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展了红外偏振成像实验,获得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成像规律,并基于HSV颜色空间对偏振信息图像进行了融合再...  相似文献   

2.
以锗基和硅基为主的阻挡杂质带(blocked impurity band,BIB)红外探测器的兴起有力推进了红外天文学的快速发展,其中硅基BIB红外探测器在特定波长的航天航空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外对硅基BIB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已有40多年,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为主的科研机构已经实现了硅基BIB红外探测器在天文领域的诸多应用,而国内对硅基BIB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基BIB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然后简单概述了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并对不同类型的硅基BIB探测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介绍了其在天文探测中的应用,最后对硅基BIB红外探测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红外探测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红外系统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针对激光武器辐照破坏红外探测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利用红外探测器的一维热模型,在对探测器材料的破坏阈值进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用C02激光器辐照InSb探测器对破坏阈值进行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二是激光武器摧毁空间目标具有速度快、攻击空域广的特点,利用激光的光效应和高能热效应,直接照射武器装备可以破坏其红外探测器,从而使敌方的武器装备处于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外触发装置在经过长时间工作之后出现失稳现象,在分析红外触发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监测和分析手段得出如下结论:红外触发装置经长时间工作后,因温度累积导致温度上升,引起红外激光触发装置的光源——红外激光器阈值电流Ith(T)上升,而温度升高同时引起激光光源驱动恒流源输出电流Iout(T)降低,当Iout(T) Ith(T),红外激光器始终处于稳定发光状态,从而使红外触发装置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经过长时间的上电运行验证实验,红外触发器工作稳定,未发生误触发信号,较好解决了其失稳问题。此研究对提高红外触发装置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水幕成为舰船红外隐身研究的焦点,而对于水幕降温与水雾遮蔽两种水幕效应对红外探测特性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物理机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针对舰船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问题,基于典型的壁式喷嘴建立壁式喷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喷射距离、不同喷射总流量以及不同温度钢板对壁式喷头的红外降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目标钢板处于中空区和中空区与覆盖区交界,红外降温速率分别为2.03℃/min和3.31℃/min,处于覆盖区时,喷射存在非重叠区和重叠区,非重叠区降温速率最大为6.18℃/min,其同半径距离下的重叠区降温速率为6.54℃/min,且此时重叠区的红外降温时长为40 s,比非重叠区缩短了32 s。喷射总流量的增加对钢板的降温表现出明显的增益性,并且钢板初始温度越高,壁式喷头对其的降温速率越快。此外,水幕内外的钢板温差最大可达8.49℃,表明壁式喷头形成的水幕喷淋能有效遮掩钢板表面温度,降低舰船表面的红外可探测性,实现水幕喷淋隐身。该研究结果可对提高舰船的红外隐身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红外成象导引技术对于提高命中精度和作战有效性具有的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采用红外成象红外成象传感器对军舰目标要害部位的自动瞄准和定位问题,提出并用实现了一套实时处理方案。选定目标吃水线下方为瞄准点,采和形心跟踪和帧帧相关匹配的多模方式,分别用于处理目标溢出视场前和溢出视场后的情况,能在目标处于各种姿态了可靠地选择瞄准点并保证定位精度,对68帧红外目标图象的仿真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卫星的表面温度与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卫星视为空间点目标,计算比较了卫星处于日照区和地影区时两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汽连续吸收广泛存在于红外波段,对于地球辐射平衡和遥感探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水汽连续吸收的研究大多处于中红外“窗口”区域,而在吸收谱带内和近红外“窗口”区域的研究较少。目前,水汽连续吸收的机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论文简要阐述了现有理论及计算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实验测量方法的原理、优点与不足,并对水汽连续吸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目前可实现中红外激光输出的技术途径,介绍了各种类型中红外激光器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Fe2+掺杂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实现的技术途径,介绍了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水平的几个实际系统。总结了中红外激光器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吴海清  王朋 《红外》2020,41(2):1-6
作为未来红外探测器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大面阵红外探测器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等领域,并且是未来用于地球天气、气候描述以及空气污染检测的一个主要工具。随着面阵规格和材料尺寸的增加,器件的制作难度也越来越高。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常见的制冷型红外探测器——HgCdTe红外探测器和InSb红外探测器。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文献,总结了两类探测器的大面阵技术发展状态,并且重点介绍了当前世界上红外探测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公司的产品及技术水平。最后指出了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信号处理、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对该领域相关技术进行总结,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首先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概念,分析了红外光学系统、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以及图像处理等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参考国内外红外成像制导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可见光、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研究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该领域关键技术的理解,预测了未来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敬国  卓毅 《激光与红外》2018,48(4):519-523
