耗低、拓扑结构简单、负载调整性好、失真度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压源输出的场合,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换流过程的分析 ,提出了采用母线电压双幅控制和箝位电压平均值反馈相结合的策略 ,省去了母线短路控制 ,大幅度降低了直流环节的损耗。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发展与趋势TheDevelopmentTendencyofResonantDCLinkInverter¥//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洛,严仰光(南京210016)1引言近年来,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软开关技术被引入各类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并已...  相似文献   

11.
逆变器直流侧谐波分析与有源补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电解电容是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用量多,体积大,可靠性差,寿命短的最薄弱环节。提出用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代替电解电容作为谐波发生器,加在逆变器直流侧,抵消逆变器产生的谐波,实现电解电容的硅解。采用开关函数分析了电压源SPWM逆变器在非平衡负载情况下直流侧输入电流的谐波成分。应用模糊逻辑控制和滞环控制实现电流型有源滤波器的控制,使有源滤波器输出补偿谐波电流,同时使有源滤波器直流侧滤波电感电流保持恒定。系统实现DSP全数字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案正确、可行,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脉冲密度调制串联谐振型塑料薄膜表面处理电源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该文介绍了一种采用脉冲密度调制(PDM)控制策略的串联谐振型塑料薄膜表面处理电源的研制。PDM控制策略的采用可以确保电源工作于定频和定压,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开关管的软化。除满功率情况外,开关管的平均开关频率都低于谐振频率,降低了开关损耗。给出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脉冲密度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三电平LLC谐振型DC/DC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三电平技术和LLC谐振变换器结合起来,提出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根据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该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增益与开关频率、负载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开路和短路特性,为该变换器的空载工作和短路保护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该变换器两个死区时间的设计方法,从而保证了开关电压应力限制在输入电压的一半,同时满足每个开关零电压关断的实现条件。谐振参数可用推荐的方法依照变比n谐振电容Cs、谐振电感Ls、谐振电感Lm、的次序来设计。最后根据所提供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540W样机,性能和结果满足要求,效率达94.7%。  相似文献   

14.
SVPWM技术在零电压过渡三相逆变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4,他引:3  
该文对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在一种新的零电压过渡相三逆变器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从空间矢量旋转的角度讨论了逆变桥的零电压过渡(ZVT)过程。新型软开关电路的主要优点为:所有的功率器件均工作在零电压开关(ZVS)或零电流开关(ZCS)条件下,电路中的谐振过程均自然发生,零电压过渡的实现不需要增加任何的电压或电流传感器件,且ZVT时间的长短可以自由控制,使得整个电路的实现过程控制简单。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控制策略,并讨论了该逆变器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可行性及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5.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存在偏差,电容中点的电压偏移容易导致系统失控。文中分析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分压电容不均压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电容中点电压偏移的理论值;针对电压电流双闭环瞬时值控制半桥逆变器,提出了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该技术后,分压电容的直流偏差被消除,半桥逆变电路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该方法为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电路的实用创造了条件,同样可应用于电流型控制半桥直/直变换器和直/交变换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谐振软开关DC/AC功率变换器,提出了非线性特性分析的分级建模思想。首先,建立了谐振直流环节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谐振开关环节的等效小参量分析方法,导出了其近似简化计算公式;其次,研究了脉宽调制(PWM)逆变桥的开关非线性分析;最后,将谐振直流环节非线性模型与PWM逆变桥开关部分模型相结合构杨整体开关非线性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获得了系统稳态输出特性。新方法不但可以得到解析求解公式,而且计算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基于48脉波电压源逆变器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0的实现、控制系统设计及建模,在8个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回路中增加了1个电磁回路,该回路由18个单相三绕组变压器和6个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组成,基于这个电路设计,提出了对应的等值回路模型及相应的比例积分(PI)控制方案,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增益是通过对IEEE第1个次同步谐振分析模型(FBM)进行特征根分析而确定的,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的增益选择至关重要,不当益会引起轴系扭矩增大而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18.
SPWM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了死区时间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和产生附加谐波方面的影响,进而对电动机负载中磁链矢量偏移和附加损耗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几种死区补偿分析方法,使SPWM技术在实际变频系统中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