读出电路是红外探测器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组件乃至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重大。本文旨在说明根据不同类型的红外探测器及应用需求特点,读出电路应采取相应的信号读出处理技术,以提高组件性能。文章介绍了适用于不同探测器及应用需求的源随输入级、直接注入输入级、容性反馈放大器输入级信号读出技术,相关双采样低噪声处理技术以及像素级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准确统计公交客车的乘客数量对于合理调度公交车辆、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营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公交客车乘客计数技术的研发进展作了系统地研究概述。这些技术建立在公交IC卡信息提取、压敏踏板、被动式红外、主动式红外、主-被动复合式红外及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公交IC卡信息提取技术、压敏踏板技术、被动式红外技术、主动式红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代表性器件分别是公交IC卡系统、压敏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摄像及图像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14.
张帅  刘秉琦  黄富瑜  张冬晓  余皓 《激光与红外》2016,46(10):1176-1182
超大视场红外凝视成像技术具有视场大、实时探测、系统体积小等突出优势,广泛应用在空间探测、视频监控、大气环境监测、军事目标预警等重要领域。文章首先主要介绍了大视场红外凝视成像技术的突出优势及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方法,并评价和分析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最后分析了大视场红外凝视成像技术的潜在应用,展望了这项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非制冷红外成像数字组件的关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5):573-576,586
近几年随着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用化、低成本、高可靠的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应用研发已成为热成像领域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有大量应用产品问世。本文以法国SOFRADIR公司8—12μm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IDML073-XX-V3为原型。采用DSP、FPGA、探测器的数字驱动和控制等大量新技术实现了红外实时成像。论述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指标、控制信号以及成像总体技术和实现方法。并重点说明了DSP和FPGA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和设计方法。以及探测器数字温控原理。该组件结构紧凑、成像清晰、性能稳定,并能满足工业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陆燕 《红外》2015,36(1):1-11
作为电磁波中从红外光到微波的过渡区,太赫兹波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识。随着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探测器等单元技术研究的不断成熟,美国、欧洲和日本已率先将其应用于空间天文观测、深空探测和对地气象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总结了这些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太赫兹雷达与通信技术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中激光型红外投影仪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态红外景象生成系统中 ,红外投影仪是最关键、难度最大的部分。它的技术特点决定了景象生成器的性能。目前 ,悬浮电阻阵列和激光阵列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沿技术。由于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 ,激光型投影仪的发展也因此具有强劲的势头和宽广前景。文章介绍了激光型红外投影仪的应用、研究和发展趋势 ,并重点讨论了基于光纤的激光红外投影仪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无线通信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无线视频传输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多种多样,包含蓝牙、无线局域网、Zigbee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都能实现无线视频传输,对视频信息实施压缩编码。文中基于云台的视频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及应用,为视频无线传输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闻  俞君  张磊 《红外》2017,38(4):1-5
针对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特点,介 绍了国内外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红 外探测器组件集成中的几种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和 发展对于推进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毅 《红外技术》1994,16(6):6-10
雷达隐身技术、电子战、红外探测技术和战斗机高机动性等因素使红外隐身技术变得更为重要。本文讨论了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目前在现代战斗机上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综合使用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技术手段,达到消除或模糊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的强度和亮度,限制目标红外辐射的方向等目的。这些隐身措施对减小现代战斗机的红外辐射特性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战斗机的用途和性能有关;但因战斗机需大功率发动机和高速飞行,一般说来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仍是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